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S Title Arts

到 2017 年 10 月 10 日,我们就要和微软 Office 2007 说再见了。Office 2007 即将停止技术支持,这意味着不会再提供任何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企业用户将不得不考虑安全风险,从而升级到 Office 365。

然而,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有多过你想象的企业用户,真的还在使用 Office 2007。即使已经升级到 Windows 10 并且将屏幕放大到 150% ,也依然可以不受影响地使用。这是因为跟随新内核的 Windows Vista 系统一同推出的 Office 2007,是微软最早开始为高 DPI 显示做准备的 Office 版本。

Office 2007 的革命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它奠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电脑桌面的基础,即使你正在使用的是 WPS Office 或者 LibreOffice。它的界面和上一代 Office 2003 形成了显著的区别,它带来的 Ribbon 界面设计,一直延续到后来的 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

Ribbon 界面的基本元素

全新的 Ribbon 界面的设计是为了提升用户使用效率,让他们更快的找到所需要的功能。微软的交互设计团队特意进行了无数次的用户调研,以探求哪些功能是精心开发出来,但是被掩埋而没有被发现的——人们可能最多只用到全部 Office 功能的 5%。

Ribbon 的灵魂是在整个界面左上角的“文件”菜单,在 Office 2007 当中是一个圆形的 Office 图标按键。这个按钮多少借鉴了 Windows 的“开始”菜单。突出显示的“文件”按钮可以快速的完成很多最重要的任务,包括新建、打开、保存、打印文档,发布到共享空间等等,还有全局设置。

Ribbon 告别了 Windows 程序常见的菜单及工具条,将所有功能分裂成了几个不同的选项卡,显示在界面上半部分的功能区当中。选项卡内部继续以竖线分隔成多个板块,每个板块中容纳的,其实是旧版界面的对话框当中的主要功能。用户需要点击板块右下角的小图标,打开和旧版完全相同的对话框,进行更详尽的设置。

根据鼠标热点指向的某个具体部位的不同,Ribbon 会在功能区选项卡的最右边,显示有针对性的选项卡,并以高亮颜色展示。例如,鼠标选中表格或者指向图片后,显示的选项卡截然不同。在传统工具条界面中,你可以始终同时显示“表格”和“图片”工具条,只是在不涉及相关操作的时候,里面的按钮都变成灰色不可点的而已。这占据了宝贵的屏幕空间,所以还不如只有点到才出现。

Ribbon 还替代了自 Office XP 开始引入的界面元素,就是“任务窗格”。任务窗格一般固定的显示在整个界面的右侧,提供诸如字体样式、页面配色、幻灯片设计方案、艺术字等的小型预览窗口。在 Ribbon 界面当中,这些预览框被移动到了功能区的“开始”、“插入”、“样式”等选项卡中。用户可以在最常用的 3-5 个样式(取决于窗口大小)当中切换。都不满意的话,还可以点下拉菜单来查看所有的。相较之前版本的一个进步是,当鼠标移动到缩略图的时候,整个页面会立即展现换上该样式后的预览效果,不需要特意点一次。

Ribbon 的“激进”推广

跟上一版 2003 相比,Office 2007 的界面变化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事实上,越是当时重度使用且精通 Office 的用户,越感觉到切换到新界面的难度,这种情形和从 Windows 切换到 Mac 类似。

特别引发议论的是,Office 2007 不提供退回经典工具条界面的方式,这迫使用户要重新学习。要知道,最晚到 Windows 7 你都依然可以采用和 Windows 95 类似的经典界面,而 Windows XP 和 Vista 也都保留了经典“开始”菜单。后来 WPS 推出“像素级”仿制的 Office 产品,直到如今依然可以切换到 2003 式界面,只不过越来越少有人使用。

2007 年的科技评论家们,用无比纠结的眼光看待 Ribbon。总体上他们觉得改变是值得的,但是“学习曲线有点陡峭”,认为重度用户如何接受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在 Office 2007 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采取了 Ribbon 界面,除 Word、Excel、PowerPoint 之外其他的产品,包括 Outlook 都没有采用。直到下一版 Office 2010 时才全部推广。在 macOS 这边,Office 2011 出现了传统工具栏和 Ribbon 同时显示的奇怪界面,而且不论图标还是配色都奇丑无比。直到 Office 2016 出现,才算统一了全平台的 Ribbon 体验。

