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n-1240580509_57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由知乎用户“Niu Sibyl”概括的这种情形:有一天只是因为你帮你同事买了个东西,后来他离职了你再也没见过,然后你就接到了一个催“他”还账的电话。你的电话,甚至住址,就这么暴露在他人,甚至是第三方,你也不知道谁谁谁的面前。那个时候,你还能淡定么?

一位名叫“哈哈”的豆瓣用户就控诉自己的类似经历,她说自己接到了蚂蚁金服旗下“花呗”打来的催债电话,但欠钱的并不是她本人,而是一个她并没有什么印象的人。“我说我们不是很熟的朋友,我联系不到,他就说你们要是不熟她为什么会给你送粽子?”经过这个“提醒”她才想起和这个人是玩游戏认识的朋友,端午节的时候这人给自己送了粽子。

催债是一门和人类历史几乎同样久远的职业,自然花样繁多,而且只要不违法,还真是什么方法都可以用。甚至于“杀人偿命”和“欠债还钱”都是并列的。问题是,如果是别人欠了自己钱,那自当怎么解气怎么来;反过来,没有人愿意自己体验一回被花式讨债的滋味。

正如花呗此后回应所称,“如果逾期金额较大,且多次电话仍然联系不上用户的情况下,我们会尝试通过联系关系人的方式来提醒用户还款。这是参照信贷行业的通常做法,目的也是为了避免用户出现逾期利息和信用记录受损。在本次事件中,由于通过用户的绑定手机一直无法联系到用户本人,因此我们联系了用户的关系人了解情况。”

换句话说,其他的一些贷款服务,掌握借款人的社会关系是有限的,所以一旦出现联系不上本人的情况,可能只能对一些零星和外围信息进行挖掘,这可能包括根据派出所记录,查到这个人的家人以及近亲属,再一点一点的去挖掘朋友,这个过程也许极其漫长。而花呗能够利用用户在网上购物,线下实体店消费等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来“自动”确定跟他关系紧密的人。这样做大大降低了最终无法联系到本人,从而造成坏账的概率,当然也是该服务的一项重大创新。但是当“你”成为这项创新所针对的对象的时候,那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那么,使用这些你可能意识不到,之前也没有明确标示的信息,是否在法律上构成一些问题——比如说侵犯隐私呢?现实情况有两点。

首先,对这些信息的使用权,已经默认存在于你注册任何一项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服务时同意的用户协议当中,可以说只要你在网上曾经买过东西,就不可避免的会有这个记录。而这个记录在用户协议当中,是允许被调用做来讨债的。如果你不同意,唯一的方法只有不注册不使用。

第二,假设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有良心的,而且坚持言行如一地不使用这些用户信息,那么实际上,很多我们生活当中自以为的便利都很难开展。在现在这个时代,隐私早就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概念。当“Niu Sibyl”提出本文开头这个假设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所谓“你的电话,甚至住址,就这么暴露在他人,甚至是第三方,你也不知道谁谁谁的面前”的情形,真的是早已有之,而且被暴露的途径和渠道绝对不止该平台一个。即使你从未用过马家的服务,也可能中了牛家的埋伏;即使整个阿里从此宣布“金盆洗手”,也无法减轻或者消除信息暴露的影响。

所以这一次,只不过是他们比较诚实地把事实说了出来而已。当你睁开眼发现自己成为一只身处于温水锅当中的青蛙的时候,其实每一个人都已经深陷其中。并且,因隐私而放弃网络服务,已经逐渐成为和因电磁辐射而抵制手机基站一般,在现在状况下不理智的决定。换句话说,你找银行贷款,银行要是能使用大数据讨债,它难道不想用吗?

话说回来,欠债的人其实不应该有隐私。最高法已经执行了多年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制度”,就是用暴露“老赖”们的“隐私”做惩罚措施,催促他们还钱。那么,给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打电话说明某个人的交易记录,其本来目的,应该是曝光欠债人的隐私,作为对欠债人的惩罚措施。只不过,有些数据内容对欠债人和关系的另一方而言,都是隐私。在惩罚欠债人的同时,必须合理保护无辜关系者一方的信息,避免给无辜的人造成“惩罚”。

阿里正是这么做的——他们决定今后只会提示用户用蚂蚁花呗的消费场景,如“您在某年某月某日在淘宝发生了一笔XX元的花呗消费”,而不涉及到具体的商品信息。自然,隐去商品信息没有任何用处,除了避免“给用户感觉不佳”。

整件事情中,让用户最为“感觉不佳”的情形,莫过于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信息,通过不长眼睛的大数据告诉了自己,剥夺了用户使用服务的安全感。

根据我对阿里一系列信用体系的了解,目前阿里的工程师们,还做不到在所有算法推出的“关系人”中,区分谁是真正紧密的关系人,而谁只是泛泛之交。最简单的理由是,那需要调用用户的社交网络,只有等待阿里跟腾讯合并以后才有可能实现。而腾讯自己也有过“太诚实了别人受不了”的故事——当年QQ推出圈子功能,长得像Google+却智能得多,很多人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前男友前女友,一段段曾经的尴尬关系浮出水面。

最终,要想不犯错,互联网公司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告知。尽可能详尽的告知,让用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服务。不要说自己门槛低,没证明文件也能开通贷款;不要把使用条款写的密密麻麻,然后缩成“注册”按钮下面一行小字;甚至,不要给用户自动开通什么业务……

现在,如果你不知道“花呗”是什么,有这样一段官方解释:“花呗,是由蚂蚁微贷提供给消费者‘这月买、下月还’(确认收货后下月再还款)的网购服务。”这样你会马上意识到它其实是一种“虚拟信用卡”一样的借贷手段吗?

如果人们可以早点意识到各种信用相关服务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明白借一分钱也是借,也得还,明确自己在享用名字平易近人的各种信用服务时,具体都是在用些什么,那么平白无故惊觉自己隐私被泄露的纠纷,应该就会减少很多了。

参考阅读:【科普+直播】花呗不还到底会有什么后果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