51信用卡管家是一款信用卡管理工具,让用户通过手机更方便地集成管理信用卡,包括消费数据分析、还款提醒等功能。最值得称赞的创新是,巧妙地借助邮箱解决了大多数财务管理类软件中不断让用户录入的问题,用户将账单邮箱和系统绑定或者发一封电子邮件到指定的地址,账单信息会自动同步在应用中。

51信用卡管家由上海小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发,从5月8日(原名51账单,6月19号改名51信用卡管家)发布至今,目前每天有上万下载量,苹果商店财务类软件排名第一(下载总量对方表示不便透露)。

目前该团队成员30多人,创始人孙海涛,之前曾创办三维地图网站E都市和信用卡房租支付服务租房宝(获得千万元级别的投资)。51信用卡管家是他的第三次创业,目前该项目没有投资。

以下是孙海涛对于51信用卡管家开发背后故事的分享:

产品经理需要扮演CEO的角色

2012年4月19日,当我决定跟4个同事住西溪湿地旁一酒店封闭开发的时候,我下定决心做一个NB的产品,否则不出关。绿城的酒店环境不错,我们弄了个大套房,期间我手机一直关机,QQ也隐身,老婆和朋友只有通过微信才能联系我,为了专心做一件事情(其实人完全专注的时候很幸福)。

5个人分工这样:我是产品经理,一个UED,3个Web程序员。最要命的事情是我们没有APP开发经验,只是做了几天技术准备。

今天来看,我们在技术路线上最伟大和正确的选择就是用 PhoneGap+HTML5 。这1个月来,我们基本上2天更新一个版本,修改了无数Bug,完成N次成功迭代,要是用Native程序等待苹果公司10天以上的审核,再考虑1-2次被Reject风险,那黄花菜都凉了。

因为我们是做信用卡基础数据服务,所以我们通过服务器帮用户数据分析处理好,并将数据加密发送到用户手机APP,浏览的速度基本上跟Native程序差不多流畅,速度飞快,我很满意。我们这个框架最大的好处是跨平台,iPhone、iPad、Web、Android、WP 7都可以。事实上前3个平台很完美,Android基本凑合,由于版本过多,问题不少,体验一般,我们最近都不好意思推。iOS基本实现我们的愿望,IE浏览器目前来看就是垃圾,我已经一个月没有使用Windows了,祝微软早日离开世界。

当然现在来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我们3个老程序员主要是Web程序员,经验丰富。第一周结束,第一个版本做了一半,用的是Jquery Mobile框架和控件,结果发现操作不够流畅,像穿了棉袄一样不舒服。于是我们重新推翻了第一个版本,重新架构,这一次我们大量的采用Iscroll开源的滚动条技术,多亏了同事伊行把Iscroll滚动条技术应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左右拖动很滑,上下拖动很滑,左右上下都可以同时拖动,有点小失控啦。在最后2周内,我们日夜奋战坚持了这个框架,克服了N个技术难点,让产品体验完美。

当然作为产品经理的我,自始至终都是坚信这个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我的定位是做一个APP,满足信用卡用户的基础服务(还款提醒/数据处理/银行服务),虽然遇到N多质疑,有银行信用卡中心高管,有IT资深人士,包括身边的好朋友和公司的核心骨干,很多人怀疑,谁会把账单这么私密的东西暴露给你们公司,更多人认为你一个小软件没人会愿意在系统里写上存放账单的邮箱名和密码,还有朋友说支付宝信用卡还款提醒/挖财记账都已经很好的满足了信用卡用户需求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坚定认为,创业公司的产品经理必须而且只能是CEO。特别是互联网公司。

极致简单原则

面对前2个质疑,在产品的设计环节,我也是有点郁闷的。当然我想创造一个NB的产品,我最大的信念就是把这样的产品做的极致简单。

因为在我看来,目前市面上的信用卡类APP太2了,让用户录入录入录入。我坚信最终胜出的产品都是极致简单。所以在用户登录体系和操作流程,用户交互界面上,我追求简单,能少一个元素就不放两个。

当然产品最重大的创新是坚持用户不用录入,只要绑定邮箱名密码一次,以后都不用操作,所有数据实时到达用户手机。我想这才是最大的简单。 (为此我们公司的一大帮同事早已经在动工整套后端复杂的数据爬取/邮箱服务/登录/解析/推送/挖掘分析模块,今天来看,这个后端的系统才是支持今天高增长的关键)。

第一次让我们团队看到曙光的时候,是开发的第二周。第一周晚上当我们决定废弃第一个Jquery Mobile版的程序时,我顿生邪念,反正我们核心程序是Web程序,索性把这个版本先传给苹果公司审核,通过后,我们一更新成最终程序不就很快发布了最新版本了吗?于是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基本上体验很差的程序,来忽悠苹果审核员。第二周某个凌晨我们第一次顺利通过上架了,我们觉得意外,很爽很开心。

随后大家焦头烂额的测试数据的时候,原本样本账单就我们几个人的,忽然发现数据库里头多了很多邮箱和账单数据,我们想了半天才悟到,原来是App Store很多用户下载导入的账单数据。汗啊,我们的APP当时就一个功能导入数据,其他基本上不能用。虽然很差,我知道用户一定在骂,但忽然感觉五味杂陈,基本上断定:这个产品模式是ok的!

开放+快速迭代

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充满争议,譬如在做手动导入和自动导入排序的时候,我们工程师坚持认为当然主推用户手动导入账单,因为自动导入用户担心密码的问题,基本上所有技术人员都这么认为。我寡不敌众,我大言不惭:世界上像我这样的SB用户很多,我们根本不特别关心什么隐私啊安全啊,这些都是你们公司应该做好的事情,我要的是简单方便,于是把这两个功能做到平等的位置。也许做产品经理必须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猜想。

在闭关开发的后面2周,时间过的特别快。我们每天非常有规律,起床写程序,讨论,写程序,楼下吃饭,打20分钟乒乓,再写程序,累了,睡觉。第一周是按中国作息时间,后面2周基本是美国的作息时间。因为我们没有规定什么时候出关,出发的第一天大家就约定好可能1周,也可能几个月,我们必须做一个自己喜欢满意的产品否则别出来丢人。越到后面各方面外在的压力也大,我们总希望当周能弄好,总是差一些,于是一努力都在凌晨5点了。

其实最后出关的时候,我有点失落,因为我总觉得还欠缺一周时间,产品总是差一点。外部压力过大,也就被出关了。

5月后两周,我低调的发布,属于产品测试运营阶段,基本上告知了身边所有朋友。当面逼迫他们用,他们发表意见给我,当然的确发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