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1

今天晚上我在等一个很长的红灯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大妈,她拿着微信对准一辆单车上的二维码开始扫描。很显然,微信是她的手机上唯一一个能扫二维码的应用。她并不知道怎么使,见到我就询问使用办法。我见她对准扫描的恰好是一辆摩拜,就说直接扫就可以了。紧接着她进入了摩拜单车的小程序页面,在那里她抖抖索索地支付了299元押金。

这是一个符合微信小程序“用完即走”初衷的典范场景。难怪微信支付团队在前几天将摩拜拿出来做为优秀典型,来说明微信小程序并非大家说的那样是高开低走。

我在想,如果阿姨拿微信对准了ofo,该怎么办?实际上更简单。ofo初期是不配备二维码的,所以用起来有门槛;后期(7位数)车牌已经在车牌上附带了二维码,微信扫描会引导到App下载页。但是这样我觉得还是差一点,因为目前下载App对像刚才这位阿姨的用户而言有点儿重,他们还是很心疼流量的。

好在ofo已经做出了一个手机网页版,使用任何一个手机浏览器都可以打开,而不仅限于微信。(你甚至可以用电脑的浏览器打开它!)这是由ofo的机械密码锁并非需要实时计费这个特性来决定的,除了这种非智能锁之外,其他的锁要记录开关锁时间以及路程,都会因为需要长时间驻留后台,而不能简单的使用网页版了之。个人建议ofo将扫码以后的引导页改为加入网页版的选项以及展示使用说明。

当然在全功能的App版当中,如果需要开户和交纳押金等等,都可以有条件的呼出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窗口。这点ofo的网页版暂时无力,但支付宝绝对应该争取一下这个场景。对于始终也做不成社交的支付宝来说,它们对缺乏开启频率这事儿充满了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一般的网页浏览器也可以用的快捷支付,就是一种暗度陈仓的方式了。

摩拜和ofo这俩龙头老大正面临如何快速烧完融资的艰巨任务,所以一个重点是大力发展三四线城市,来消耗年度几千万台的惊人产能。那么,小城市的典型用户是什么样的?至少上面的阿姨是一种。

而对目前的他们而言,手机上唯一一个用来扫二维码的应用,就是微信。这种固定的认知建立之后,其他的应用如果想要突破的话,首先需要教育用户点击“在浏览器打开”,之后还必须确保自己的程序能全功能地兼容任何浏览器。

因为摩拜已经站队小程序以及微信支付,所以ofo联合支付宝来做微信以外其他浏览器的快速版——特别是UC,这货两三年前一直在推广类似小程序的Web Apps——然后百度也行——这也是一种可能的方向。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分别选择了麦当劳和肯德基。

虽然相比上述苦逼,在围墙花园里的日子很舒服,我还是认为,在微信以外做更符合行业统一标准的页面是更有理想的做法。

共享单车的App已经属于非常典型的“用完即走”了,对他们来说,做再大撑死了也只是一个小号的支付宝,还是得为用户粘性愁白了头。那有个什么意思呢?这是两家现在都在担心的问题。

目前,官方应用的功能还不是特别多。但假如说严管之下它们不能打押金的主意,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让客户端成为盈利的载体之一,转而承载更多责任。就像手机迅雷,从一个单纯的下载工具,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大杂烩一样。如果要是到了那种发展路径的时候,引导大家来下载自己的App就成了关键。

然而,小程序在吸引新用户,新押金方面“杀敌一千”,却也在功能和推广上“自损八百”。人在微信屋檐下,摩拜不得不低头。小程序只有扫码充值报修,仅限微信支付,不能给App导流,原则上不允许自己发广告。

这一系列的规定,等于是将摩拜App的模式限制在了目前已有的范围之内,大大的减少了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目前,摩拜还是通过发短信来引导下载App的,说有神秘充值礼包仅限App。不过它的充100返110活动,小程序也一样可以参加。

所以,小程序被微信限制太多,摩拜确实节省了很多教育用户的过程,但也同时付出了不少。关键是,未来它要是觉得不划算,退出会伤和气吗?希望能像罗辑思维小程序的退场一样洒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