从 Windows 7 开始,微软将 Ribbon 界面应用至画图、写字板等 Windows 附件,以及 Windows Live 照片库、影音制作等套件;到 Windows 8,更将 Ribbon 应用到资源管理器。此时,众多 Windows 平台的专业应用程序如 AutoCAD、MindManager 等都普遍采用 Ribbon 界面,用户接受起来已经没有太大障碍了。微软更授权非竞争性软件在代码中可以直接使用 Ribbon 界面库,至于 WPS 和 LibreOffice 则是用“重新造轮子”的办法写出了类 Ribbon 的界面代码。

Ribbon 的推广事后看来是相对顺利的,人们担心的用户难以接受的问题基本上没有出现。这也许为微软提供了“道路自信”,以至于在 Windows 8 继续强制推广去掉“开始”菜单的界面,结果遭遇了惨败。

Ribbon 的利与弊

在未来的几年里,Office 重度用户一直对 Ribbon 界面有颇多腹诽,其中最大的抱怨在于 Ribbon 重新定义了键盘快捷键,导致对老用户非常不友好。Ribbon 对于快捷键的支持,是基于选项卡进行定位,首先按住 Alt 键,然后按相应键切换到选项卡,还要再继续按住,加一个数字键来定位到具体区域,出现了例如 Alt + G + TH + A 或者 Alt + H + 1 这样的奇葩键位。Ribbon 界面的引进,使得大多数时候使用快捷键比用鼠标还要麻烦。

将常驻界面的工具条,改成只在点击到特定对象时候才出现,也是一个问题。例如,“表格”和“图片”工具不再始终显示,这对于需要大量重复点击动作的用户来说可能是痛苦的,因为他们的“肌肉”已经熟悉了工具条所在的位置,但是在 Ribbon 当中必须多点击一步。“肌肉记忆”这个问题甚至延续到最新的 iPhone X,苹果的设计规范规定,因为人们翻转屏幕后不一定会遇到“齐刘海”,影响到他们下意识的手部动作,所以屏幕上下要留出对称的“留白”,不能用尽。

进入 2017 年,有媒体针对 Ribbon 界面样式和老式的菜单-工具条界面,进行了用户操作效率方面的对比测验。结果显示,在写字板、画图、资源管理器等界面中,使用旧式界面的 Windows XP 平均需要鼠标移动 3.5 步来完成一个操作,在含有 Ribbon 的 Windows 7/8/10 当中只需要 2-2.5 步。

还有一种针对 Ribbon 界面的吐槽说它将几乎所有功能,不管用户用不用得到,全都暴露了出来,显得界面臃肿,没有美感。而这恰好是 Ribbon 设计的初衷。只能说,这是两种看待用户的不同方式,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企业文化。微软希望用户能充分了解自己辛苦开发出来的功能,而不是一直让它们睡大觉。而处于相反立场的公司,则只希望用户记住少数几个功能,甚至这有时候会成为它们延迟开发其他专业功能的借口。

这样的公司是谁,大家其实都能举出几个例子。

尾声

Office 开发人员 6 月曾举办一场小型酒会以“欢送” Office 2007。他们认为,这一版本与 Ribbon 界面同样意义非凡的革新,是采用 OpenXML 格式文档,也就是在 doc、xls、ppt 等文件格式后面加了一个 x。不过,用户对此的感知相对不深。即使他们坚持使用 Office 2003,只要下载格式转换器即可。

从 2007 年到 2017 年已经过去了 10 年,这符合微软对一个标准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定义。在这 10 年间,对于办公场景而言,最最重要的革新在于移动办公和协作办公,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室的常态。

仅仅使用 Office 离线功能的用户,可能难以察觉到 10 年间突飞猛进的变化。但实际上,我们使用的不再只有 Windows 系统,在 Mac、iOS 和 Android 上,也可以拥有一个全功能的办公界面。

从桌面到移动端的关键进化步骤,在于对触摸的支持,这在随 Windows 8.1 推出的 Office 2013 首次普及;然而也是在 Office 2007 时,已经可以使用针对 Tablet PC 的触摸功能优化包了。

同样,我们可以陶醉于业界推出的多种收费或免费的协同文档写作方案。不管你用 Google Docs,Office Online,石墨还是 TIM,那种你和同事一起写文档,边写边批注的感觉,就好像围绕着同一块白板提出意见,这是 2007 年无法想象的体验。

但不管在哪里,怎样办公,你看到的依然是 10 年前初次亮相的 Ribbon 界面,使用的依然是 Office 团队贡献给 ISO 组织,成为国际标准的文档格式。

Office 2007 是现在你看到的一切的基础。它非常值得被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