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快照 2015-06-12 下午3.55.46

在改造自行车、电动车的元年里,我已见过为数不少的单品,比如在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上海站亮相的小牛电动车以及各类码表、骑行APP。

和软件一样,研发一款硬件时也要提前设想到使用场景,人群定位。还是以小牛为例,无论官方如何强调设计,在我看来,抛开智能部分,它的外观与普通电动车并无明显区别。选择主流设计也与电动车品类定位的大众用户更为匹配。

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了一款名为“Begin One”的混合动力自行车。混合动力是指,其能感知骑行者的动作状态,在脚蹬时电力系统才会助力,避免“一把冲出去”的体验。关掉电力系统后,Begin One就与普通山地车并无两样了。

配置

  • 电池采用松下三星电芯,1瓶矿泉水瓶大小,重1.237Kg,官方称续航为45公里,时速可达25KM/H
  • 机身采用纯黑、纯红设计,航空铝合金材质、涂膜亚光烤漆
  • 配有码表,可以显示里程、速度等
  • 控制系统方面,采用低功耗的双核处理器,官方称其相应时间为毫秒级
  • 此外,其采用了FWVC矢量控制算法,官方称,在驱动电机过程中可以保证良好的静音效果,并能在启动和变速时实现柔性体验等

功能

Begin One的智能主要就体现在脚踏动力和混合动力切换时带来的良好体验。至于其他的防盗、导航、音乐播放等功能并未加入,其创始人尹响林这样解释,“我们也了解防盗是用户很关注的问题,但是盗窃无法杜绝。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减少这种事情发生,会在后续的新品中加入。”

Begin One也没有推出手机APP操控功能,尹响林说,之前曾经做了几版APP,但还是想要先做一款用起来很舒服的车,后续再考虑加入有趣的功能,“所以我们就把APP包括数据互联的功能减掉了。8月的新品中可能会加入。”

锋评

作为早期版本,Begin One主推一项功能,化繁为简从解决用户体验入手是很好的切入点。只是它会获得用户的认可吗?我曾分析过,就目前而言,智能自行车走大众用户是没有市场的,因为这类群体大多购买区间在800~2000元,初创公司很难将产品做到低价并兼顾逼格。Begin One选对了人群,3499元的众筹底价相比于同类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售价颇具优势。

它的问题在于品牌的塑造:用户为何不买MARMOT,而买Begin One?抛开性价比不谈,它最大的卖点“动力切换”或许也会制约其发展。骑行爱好者会喜欢在某一场景能够帮助“省力”的设备吗?如果这是“核心”痛点的话,未来新版本的引入一定会是锦上添花。

不过,这都是后话。我还没有体验过Begin One,如果有机会会回来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