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10155 - human hand hold mobile phone and doing charging process. flat illustration

风口之下,“共享充电宝”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资本欣喜又一个“共享的机会”,而创业者们则希望讲出比摩拜、ofo更美好的故事。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既然充电宝都共享了,我们是不是不会再去买“充电宝”了?这对于充电宝生产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会有怎样深刻的影响?

答案可能不止一种,但至少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环球资源 Global Sources (NASDAQ: GSOL) 移动电子展上,移动充电产品/手机电池制造厂商们表示,日子过得还挺滋润的。

据动点科技记者了解,这些厂商大都来自深圳,在移动充电和手机电池相关的技术上有一定积累,也有产业链的优势。当然,他们主要还是面对海外的B端市场,主打代工、贴牌的生意。

老外对充电宝有啥特殊需求?

一家深圳厂商告诉动点科技,欧美、东南样市场等海外市场不少主流产品都是中国生产,准确来说是深圳生产,然后再贴牌出售。Anker是少有拥有自己品牌的厂商,作为一家Google华人工程师创办的智能数码品牌,Anker或许国内名气并不大,但是在国外市场却坐拥移动电源产品的销量和口碑的第一宝座。

这家厂商负责人陈先生透露,国内企业优势依然在于成本控制,“他们(国外厂商)做成本很高 ,我们做成本优势很大 。”不少中国的厂商都是做电池起家的 ,技术成熟、也有产业链基础。之所以选择参展Global Sources,也是考虑到其国际知名度以及和海外厂商接触的机会。那么,老外对充电宝有哪些不一样的癖好呢?

另一家深圳厂商总结了他们的经验:美国市场比较关注大容量产品,10000毫安的充电宝卖得特别好,也喜欢更有设计感的样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而在东南亚市场,充电宝已经成为亲朋之间颇受欢迎的礼品。这家厂商的产品单价8美金—11美金  直接,一年能卖五十万个左右。“虽然没有做品牌利润点高,不过也还不错。”

Charger Baby1

无线充电火爆

动点科技记者看到,除了传统的充电宝、手机电池模块以外,各式各样的无线充电让人眼花缭乱。来自深圳荣卓电子带了一款叫做“一起”的充电器。

“移动充电站其实市场上也有很多了,不过我们的产品在设计和细节上做了一些改进。”设计师出身的创始人周文涛透露,“一起”的充电器除了有限充电口以外,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无线充电平台,手机放上去就可以直接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

“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 但国内并未被广泛应用 。其实美国星巴克、麦当劳等很多地方都已经很普及了。”参展商柏壹科技品牌经理陈东焕说。据悉,自从2003年开始,星巴克就开始推广可以为手机和平板使用的无线充电咖啡桌。而此后全美8000多家分店都将开始普及,陈东焕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事实上,动点科技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乎所有参展的充电厂商都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无线充电产品。有固定无线充电平台、也有移动无线充电宝,品种繁多,以应对咖啡店、商场、办公室等不同的使用场景。据厂商们透露,目前充电的转化率能达到有线的70%—8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三星、LG等主流安卓手机由于内置了接收装置,可以直接进行无线充电。而苹果手机则还需要额外配备无线接收器。好消息是,苹果也已经加入了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而根据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苹果在该联盟中主要涉及到移动电话和移动电话配件两个主要部分。

在这些深圳厂商看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有消息说下一代苹果手机也会内置无线充电接收器,我们业内都觉得这会是特别好的机会。”陈东焕说另外有一些充电产品虽然没有赶上风口,技术上也远未成熟,但依然让人眼前一亮。一家厂商推出了一款带太阳能充电板的充电宝。负责人告诉动点科技,虽然目前的转化率不够理想,但依然可以作为应急之用:“虽然充电很慢,假如你身边完全没有电源,但却需要打重要的电话,这款产品可以解决需求。”

Charger Baby2

共享充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产业链方面怎么看“共享充电”这么生意?是否会对充电宝行业造一定冲击?

现场的参展商看起来都不太担心,一方面是他们专注海外B端市场,基本谈不上竞争。另一方面,一些厂商也觉得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的火爆更多还是停留在营销层面。

“共享充电宝很大的成本实际上在市场营销侧面,和出口接订单是两门生意。”陈先生说,他们这些厂家主要侧重点还是在产品,“毕竟我们是靠硬件卖前的,也很难想象在营销上花那么多钱。”

周文涛也认为,“共享充电宝”并不会冲击充电宝生产制造行业:“你可以看到,共享单车出来后大家都不买车了,是不是单车生产厂商就吃不饱了?恰恰相反,单车越来越多,而厂商们甚至更忙碌了。充电宝也一样只会越来越多,不论什么模式,我们都是这个链条中的基础环节。我们完全可以给做共享充电的的公司代工啊。”

此外,另一种担忧认为,随着手机电池技术的进步,续航越来越久,充电宝产业也会收到冲击。不过厂商们表示,短期还并没有看到这样的变化:“电池技术只要有颠覆性的进步,手机商肯定会第一个尝试,但现在看起来手机厂商们还没有应用到颠覆性的技术,这样的话充电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

不论如何,在无线充电技术、共享充电模式的刺激下,这些充电产品制造商们信息满满。唯一需要担心的事,只做贴牌和代工,只能挣那一笔并不算大的“辛苦钱”,也很难支撑一个公司快速成长壮大。不少厂商也已经有了这样的判断,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模式。

注:题图来自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