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提起智能可穿戴设备,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各家厂商的智能手环,还有比较有代表性的 Apple Watch 等产品,而有关智能穿戴产品的功能方面,主要只是记录每天步行的步数、心率和健身数据,以及显示手机通知、进行移动支付,等等。那么有关人工智能在智能可穿戴产品上能得到如何更深层次的运用等问题,华米创始人兼 CEO 黄汪在 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 2017 深圳站的主论坛现场,与我们分享了相关的话题。

[iframe frameborder=”0″ width=”640″ height=”498″ src=”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521sk7tz6&tiny=0&auto=0″ allowfullscreen]

黄汪在现场首先给我们分享了一些数字,截至今年 1 月,小米手环出货量达到了 3000 万只。黄汪表示这是公司早已预知的结果。在智能手环领域,华米过去三年里一直处于领先位置——2014 年发布产品,2015 年每个月出货量超过百万只,智能手表的研发时间达到了 18 个月,此后公司产品线开始主打运动智能手表。黄汪表示接下来这两年,在智能手环领域将超越一些主流智能穿戴厂商。

至于价格因素对华米智能穿戴产品销量领先这一结果有何影响的问题,黄汪表示公司内部定义了产品的功能和针对人群,做好定义后,在小米品牌和渠道加持的情况下,大概能拿下 300 万只,不过没有想到能达到 3000 万这一级别。

除了厂商外,提到做渠道、海外市场,近两年中国有一个风口是移动出海,而前一段时间硬件出海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想拓展海外市场,黄汪提出了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应该先抓住中国,但凡能非常好的占领中国市场,在全球都不会太差。中国消费者是全球范围内最挑剔的消费者,想要东西好,也要价钱便宜。过去十几年里,中国消费者看到的小东西太多了,我们看到另一个路径,我们能否在专业细分领域满足欧美消费者付得起很高的价钱,做高价值的东西。

回到智能穿戴与人工智能的话题,黄汪表示智能手环是唯一一个能在 24 小时零距离贴在我们的皮肤上的产品,后者本质上是人体 ID,它还是人体数据挖掘机,24小时挖掘人体数据。这样的品类在未来不可能被手机取代,手机不可能不断挖掘你身体上的数据。

黄汪认为智能手环的独特价值在于对健康医疗数据的收集。华米在米动健康手环里内置了医院心电图 ECG 芯片,采集人体心电方面的数据,通过 ECG 做生物特征识别,再运用深度学习做疾病筛查,最后可以让医生医生判断用户是否有发病特征或征兆。

在看心电图这件事上,许多医生未必能抓到里面所有的问题,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医生发现更多被忽略的问题,不过这些心电图数据量会很大。黄汪表示米动手环销售一周后,后台云端有 50 万份关于用户心电图的数据,而在之后数据量剧增,所以华米一直在做算法优化。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动点科技为各位好奇的朋友整理如下:

Q = 动点科技

黄 = 黄汪

Q:有一些可穿戴的厂商,包括国际上的,他们发现做 to C(消费者)不太好的时候,他们会考虑做 to B(商业),华米有这方面的做法吗?

黄:我们做不了那么细的事情,我认为这是其他创业公司有机会做的,而且在小的垂直细分领域做得更专业、更垂直。

Q:您如何看待新鲜度的现象,可能用户买了只戴一个星期?

黄:我们调研市场后,很多用户用了一个礼拜就扔了,有的用户坚持了三个礼拜。我们访问的坚持戴了三个月的用户,为什么他能坚持?他说太贵了,舍不得扔。我们做第一代手环时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手环的待机时间是一个月,更多的用户实际使用是一个月甚至两个月,让用户不用每天为一个手环充电。当你戴了两三个月后,你不用这个东西,再让你充一次电,用户是能接受的。

Q:有人觉得华米小米手环的性价比是一个优势,也是他们选择这个产品的初衷。像 Apple 的可穿戴,他们也情有独钟。从销量上,华米更胜一筹。您如何看待金钱上的总收入?

黄:我们认为手环产品仅仅是一个硬件,比如 MP3,当然拼营收,卖多少、盈利多少。如果你把它当做获取用户数据。你不应该关心营收,而是关心多少用户能够一直戴下去,黏性多强,这个东西的价值在哪里,背后的价值是硬件只是我获取用户的方式,顺便赚一些钱。我们一直不亏本,一直在赚钱。我认为这不是可穿戴最重要的事,而是后面对用户带来的价值。

Q:既然您提到钱,我记得去年华米寻求新的融资,像这种传言有证实吗?如何看待华米是独角兽这一问题?

黄:我们花了三年时间跑完第一阶段,第一阶段跑到 3000 万的量,我们有超过 1000 万活跃用户,他们一直在贡献数据。我们公司获得的价值是这一部分,甚至不是 3000 万,而是 1000 万活跃的部分。这 1000 万的活跃,我们以后有更多的硬件销售。第二阶段是华米的数据价值,我们如何挖掘这个价值。

Q:可穿戴产品的功能现在相对简单,人工智能进驻后,将来的玩法会集中在哪些方面?

黄:作为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在智能硬件里,大家都在看。更贴近智能可穿戴的东西,可能医疗健康领域是第一个切入点,接下来的是人的行为分析。所有做 deep learning 必须先有数据,而且是有标签的数据。你卖一个智能手环,只卖了 10 万只或者几十万只,活跃用户数量很少,如果要做 deep learning 是没戏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过去三年一直在跑数量和活跃度。

 

(照片由全球独家云摄影V.Photos拍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