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al_hd

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计算机自动化系,迈出大学校园就直接进了投资圈,从实习生到合伙人……朱璘回想他当初在报纸上看到戈壁创投豆腐块儿大小的招聘启事,笑笑说:“我觉得是机缘巧合。”

朱璘于2003年加入戈壁创投,目前主要关注智能硬件、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以及企业SAAS和云服务等领域。从当初仅仅是觉得“有兴趣”,到后来在这个圈儿一待十四年,他觉得人生之中就是赶上了那个点。

2003年,全国的创业环境刚刚开始形成。“大学毕业以后,选择走哪条路都是一种冒险。没有人能真正想清楚。”朱璘说,“关键要看你的学习能力够不够强。慢慢学慢慢看,选对了,自然走得很快,选错了,可能就要多花些时间。”

十四年,朱璘到底学到了什么,又选择了什么呢?魔方英语、求解答、Teambition、云智慧、够快、iGrow,创业的市场上人声鼎沸,要拨开重重迷雾把资金放在另一个人的手上,靠的当然不光是机缘巧合。在多次的选择与放弃,成功与失败之后,朱璘慢慢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经。

去发现每一代人中特殊的那么几个

如今已经拿到B+轮融资的团队协作工具Teambition,在2011年,由齐俊元,一个刚刚毕业的90后创建。2年后,齐俊元见到了朱璘,他需要融一笔钱作为天使轮的资金。

90后创业的不少,声浪很高融资很顺的不少,风光一阵后销声匿迹的也不少。见惯了太多年轻人身上的浮躁气息,很多投资人都对90后的创业者抱有犹疑的态度。如果说投资是一场赌博,那么在这一局上,朱璘无疑是赌对了。

“大学生创业之所以会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创始人)有一些亏没吃过,一些坑没踩过。”朱璘说,而对于投资人来说,要考虑的就是自己愿不愿意拿出一笔钱来给这个团队作为学费让他们去学习。“首先,我看好企业服务的这个方向;其次,我也看好他们的产品。”朱璘表示。然而最主要的,则是创始人的学习能力。

“90后可能普遍被认为幼稚、浮夸,但我觉得给人贴标签其实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儿。对90后,我本人并没有什么好恶。每一代人都会有他的特点,但同时里面总会有一些特别的人。90后里也会有一些相对成熟,超越他年龄的成熟的人。概率可能会低一些,但他一定是存在的。”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可能就是因为我不懂,所以我才做的比别人好。”朱璘说,“犯错少的人没有包袱,往往更敢想敢做敢尝试,而作为投资人,要做的就是与这些有闯劲儿的创业者合作,运用自己在行业内的经验,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最终成为成熟的创业者。”

在线教育越接近体制越难做

而关于在线教育,朱璘曾于2013年投过魔方英语和求解答。近年在这一领域却不见有大动作。“在线教育我们还会看,但分给它的时间一定会少一些了。”朱璘说,在国内发展在线教育如此困难,与应试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

据北京商报发布的《2016在线教育趋势报告》显示,虽然在线教育曾是一大创业热门领域,但就目前看来,发展成果似乎并不如人意。目前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只有5%,其余10%持平,70%亏损,甚至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其中,没有拿到融资的在线教育企业超过了半数。

朱璘举例说,在欧美许多国家,素质教育的概念深入人心,用户可能会乐意为学习做一道菜而付费,而且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是非标准化的,没有一个严格的体制去衡量教育的效果到底如何。然而在中国,虽然素质教育的愿景一直存在,但是在目前这个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以考试分数来决定师资的分配无疑是最有效也最公平的做法。

在这个严格的体制之下,教育被标准化了。朱璘分析说:“家长选择让孩子参与在线教育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在线下的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对在线教育效果的评估被牢牢地束缚在了线下,这种模式是很畸形的,并且是越接近体制的在线教育机构越难做。”

但朱璘本人也承认,教育部门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这个目标也许还有待于社会和技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发展,这不是任何一家商业公司可以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也不是政府可以借社会现有的教学资源水平可以做到的。2013年在线教育刚火起来的时候,他投了“魔方英语”,一家引导用户看美剧、学英语的教育机构,结合了娱乐和教育,面向学习压力并不大的大学生和年轻白领。同年投了“求解答”,利用信息检索和图像识别在线答疑,类似于一本线上工具书。都算是剑走偏锋,二者也都收到了不错的回报。

智能硬件的风口还远未到来

在如今大热的智能硬件领域,很少有哪个投资人提起AR和VR不会心痒痒。朱璘却投了sleepace,一家智能家用医疗健康设备及软硬件技术服务商,主打产品为RestOn智能睡眠监测器、Nox智能助眠灯等。

“当时他们打动我的点就是:人有1/3的时间在睡眠,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针对于睡眠的产品出来?”朱璘说他想得很简单,做投资,是要考虑商业机会的。如果一个产品,一个月才对用户服务三四次,那它的市场机会肯定是很有限的,但是像智能睡眠灯这种每天都可以服务用户的,只要产品做得精准、人性化,操作简易,一定会有机会。

可是智能硬件领域有一个绕不开的瓶颈——产业链薄弱。智能硬件产业上下游公司规模小、实力弱,中间的研发团队似乎被孤立出来了。产品停留在图纸上却无法量产,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致命的问题。

朱璘关于这一问题有很独到的看法。“智能硬件的发展,一定有赖于一个‘爆款产品’的出现。”关于他所谓的这一“爆款产品”,他举例解释说:“打比方,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有可能会有像美图秀秀之类的诸多APP出现吗?智能手机,就是这样一个‘爆款产品’,基本上人手一台,并且粘附性极高,在这样一个平台之上,所有的手机端发明创造都有一个标准化的系统可以依赖。”朱璘认为,未来在智能硬件领域,也一定会出现这样一个“爆款产品”,落入每家每户,让其余的发明创造都有一个标准化的系数可以参照,并且将他们所有的功能与这一平台进行连接,同时也解决制造难的问题。

那么这一“爆款产品”可能是什么呢?朱璘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我曾经想过手环,想过眼镜,也想过类似人体植入芯片之类的东西,但似乎都不是很理想。曾经有一度大家认为微信是下一个‘爆款’,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它还是太依赖手机了。未来这个‘爆款’的诞生,一定是一个全新的东西,甚至会‘杀死’陈旧的平台。”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我相信它一定会到来。”朱璘说:“我还会继续关注这个领域,但是在这个新的,属于未来的平台出现之前,智能硬件的风口还远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