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调查显示中国人对科学普遍持积极乐观态度
据美通社消息,3M首次发布的科学现状指数 (State of Science Index,SOSI) 年度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非常积极:61%的中国人相信飞行汽车将会在其有生之年诞生;78%的受访者认为科学是让人着迷而不乏味的。
该调查旨在了解普通民众对科学的态度。调研结果显示,相比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人普遍更相信科学。中国的科学信任指数(根据对科学持信任态度/对科学持怀疑态度的认知综合得分计算得出)为60.7,而全球平均指数为56.1。与此同时,对科学、科学家和科研成果完全信赖的中国人占比相对全球也更高,分别为39% (全球为29%)、31%(全球为23%)和29%(全球为21%)。尽管如此,很多中国人并未意识到科学对他们生活的影响:43%的人认为,即使没有科学,日常生活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而在全球这一比例为38%。
此次发布的涵盖14个国家的“科学现状指数”由全球科技创新公司 3M 发起,并委托第三方全球市场研究机构进行独立调研,旨在了解世界各地人民对科学的看法,调研涉及了受访者对科学的认知和喜爱程度,科学在民众眼中的形象,以及大众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看法等。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了解普通民众对科学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在他们眼中科学如何影响着世界,科学是否值得信任,还是未获得赏识呢?”3M 公司首席技术官 John Banovetz 表示,“该调研得到的丰富的洞察让更多人关注科学,也揭示了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男性和女性、甚至不同代际人群对科学的不同态度。在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每天都在推动技术上的新突破。通过公开调研结果,我们希望全球各地的科学界领袖都能聚焦公众对科学的看法,并借此机会推动科学的普及,让更多人走近科学、欣赏科学。”
中国调查结果重点摘要
• 对许多中国受访者而言,科学被认为只有“天才”才能涉足的领域。此次调查发现,一半的受访者对科学抱有敬畏感,49%的受访者赞成只有“天才”才能从事科学领域的职业。相比之下,在全球范围内只有36%的持有相同的看法。
• 与微观角度和日常生活相比,科学在宏观、社会层面更能获得认可。在中国,大部分人认为科学对社会(63%)十分重要,这一比例远高于认为科学对日常生活(41%)重要的受访者。在这点上,中国民众的看法与全球受访者(社会63%,日常生活46%)大致相同。
• 中国受访者中,对科学的影响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3%的受访者表示,即使没有科学,他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尽管人们对科学给未来社会产生的影响感到兴奋,但仍有37%的人对此并不关心(在全球这一比例为20%)。
• 超过半数的中国受访者希望能够从事科学事业。5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当初选择了与科学相关的职业(在全球这一比例为46%)。尽管如此,仅有13%和20%的受访者认为物理和生命科学等传统科学能为其带来满意的职业,其比例低于选择信息技术(25%)和教育(25%)的人。
• 中国人认为他们对科学的了解比其他国家少。大约四分之一(27%)的受访者表示其对科学“一无所知”,在全球仅有18%的人如此认为;同时在中国,认为成人无需了解科学的比例(45%)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7%)。
“中国人对未来科学的发展表现出高度的兴奋。事实上,得益于中国政府和许多本土企业对科学的大力投资,中国已逐渐成为许多科学领域的领导者。”3M 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程铭博士表示,“然而,我们也看到,技术上的飞速进步尚未转化为民众对科学的普遍认可和热情,这表明,中国的科学界需要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领头羊!为了实现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要让人们了解科学将带来难以置信的创新和机遇,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在其背后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严谨钻研的精神和大量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