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dian3

编者按:共享单车的硝烟还未散去,共享充电宝却迅速成为了风口,在最近短短几个月内,这个细分领域共获得超过12亿元的融资。共享充电宝的投资逻辑是什么?面对BAT巨头,共享经济项目的机会在哪里?在TechCrunch 2017深圳国际峰会上,街电CEO原源分享了他的思考。

原源是一位互联网早期创业者,创业后期加入阿里巴巴,在6年的时间里深度参与了支付宝、淘票票等阿里系“核武”级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加盟街电前是是阿里影业高管、淘票票资深总监。在他的分享中,谈到了他加入共享充电宝创业的原因、和陈欧的谈话、行业现状、互联网竞争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话干货颇多,也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为了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我们将主要对话内容内容整理如下:

谈分工:和陈欧很搭

TechNode:您今年4月份从阿里离职出来,辞职跟此次创业有关系吗?

原源:有关系,也没有关系。没关系的原因,我在阿里呆了6年多,1月份跟公司提出想出来做一些事。阿里的工作非常忙碌,没时间给大家思考,所以我想出来思考做什么事;有关系的原因是,4月10日,我遇到陈欧,和他交流了这件事。那时候我刚从美国回来,交流后义无反顾投身到共享充电宝创业中。

TechNode:陈欧是怎么说服你加入的?

原源:不能用说服这个词,我们都看到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大家都是聪明人,没必要聊这么多,大家一起干。

TechNode:都聊了些什么?

原源:谈到行业的终局,如何达到行业的终局。一是聊未来,二是如何达到未来。

TechNode:陈欧很看重共享充电这件事,很多细节都亲力亲为。我比较好奇的是,你们怎么分工?

原源:我和陈欧的配合比较搭,我喜欢在后面做事。陈欧自带“流量”、自带“粉丝”,他在外面帮助品牌树立、融资,这是陈欧擅长的事。我擅长的是把一个业务建立起来,管理好。我负责公司运营,不管是业务拓展、供应链、研发等。陈欧主要在PR、品牌、融资等(方面),我们俩是非常搭的。

TechNode:当时加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项目会这么火?

原源:当时我们看到这个项目已经开始火起来,很多资本已经错过了前面共享经济的热点,按捺不住要加入进来,我和陈欧进入这个行业加速了这一点。

jiedian1

谈竞争:这场仗会打得更早、更狠

TechNode:您入职后发了一封邮件给内部员工,说“这场战争比此前互联网任何一次战争都要惊心动魄”,为什么这么说?

原源:我从2011年1月加入阿里,(当时)在支付宝。这么多年来互联网的焦点、热点大战,我都亲身经历过。

现在跟以前的不同是什么?2011年,大家认为BAT统治中国互联网,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熟,更多的独角兽冒出来,他们一开始跟BAT没有任何关系,但自然而然的长了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家的焦点、资本的热点都焦距在此。这些行业从开始到爆发可能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包括上一个热点“共享单车”,经历很长时间的沉寂,在资本的推动下出现爆发式增长。

充电宝不一样,它从一开始带着光环,有很多人的目光、大量资本、大量人才投身到行业中。所有O2O玩家都入场了,像小米,供应链有优势的也入场了,巨头们不愿意再错过“共享”的赛道。所以这个行业所有玩家、友商自带很多光环,天然有很多资源,资本又在加速助力这件事更快的发生。战争打响肯定比别人要快得多。

像单车开始时,这么大的市场,你投这个城市,我投那个城市。我在北京投中关村,你投国贸。但是充电宝从开始就短兵相接,所以竞争会来得更早、更激烈。

TechNode:您也带兵打过仗,这次的战争打法和您之前经历的战争会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原源:我打过快捷支付的战役,从无到有,跟金融机构博弈。那时候移动支付刚刚兴起,市场上没有其他玩家;我做淘票票的时候,大家以为行业格局已经定了,我们在逆境中打仗。

现在这场战争是行业里有很多玩家,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可能有一些数据目前暂时领先,但我认为这个领先没有意义,因为没有数量级的领先,还有很多空白地方没有被占领。大家拼的是资源整合能力、执行力、资本,谁能最快的占领市场,谁才会有最终的格局。竞争比以前来得更早。

TechNode:您在内部邮件写到,希望约一年内街电会成为胜利者。但也有从业者认为这是五到十年的持久战,您怎么看?

