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S Title Arts

就像痴情男女遇人不淑,却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放弃一个有感情的产品,和放弃一个有感情的人一样,都很不容易,而且过程都很漫长。

但是,一旦产品的内核和核心价值被“蛀空”,空余的“情怀”支撑不了太久,而用户一旦放弃,也基本都不会再回头。

Surface 从“信仰充值”到退货频发

本周美国最权威的消费者指南《消费者报告》撤销了其对微软四款Surface产品的推荐。在针对9万名Surface用户实际调查后发现,高达25%的用户使用不到2年就发现各种问题,最新款Surface也不例外。

《消费者报告》更进一步地表示“微软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的损坏率高于大部分的品牌”,因为难以对微软其他产品的预期可靠性做保证,而无法再推荐该公司的笔记本或平板。没过几天,另一家评测网站HotHardware也评价称,Surface系列的硬件可靠性明显低于对手。

“Surface之父”Panos Panay反对指控,Surface团队判断Surface Pro 4和Surface Book在1~2年的故障率和返修率,明显低于《消费者报告》所称的25%。但是,微软长期博客作者Paul Thurrott获得了微软的一份内部备忘录,可能进一步印证了《消费者报告》的说法。

根据备忘录,2015年Surface Book上市之后几个月的退货率高达17%,Surface Pro 4的退货率也高达16%。微软也曾努力修复问题但没有成效,而高居不下的退货率,成为了影响《消费者报告》最终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Surface销量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根据媒体报道汇总,我们可以梳理一下Surface的质量问题所在:

驱动问题:在2015年10月Surface Book的发布会上,就曾出现过一次演示意外。由驱动问题而引起的蓝屏是最常见的“事故”,显示器与键盘的对接也会偶尔崩溃。微软曾归咎于英特尔Skylake芯片,但Thurrott表示,同样采用Skylake芯片的OEM产品很快就解决了同类故障。微软为Surface Book采用了定制的固件和驱动程序,增加了出现问题的概率。

电源管理:部分Surface Book和Surface Pro 4用户称,当合上盖子或者设为待机状态后,设备无法正常进入睡眠模式,而是继续耗电,直到电池耗尽。但OEM厂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基本修复了这个问题。

性能问题:ifixit拆解后发现,Surface Book采用了三星提供的PM951固态硬盘,性能仅是4年前笔记本电脑的水平。此外,Surface Laptop(意义不明地)采用了Alcantara面料的键盘,以至于完全不可清洗和不可拆卸。

引领市场不意味着“免死金牌”

Surface系列产品刚推出的时候曾经惊艳全场,让很多“恨铁不成钢”的微软粉丝大感“信仰充值”。但质量问题成为其最大的短板。很多我认识的“软粉”,也经历了“见人就推荐Surface”到“只跟微软粉丝推荐Surface”再到“不再推荐”的过程。

Surface全系列上市1-2年后的PC市场,已经和Surface Pro 3刚推出时不太一样,类似SP系列的二合一平板已经成为众多PC厂商的标配新品,成为一种稳固的PC主流设计。我们完全不能否认Surface系列引领潮流的作用,这也是微软在21世纪初推出失败的Tablet PC之后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但只要最根本的质量问题不解决,微软就始终难以谈得上成功反击,也可能会在它“预测未来但从不拥有未来”的尴尬历史上再添一笔。

这个事情也让我联想到因为音乐版权问题而受到很大冲击的国内音乐网站。网易云音乐大规模宣传自己的文艺小清新的评论区,但最近大量音乐下架,可能标志着之前的推广努力都要打水漂。毕竟大家过来都是听歌的,评论这种东西没了顶多遗憾一下,但歌都没了还呆着不走干嘛?

知乎有人调侃现在的网易云音乐,就好像是一家包子铺,挂着卖包子的牌子,但是要啥馅的没有啥馅的,梅干菜肉的没有,荠菜肉的没有,三鲜的没有。那有什么?“我们有你说的这些包子馅的评价呀。”

版权这东西,这几年基本演变成金主比拼财力的擂台,拼的都是家底。阿里腾讯花钱如流水一般狠狠的砸版权,然后近段时间终于开始收割。不管网易云音乐之前是觉得法不责众没必要太担心,还是觉得反正都买不起的鸵鸟心态,还是觉得今后还有机会搞个二次分销,总之现在对它来说,很多机会已经消失掉了。

大街小巷的公交站牌上,酷狗音乐傻大黑粗的广告招牌“啥都不说,就是歌多”,狠狠地羞辱着网易云音乐和仍想抱残守缺的云音乐粉丝们。另外一边,曾经也算业务亮点的豆瓣FM,已经在阿北的内部信中进入了准备放弃关停的业务行列。

其实产品失去了内核,只剩下发售初期良心操作赚来的“情怀”这种事,本来我还想举锤子作为例子的,但感觉也不太忍心,它已经被人嘲讽的够多了。

这些例子共同说明的道理已经足够明显——世界上可能确实缺造势的营销大师,但永远更稀缺的是有能力做好、维护好产品的人。而且,之前如果过度发挥实力欠下的债,之后也终究得还。

“闷声发大财”最近好像不太被人提了。可能做了很长时间,打磨了很久,没什么人识货会比较难受。但怎么说呢……产品质量过硬,确实不一定能自动出现所谓“自来水”,但至少到时机成熟时再去引导舆论,会事倍功半,性价比高。自信有实力的创业者不妨试试,只需一次不太用力的推广,完全能展现出你这个产品是真有料,还是只有你自我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