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s-on-mobile-social-media

微信群交流效率低,无法积累内容,陌陌上又有太多“约约约”。群组沟通存在的问题已是有目共睹,那么,如何解决呢?

动点科技今天介绍的这款应用“一起”APP,定位于“半熟人”关系,主打群组、活动社交,想要让群组沟通变得更优秀。

“100人以上的微信群你看吗?每当我被拉到人数较多的微信群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群设置成免打扰模式,扫一下群成员,加一下美女/帅哥。”“一起”创始人王亮告诉动点科技,这种群组交流的痛点会越来越严重。“一起”提供多种社交参与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创建/加入群组、设置群组申请表、发布状态、IM聊天、组织活动等功能。

具体来说,“一起”会在主界面直接引导用户建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通过点击用户分享的链接即可加入,无需安装App。而且,它对“邀请入口”比较开放,可以无缝对接微信、QQ等。

群组有重要消息时,用户可以通过发帖的形式将其保留或置顶,不至于被淹没在信息流中。而其正在开发的新版本,加强了内容标签、人员分组、搜索的功能,上线后就可以实现“@一组人”的功能。比如,在一个创投群组中,创始人可以@群组所有的VC说一下自己的融资需求、在班级群组中辅导员@所有寝室长发布一个命令等。

当帖子内容越来越多时,内容标签和搜索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筛选出关心的内容,比如在一个创投群组中,点“融资”、“合作”、“招聘”等标签就就能看到相应信息。

借助筛选功能,用户之间还可以更快的进行私聊:点击对方头像就可以直接私聊,不需要再拉好友。不得不说这个功能很实用。

配图1

除了群组方面的优化,“一起”还引入了活动社交。“每个人都参加过很多活动,无论是班级聚会、行业沙龙,还是好友撸串,如果只是三五好友聚会,拉个微信群就搞定了,但你知道一个公开三五十人报名的活动,背后的组织者有多么辛苦吗?”王亮告诉动点科技,针对这种情况,“一起”向活动提供了PC端的管理工具,帮助活动组织者更好的完成报名统计、收款、发通知、签到、活动后的记录等环节。

组织活动是“一起”的核心之一,但问题来了:能约的软件那么多,凭什么这款就能火?

王亮说他曾尝试过参加不少线下活动,比如陌陌上的男A女免KTV和饭局等等,但去了几次就觉得level太低太乱:“什么人都能去,男多女少,男的目的都是约X又不好意思提,特别扭,参与者大多不怎么说真话,没意思。”

“一起”如何保证活动质量?一是基于“半熟”的定位,折中人际关系比陌生人更具信任度,质量更高。社群可以开启准入限制,比如要求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兴趣组等。二是通过从网上抓取活动,人工删选“三观正”的活动进行优化加工。

据官方提供的数据,活跃的小组多数是基于“半熟”关系的校友会,车友会,俱乐部等,所组织的活动也挺正儿八经的。

最后来看团队,创始人王亮是前百姓网、今夜酒店特价团队成员。今夜酒店特价被京东收购后,他在京东待了一段时间,之后离职创业。另外两位合伙人也是其百姓网、今夜酒店特价的战友。

配图2

思考:社交类产品如何活下来?

不管从产品逻辑还是功能设计上来看,“一起”都像极了火爆韩国的社交产品band。通过“引导建群——组织活动——衍生新群组”的闭环来不断吸引用户,刺激粘性。王亮告诉动点科技,后台的数据显示,此前Uber上海通过“一起”组织了一个1700人的活动, 70%的用户都安装了App,之后这些人也会建群、串群,甚至组织自己的活动。“这种现象’非常性感’。正因为这种较强的分享性,在前期推广上没花过推广费,就能达到用户基数15万,日活10%的成绩。”

社交产品的商业化自然是水到渠成,比如互动游戏、精准广告、企业版等都是未来可期待方向。但在社交类产品惨烈战争中,如何存活下来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新玩儿法和便捷功能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工具毕竟是工具,技术门槛不高,复制成本低。一旦大企业进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2、产品做重后,用户增长和活跃度势必受到影响,如何保持用户粘性?

采访中王亮也提到,短期内把一群人在微信中聊天完全迁移过来不可能,“所以我们选择切入微信的软肋,定位于帮助群组沉淀有价值信息,让群组成员可以定期过来看看,这和band的用户的使用场景相似。”目前团队围绕着“让群组变得更优秀”的产品核心理念,着力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一起”新的安卓新版本预计本周五在小米市场首发上线,有兴趣的的同学不妨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