原源:在没有外力发生的前提下,大家都在跑,一定是类似于“541”或者“632”的格局,这个格局一年可以见分晓,因为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几家。我的意思是,一年内,可以从格局看到这个市场剩下谁。

TechNode:各种各样的竞争策略都在相继涌现。比如一分钱充电。补贴、价格战、充电送红包,如果竞争对手这么干了,你们会选择跟进吗?

原源:回到本质,最重要的是产品体验。比如单车,有的单车做得非常便宜,你扫码后发现三辆车,两辆车是坏的,这对你会有影响。我们如何保证用户体验,让用户很方便的借到充电宝、很方便的归还充电宝、同时充电的体验非常好,这是决定你是否跑得快的根本。

关于补贴,互联网行业或多或少,不管做数字娱乐、电商还是做什么,都有补贴。补贴并不是互联网行业独有的,香港崇光百货、SOGO每年都会做打折促销,促销是一个手段,手段的目的是促成用户培养。举个例子,在线票务领域,我进入这个行业之前,电影票只有20%的占比,80%是线下排队买票。2015年打了整整一年的在线购票补贴大战,打下来的结果是80%的用户线上购买电影票。补贴降下来后,用户依然会选择线上购买电影票。补贴促成他使用产品,让他感受到价值和便利,这是补贴的目的。前提是你的产品体验比他以前好很多,在这种前提下补贴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TechNode: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是否需要用补贴手段培养用户?

原源: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比较早。一是你的点位不够多,像我们做柜机,用户在A点借充电宝,可以很方便的在B点归还,体验会好很多。现在更重要的回到本质,如何把产品体验做得更好,如何有更强大可靠的供应链。

jiedian2

谈疯狂融资:不认为是在烧钱

TechNode:细数街电融资情况,再加上陈欧承诺再投1亿美金,简单算起来至少有10亿人民币。你们准备在这一块投入多少钱打仗?

原源:共享充电宝的财务模型非常好。很多人认为这是烧钱,我认为不是烧钱,你投入的资产很快回收成本,这不是烧钱的生意,我是投入资产,让它产生收益。到底花多少钱,一定跟我们铺的速度相关。如果我铺的速度过慢,可能到一个点已经(收支)平衡了。因为市场空白很大,我们要加快供应链速度、铺设的速度,也希望更多的资本进来加速。

TechNode:现在扩张的速度是怎样的?

原源:我们的生产线完全导入比亚迪,我们的机柜月产量80万台。投放是和供应链相匹配,不会造成库存,生产出来多少,铺设多少。

TechNode:除了充电收费,你们有没有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原源:我认为现阶段还太早,最本质的是借还充电宝的事情上,体验是否极致,你有没有足够的网点,用户是否离不开你。如果没有做好这些,谈其他的商业模式,真的太早了。

我一直做互联网,大家知道“羊毛出在猪身上”,本质是只要你给用户带来好的用户体验,用户离不开你,你持续给用户创造价值,他一定会找到一个赚钱的方式,只不过不用现在考虑问题。就像淘宝开始做的时候,不会考虑如何赚钱,而是如何让卖家赚钱,他不信卖家赚钱了,淘宝赚不到钱。

TechNode:从阿里出来的创业者身上有什么特质?

原源:我认为从阿里出来的人都有共同的特征,一是非常好动、执行力非常强;二是带出来的队伍能征善战,凝聚力强;三是阿里出来的人比较务实,每天都在踏踏实实做事。大家在阿里这么多年,经历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移动互联网爆发后,往O2O的爆发,随着移动支付的起来,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在剧烈变革过程中,他们看到很多机会,但在之前的体系内,无法自己和自己搏斗。阿里投资很多公司,自己当教练,但没有机会参赛。很多人都有不安分的心,希望能当运动员,亲自参与比赛。毕竟大家都是做事的人。

(照片由全球独家云摄影V.Photos拍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