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pic

黑客松的流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在大导演林奇的社交网络有一幕电影场景,是讲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一间宿舍里,举办了10分钟的编码比赛,杯觥交错间最后的赢家成了他第一位实习生。然而除了炫技展才艺黑客松在现实世界的意义还有更多更多。在走访黑马的两天时间里,我听到很多团队的心声。其中,他们不约而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周末,没白过。

我在上一篇报道里提过,关于可爱参赛的黑客故事并没有讲完,下面这一则插曲是来自现场采访进行中的另一个片段花絮(可以提前剧透的是,他们的作品最后夺得了挑战任务评委大奖):

小王和小金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也是同窗。他们想挑战的项目是: ubuntu系统的拓展应用 ,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插件吧。他们想到利用手环的眠监测功能控制手机上音乐播放开关 。这个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很实用的点子源于小王经常着手机忘记操作,音乐自己放到半夜的痛点。所以这次就想到拿挑战任务顺便也解决自己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

不太善良的我追问道他,就不是冲着两万块的最后大奖来的么?他憨笑着摸了摸头对我说:“其实这次来就像尝试体验一下生活 ,真没想得大奖什么的。”这个云淡风轻的回答倒让我开始佩服起他顺其自然的心态起来 。

看他和他的朋友就两个人略显手忙脚乱的。我有点好奇问他俩——为何不多找点人一块儿干。小王对此有点不在意道:和不太熟悉的人搞 ,合作效率太差!本来想找几个同学结果。。。不过我俩也能成,正好锻炼一下。”

此时,晚饭时间刚过,距离最后提交上传作品的倒计时还有十几个小时,他俩告诉我编程进度算是刚刚过半。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赛场内还有很多人同样处于脑力和体力的“尖峰时刻”。

IMG_1847.JPG

100多名和他一样的年轻的程序爱好者,工程师们并肩奋战,他们全都在五棵松体育馆一角专设的场馆内,每个人的工作台上杂乱摆放着电脑,线缆,吃了一半的食物点心,被喝光的红牛咖啡,此时此刻现场背景音乐放的是一首不知名的慢摇,但是意在今晚和这些年轻人无关。

就好像有一匹金色的野马在整个会场中来回奔驰,每个人依然马不停蹄敲打着手中的代码,激烈探讨着最后修改方案的定夺。

在我面前的王鹏飞(还是刚才的小王)眯缝着双眼,盯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一手滚动着鼠标,阅览着上百条的计算机代码。在我采访间歇,他手里的活也没停下来过。“我现在连它在写什么都不知道了。”他故作轻松得耸耸肩道。

我视线扫过面前密密麻麻屏幕上这些一长串串的字母。对这名二十几岁出头的极客而言,这些通常是一目了然的。此时此刻,这些对他更多的成为了一个使命,一次面对极限挑战的唯一武器。

环顾会场,选择留下通宵奋战的团队还有不少,此时的时间已是入夜十一点十一分。留给他和小伙伴的时间不多了。走出会场回头看见通火通明和极客们伏案努力交织在一块儿的光影,恍然意识到一种真相——认真的人儿才是最可爱的人。

q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