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go

7月4日,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宣布完成GGV领投的过亿元A轮融资。这个消息似乎给零售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无人便利店”的百度搜索指数在短短一天之内从零迅速攀升到1456。

index

虽然统统被贴上“无人便利店”的标签,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商业模式、采用的技术、背后的逻辑完全不同,下面我们依次来进行分析:

1. 技术流,这类店铺的用户体验最好,以Amazon Go、阿里巴巴旗下淘咖啡为代表。

去年12月,亚马逊推出了无需排队结账的线下食品店 Amazon Go。

消费者在进入Amazon Go 商店前要打开手机上的 App 对着入口处扫描,然后他们在店内可以任意拿取商品,演示视频中改变主意的顾客把商品放回了原位,完成购物之后消费者直接走出商店,很是潇洒。Amazon Go系统会在用户离店后根据购物生成账单,从顾客的App中直接扣费。

亚马逊没有明确解释背后的技术,这家零售巨头称Amazon Go使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多传感器融合等类似无人驾驶原理的技术

阿里巴巴今年7月推出的淘咖啡与Amazon Go大同小异,通过人脸识别用户信息。

国内玩家中,位于上海的深兰科技也提供了类似Amazon Go的解决方案,它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拿完既走”,使用了类似自动驾驶的技术,其中的射频技术自动监测商品从货架上取下或放回,并实时放入用户账号的虚拟购物车中。系统会在用户离店后开始结算、发起首款和交易,用户的支付宝或者微信会收到自动扣款信息。

据了解,深兰目前为传统零售企业免费开放 quiXmart 快猫无人值守智能零售系统、和Take Go“拿了就走”的免现场结算支付系统;同时,深兰为 B 端商家提供线下的用户、商品、消费以及信用方面的数据。

这家公司在今年4月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领投。

这一类无人零售店的免排队功能是很实用的。如果你在中午时候去一线城市写字楼附近的便利店,就会发现排队是用户的一个痛点。无论是Amazon Go 还是国内的淘咖啡在节省用户时间,提高交易速度方面表现都很优秀。

2. 利用RFID 标签实现无收银员,这类玩家以缤果盒子、EATBOX为代表。

顾客在缤果盒子购物时需要扫描门二维码进店,选购商品后整齐放置到收银台,付款时通过扫一扫完成,取走商品后店门自动打开。

因此缤果盒子的收银过程是通过放置到收银台实现。据介绍缤果盒子的关键就在于为每件商品添加了 RFID 标签,然后借助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进行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完成商品销售。这家公司表示,RFID 标签的成本为几毛钱,将来随着技术的优化,可能还会更低。

另一家企业EATBOX则由居然之家旗下公司在今年年初推出。基于RFID的无人店铺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对于服装连锁店居然之家有着战略意义。正如我们此前报道的,优衣库在美国扭转亏损靠的就是自动贩卖机。从这个角度看,每一个EATBOX无人便利店对于居然之家而言都代表着宝贵的线下渠道。

3. 大型自动贩卖机模式,以“F5未来商店”为代表

根据“F5未来商店”的介绍视频,用户在一面屏幕上选择商品,再通过手机扫码付费,最后去取货口拿到商品。当然商店的屏幕比自动贩卖机的屏幕大很多,而商品品类则与便利店相同,除了零食之类也有包子奶茶等鲜食。

据介绍,这家便利店中所有的烹饪、冲调饮品、取货、结算、库存盘点、清洁工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

4. 其他,包括24爱购、小e微店

“24爱购”这款App于今年5月上线,据介绍是“用户使用手机App进行购买商品,手机支付成功后,服务器控制无人超市售货机器人进行备货,用户点击取货界面即可完成购买。” 之所以放在其他,是因为看不懂文字介绍,企业网站也没有提供视频说明。笔者尝试通过App在呼家楼购物,但是发现最近的取货点在15公里之外的通州。

“小e微店”的方式则是用户扫描二维码开始购物,即扫描商品条形码自动加入购物车,之后完成支付。把它放在“其他”类的理由是,这家企业没有提及监督防盗取机制,就现有信息来看它不是一种健康或者在技术方面有突破的商业模式。

总结来说,第一类“拿完既走”模式解决了排队的痛点,但是成本较高,因此以巨头推出试点为主;第二类模式让顾客和技术完成了原来由收银员完成的工作,落地更容易,但是对现有问题的解决不够到位,并且技术壁垒比较低容易被超越;第三类背后的技术是机械臂代替了人工劳动力,降低人力成本;至于第四类,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可靠的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