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3583717_f92c6d1821_b-720x478

腾讯的微信在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很多中国消费科技的关注者,把他们的目光放在了新浪微博的进化上。微博是一个2009年发布的桌面版本优先,非常类似推特的社交网络,2011年迎来了最大的一轮增长。过去的半年当中,有数份报告流出显示在新浪微博用户的下降。但是最近,英国《每日电讯报》马尔科姆·摩尔和他的团队出版了一份目前为止最为精细的研究,显示有多少活跃用户正在放弃这个服务。

《每日电讯报》与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的数据科学和工程学院一同完成,分析了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160万新浪微博用户的活动。

研究揭示了两个关键要点。

  • 在2012年3月,有43万用户在取样当中每天平均会发布40条消息。到了2013年12月,每天能够发布40条消息的人数下降到11.4万,减少了43%。
  • 另外,通过一个被描述为“高度活跃”的区间人数的比对,这个区域在这段时间也经历了下降。在2012年3月,这个群组一共发布了6800万条消息,但这个数字到2013年12月已经下降到1790万条,下降了74%。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每日电讯报》所发布的三张表格,其中一张追踪高度活跃用户的数量,另外一张追踪有高度活跃用户发布帖子的数量,第三张则是广泛的追踪“使用”微博的数量。所有三张图表都显示了在2013年7月迎来的一场非常陡峭的下降,这个时间中国政府正在开展一项打击网络谣言的活动。

中国的政府和媒体将这个行动的目的表述为制止谣言的扩散,包括一些丑闻和类似的事情,有些被查处的信息可能并非谣言。在实际操作中,这演变成对一些发布高度传播性和给社会管理带来麻烦的消息的用户实施逮捕和训诫。

根据研究结果,在微博上的一位著名风险投资人薛蛮子被逮捕两周之后,高度活跃用户每天发布的微博数量下降了一半。

在下降背后是什么?

研究是和两项在之前的调查有继承关系的。这几项调查都显示了在新浪微博活跃度的类似的下降。早些时候,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表示中国的微博用户数下降了9%。他们的报告分析了新浪微博和竞争对手腾讯微博,二者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去年七月,中国的科技博客虎嗅网发布了一个表格,也表示在微博的认证用户(“大V”)当中的活跃度有明显的下降。

当然人们想问的问题是:微博活跃度在七月以后的下降,仅仅是因为打击谣言吗?对著名认证用户的高压态势,是否对用户起到警告作用,削减了他们的活动?或者,仅仅是因为微博确实不如以前那么好玩了?

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少能够得到非常确定的答案。但是根据《每日电讯报》的研究结果,可以更加坚信上面几个提问的讲法都是正确的。

对薛蛮子的逮捕活动之后的用户活跃度剧烈下降,很显然可以被解释为是完全相关的事件,也是把新浪微博用户下降归罪于打击谣言的最佳证据。在薛蛮子被逮捕之后,一些一般活跃的“大V”用户可能会认为新浪微博不再是在网上进行社交活动的安全场所,或者至少不会是一个很有趣的场所。

但是就在打击谣言的迷雾当中,腾讯发布的微信最新版本将游戏,贴纸和语音转换文本的功能带入了这个已经很流行的消息应用当中。这些可能只是纸上谈兵的变化,但是确实可以增加用户活跃度,和巩固用户的接受程度。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足够让微博和微信的交替使用者,转化为完全使用微信的人。有一些使用微信的人,会把它和微博进行比较,因为微博的界面比较复杂,广告也很烦人,而且僵尸用户很多。这都使得到微信的转换变得更容易。

因此现在我们要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用户因为风险的不确定性而放弃新浪微博;第二个故事是,用户因为微信变得更大和更好玩而放弃新浪微博。最开始,没有哪一个讲故事的人都对自己的故事完全满意。随着更多的研究完成——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这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来自《每日电讯报》的研究都表示,对此事件的解读任何一种说法,都不能完全否定另一种。

观察家们指出,微信按照现在的产品形态,不能代替新浪微博已经竖立起来的公共广场的作用。这一点是正确的,因为微信根本没有办法跟踪消息的传播速度和活跃度。在微信上张贴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中互相分享,但是却不能评论,甚至你不可以看到某个用户或者公共账号到底有多少个关注者。微信确实比聊天软件要多更多功能,但是它的核心依然是一个聊天软件,而不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论坛。

在2013年11月被统计拥有6000万日活跃用户的新浪微博,现在离被宣告死亡还远得很,而且公司也报告,在春节和新年前夜期间,发布微博消息的数量都有增长。这提醒我们,它依然是中国社交媒体领域一个强力的玩家。但是至少新浪微博上面的各种爆料和曝光等不太和谐的消息,会来一个休止符了。(译:纸团)

新闻来源:每日电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