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_97983071

持续到深夜的聚会都难免喝点小酒。代驾,就成了这类聚会后的标配。

好多次,我与小伙伴聚会到深夜开车回家时,叫来的代驾司机踩着一台电动平衡车匆匆从附近赶来,或者蹲在路边等候,无论冬夏都是如此。北京的冬天尤其的冷。看着在路边等候多时的代驾司机,我和小伙伴在感谢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只能感叹生活的艰辛。

2015年1月即将上线的一款APP“行伙伴”(母公司为行伙伴(北京)汽车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正是切中代驾司机的这一痛点来招募司机,并让私人司机服务按次付费成为可能。目前要使用行伙伴的产品尚还需要通过其官方微信。

IMG_2372

行伙伴创始团队有4人,CEO是创始人之一的陈锦禾。

陈锦禾出生于1979年,曾在公关公司工作。2011年到2014年,他成立东营华今远海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石油探测提供技术服务。

2013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他想要在代驾领域里面做点事情,于是对中石化会员中的私家车主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的结果是,商务司机服务、医疗代驾服务、酒后代驾、洗车代服务以及车辆维修后的取回等代驾服务,全部都是车主对司机服务的需要。

他们还花了几个月时间亲自体验在北京做代驾司机的生活,发现虽然国内代驾市场已经发展了10多年,但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酒后代驾”的观念上。

同时代驾司机的工作环境恶劣:总是夜班,冬天整晚在外受冻,呼吸冷风。大多代驾司机后来都患上了眼、鼻或心脏疾病。从业人员主要是在北京的外地人,有退伍军人、原来的公车司机,大多除了开车之外,没有其他生存技能。他们之所以选择做代驾司机,而不是出租车司机,完全是因为代驾司机赚得更多。长期的夜班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很多代驾司机在做了三五年后会寻求其他出路。

从服务来说,由于与客户是一次性交易,很难保持长期关系,因此代驾司机的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因此在做行伙伴时,他们就很注重给司机更好的工作环境。他们把16人座的大巴车改装成流动的司机小站,停靠在固定的停放点,让司机可以在等活儿的过程中休息一下。冬天23点开始供暖,提供姜汤、热茶。目前已有簋街、春秀路两个停放点。

同时还为司机规划了职业发展。比如晋升为司机班长、为国企定向培养公车司机,以及提供三险保证,增加司机的归属感。

行伙伴做的事更像是让原来的私人司机服务,从按月付费变成按次付费。它的司机分白班司机和夜班司机,提供医疗代驾、洗车代驾,代驾司机可以代车主去医院排队,做车辆维护、接送孩子等。价格并不贵,比如洗车代驾的价格为一次27元。

陈锦禾认为,这种方式让车主与合作愉快的司机有可能形成长期关系。

在用户端,它与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合作,接入中石化的会员积分系统,车主的加油积分就可以在行伙伴的APP上清楚看到,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礼品或行伙伴的代驾服务。

为了让车主放心把车钥匙交给司机,行伙伴正与合众思壮开发一款给司机专用的特制手机,这款手机带有GPS,重点是无法关机。因此使用行伙伴代驾服务的车主,可以随时监控车的位置。

目前他们四人投入了200万自有资金启动这一项目,已有200多位车主使用过他们的产品。据透露,行伙伴正在谈A轮融资。

题图: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