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1)_副本

前段时间,点名时间CEO张佑曾向动点科技记者表示,之所以转型为“限时预购”,是因为硬件公司更关注产品的销量。而即将上线的一款智能手表Cling的创始人陈越猛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款产品。Cling是首款能全天候全自动监测心律、体温等重要体征信号和采集步数、睡眠和卡路里消耗和运动里程的智能穿戴产品。它集成了反射性光电传感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和电容式皮肤传感器。通过心率及体温检测,cling可准确自动检测用户睡眠和苏醒状态。同时,心率及体温帮助用户准确了解每日睡眠质量的信息,分辨浅睡及深睡时间。此外,它能同步手机消息、天气预报、APP通知和提醒事件。

Cling的特色是新增触摸屏显示,并提供亲友互动社交功能。它支持IP67级防水设计,续航时间为1周。

我特意向陈越猛发去了一封采访邮件。提纲中,我除了提出了一些有关产品设计的逻辑之类的问题外,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点名时间上。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Cling为何穿越人海来到点名时间的身旁。陈的回答原话摘录如下:

Peter(张佑)的态度感动了我。他特意到上海与我见面来全面了解Cling的进度和最终能否兑现。之前有很多产品过于侧重量,及在宣传中过分放大很多很具挑战性的特点,导致最后产品始终无法如期到达用户手里,或者就是产品本身和当初承诺用户的大相径庭,而让很多喜爱智能产品的朋友一次次的失望。所以,虽然在京东或淘宝可能会给Cling带来更多的量,但我们更倾向于能够在一个专业的平台里,让大家先了解Cling,并能够重拾大家对智能产品的信心。

我们都知道,一款产品从研发、设计到上线、量产、发货会耗费较长时间。转型后,点名时间扮演何种角色?从产品最初提交至点名时间,到上线,Cling产品自身经过了哪些改变?

关于我们介绍的文案和设计总共改了40多稿,我们从本来5月打算发布,却一直到7月31日才开始发布。在此同时,我们产线这里也已经过了很多道测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量产的条件,这样喜欢Cling的用户可以放心的预定,并能准时拿到产品进行体验。

陈告诉我,产品的设计、包装、生产全部都由Cling自己完成。当产品准备上线时,点名时间会对网页内容结构进行设计。此外,点名还会针对预售提供一些小的建议,比如定价、出货时间等等。

点名转型的目的是助推硬件的畅销,但硬件公司对此平台似乎并不自信,至少在销量上有一些担忧。点名现有注册用户500万(官方数据),而京东去年的活跃用户为4740万,淘宝天猫合计为2.3亿。

目前,点名时间的首要任务是多做几款明星产品,打响知名度。若青黄不接的情况出现,“看中销量”的硬件公司集体掉头或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