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在经历了大规模扩张之后,一些Wi-Fi运营商发现赚钱没有原先预想的那么容易——即使这个行业有一个再清晰不过的变现方式——此前,Wi-Fi运营商通过在一些公共场所帮助商家或者自行建立、管理免费Wi-Fi供消费者使用从而获得流量,这在当时被定义为又一个互联网入口,只要在用户接入Wi-Fi时的登陆页面投放广告,就能轻松变现。

但这个行业的竞争者还是太多了,在Wi-Fi运营商彼此独立的状况下,每家所拥有的网点数量有限,规模不够,单个运营商的广告位往往很难满足一些大的广告投放需求。另外,单独一家运营商很难从自己有限的Wi-Fi热点里描绘出完整的用户画像,这会直接干扰到广告投放的效果,继而对收入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当热点增长到一定程度时,麻烦便接踵而至。“热点铺的多了之后,运维成本就会增加得很厉害。当热点规模上到一万个、甚至十几万的时候,技术的瓶颈就会显露。比如设备升级的时候,一旦升级没成功就得派人去现场维护,或者当高并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云端不能承受负荷。一般情况下,布一个点大概需要花费1000块钱,里面400块可能是硬件、安装费用,剩余的600元全是一年的运维成本。”邵品贤,赢纳科技的创始人告诉动点科技,他的公司希望通过数据共享,让Wi-Fi运营商从广告中赚更多的钱。

赢纳科技的业务逻辑并不复杂——他们通过插件或者固件的方式,将Wi-Fi运营商掌握的热点、用户行为等数据接入自己的云管控平台。有了统一的云平台来管理这些线下硬件,数据的产生和收集也能被规范。通过数据共享,就能描绘出完整的用户画像,找到各个场景最适合的广告和营销场景是什么。运营商也能清楚自己应该覆盖哪些地点、收集哪些数据能够取得更高的收益,从而指导之后的网点铺设。

winasdaq“举例来说,很多大型商圈的Wi-Fi运营商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只要离开商场,商场就追踪不到他了,也就没办法了解这个用户的消费习惯,去进行精准营销。”邵品贤说。如果能够聚集足够多的运营商,数据也会趋向完整。对广告主来说,他们只在乎数据的完整和热点的规模,有了更精确的用户画像和规模更大的广告位,他们也就更愿意花钱。

这种数据共享的思路在很多行业都有过先例,但并非所有的结局都称得上完满。在P2P网贷行业,一些平台曾试图用数据共享的方式降低风险,但事实是没人愿意把类似坏账率这样的核心数据拿出来。同样的道理,没有一家Wi-Fi运营商会接受自己的竞争对手来扮演这个“帮主”的角色。

“作为平台,我们和Wi-Fi运营商没有竞争关系,而是帮他们赚更多的钱,也就可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邵品贤说,“有的运营商硬件技术很强,有的运营商针对自有的某些场景做营销更靠近广告主,但一家公司不可能cover产业链上所有的环节,市场也需要一个平台型的公司来做这些事。”也就是说,赢纳科技和运营商有着相同的利益——他们需要运营商的收入中抽取服务费,所以运营商的收入越高,他们也能赚更多钱。

据邵品贤介绍,赢纳科技目前已经接入全国80%以上的WIFI运营商,这些运营商覆盖全国415个城市,接入WIFI热点100万以上,日均活跃WIFI热点超过90万。而在广告主一端,赢纳科技除了接入了百度、品友互动这类DSP平台,还拥有一些自由广告主资源。对运营商来说,这也是节约成本的一种方式。

尽管业务逻辑相当简单,但一些底层技术的门槛使得模式的复制并不容易。“搭建平台不需要什么技术,但满足运营商的技术和数据需求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邵品贤说,“比如Wi-Fi热点设备的适配,每个运营商的设备可能都不一样,适配起来难度很大。去年一年,我们适配了主流的Wi-Fi运营商的40多款设备,解决和处理这种细节问题很考验公司的技术水平。”

去年12月,赢纳科技完成了由上市集团盛天网络领投的15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在邵品贤的设想中,他们未来也许会将这种技术应用在物联网领域,比如一些智能家居和硬件产品,这又会是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