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1

三年前我还在动点北京办公室上班的时候,靠近大马路的位置有一间爱鲜蜂加盟店。这家店跟我之间可能唯一的交集,就是我曾经用它收淘宝的包裹。至于其真正的用途:用手机下单生鲜商品然后到店取货,我实际上并没有尝试过。我去的更多是家门口的便利店。

北京的便利店三年前还只是7-11一家独大,竞争者快客和好邻居不知为何散发着一股陈旧的国企味儿。之后北京就陆续开了全家和罗森,只是店铺数量少得可怜。后来全时逐渐多了起来,同时一位从7-11辞职创业的高管创办了邻家便利店,竞争格局就丰富了一点。

——我必须要在这里提一句,邻家的货架摆放和增值服务我都非常满意,包括那个我从来没用过,但已经记在脑子里的洗衣服务,也许以后如果要半夜洗衣服时候会想到他们。再然后,创办邻家的这位高管又出来了,再次组团创业,结果还是开便利店。这回的创业项目,就上了2017年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这就是便利蜂。

2017年我人已经不在北京,但是也跟还在北京的小伙伴询问了下,看了开张时候的照片,也就了解了相关情况。报道中,大家“惊为天人”的除了便当超级便宜之外,就是用App扫码跳过收银台排队,直接手机买单的做法。

而在国土另一头,广州的卜蜂莲花超市有实现同样功能的手机App“莲花Go”,已经正式开通了至少半年。我第一次使用这个功能就非常惊讶于其构思的巧妙,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去过常规的收银台。

比较了住处周围几个大小超市,我发现身边这家莲花的总体价格是相对便宜一点的。但在查询相关媒体报道时,我发现这种实惠可能很不幸的,是因为莲花超市目前的业绩比较低迷所致。

报道指出,这种自助收款的方式其实并没有给莲花的业绩增添太多的光彩。莲花Go从2015年底就开始小规模的对外测试,现在已经开始批量应用了。但是除了大家感受到节省排队时间之外,影响普通人消费决策的最大因素,其实还是在于价格是否便宜,路程是否足够近。这两个影响零售业的根本因素毫无变动。

自助收银到底是不是一个便利店或线下商超的革命性竞争力?我觉得不是。

完成一个自助收银,能够熟练使用手机扫码的话,大概会在三到五分钟之内结束收银过程并且不需要排队。可以想见便利店使用自助收银更节省效率的时间,也仅限于在中午大家都排队领盒饭这个非常短暂的时段。到了两三点钟就没人了,还不如直接把货品交给收银员更方便。反倒是特大型超市,大家可能都是开车来一次采购一大堆东西,而且客流分布比较平均,白天大爷大妈也会过来。所以在超市当中排队的规模效应越强,自助收银所带来的便利也就越明显。

收银台前的排长队可能恰好是寸土寸金的中关村店铺,在中午时段要承载周边好几栋大楼的工蜂白领们倾巢出动排队领餐,所要应对的“痛点”。所以,为便利蜂激动的人恰好拥有在移动互联网更高的话语权,所以他们的声音可能会放大对中关村样板店铺的想象空间。就好像所谓四大互联网美食——黄太吉西少爷雕爷牛腩伏牛堂——被捧上天的往事一般。

对年初刮起来的这股零售业旋风,比较理智的旁观者就会冷静的提醒,这些单店的成功,可能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不一定能复制。放到年轻人没那么多的小区会怎样?便当优惠期过了会怎样?这都是未知数。之前我没怎么用过爱鲜蜂其实也是因为生鲜在网上买对日常吃还是太贵了,到店取货和京东到家等解决了距离问题之后,还是要面对定价这只拦路虎。

早几年开始就关注科技业界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两年科技行业的投资越来越不科技范儿了,会更多的投到一些基础设施和传统行业当中。但这也是自然的,不然还怎么叫互联网+呢。开头提到的爱鲜蜂,正是前几年就遭遇了一定的紧张局面,后来拿到美团和点评的融资,走上了依附于别人的更大的发展计划的道路。

今年零售业的教科书案例除了便利蜂,还包括至今为止开的任何一个线下店铺都永远在排队的喜茶。喜茶的疯狂无人能出其右,就算在工作日上午排队也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拿到喝的。但是喜茶的老板受访,就非常明确的知道扩张是一种甜蜜的毒药,他每次开新店都会非常谨慎,一点也不担心扩张太慢导致钱没赚够什么的。

至于已经拿到庄辰超等带有“互联网思维”的钱的便利蜂,会不会像喜茶般稳住阵脚,慢工出细活的扩展,这个我可就很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