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盘点了全部 A 股上市药企的财报数据,结果不忍直视

编者按: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猫财经”(微信公众号:maocaijing), 动点科技经授权发布。

这周末,国产疫苗造假问题被兽爷的一篇《疫苗之王》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今天盘前,事件的主角长生生物宣布临停,下午复牌后不负众望一字跌停,逾64万手大单封板,换手率0.01%。

有股民感叹:“在没发生这件事之前买了长生生物,现在已经被他闷了几个跌停,他不但坑了我的孩子,还要坑我的钱。”受假疫苗事件影响,今天整个医药生物板块遭遇当头一棒,大跌4.23%。猫妹今天盘点了A股上市药企的一些数据,结果惨不忍睹。

医药生物板块260家企业,研发支出不及一家国外药企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A股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共有287家,除去以药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的27家医药商业类企业,还剩下260家。2017年,这260家药企共实现营业收入6833.67亿元人民币,研发支出共292.44亿,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4.28%。

同一时期,辉瑞制药(Pfizer)实现营收525.46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核算,约为3550.48亿人民币,是260家药企收入总和的一半左右。而辉瑞的研发支出达到了76.57亿美元,合人民币517.38亿,将近A股260家药企总和的一倍。

除了辉瑞,在2017年全球营收排名前十的药企中,有九家研发费用超过了A股260家企业之和:诺华606.71亿,罗氏771.81亿,赛诺菲387.41亿,葛兰素史克405.11亿……这十大药企研发费用比例在14%~28%之间,而A股营收前十的药企中,研发费用比例最高的恒瑞医药也仅有12%。

猫妹还发现,这260家企业的营收与研发支出配比存在严重失衡,许多营收高的企业反而研发投入极少,花血本进行研发的企业普遍收益甚微。

数据来源:东财 Choice

从数据上看,像康美药业、云南白药这些营收超过200亿的“大户”,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而研发比重高的企业营收大多在十亿以下。

我国商务部门曾统计称,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的9%~18%之间,而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则占销售额比重的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重更大。反观A股药企现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

生物制品行业研发比例严重不足,疫苗企业销售费用庞大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在生物制品行业共有35家上市公司。从市值上来看,上海莱士以971.05亿元的市值排名第1,复星以943.13亿的市值紧随其后。主要生产人用疫苗的智飞生物排名第3,康泰生物第5,长春高新第6,沃森生物第8,本次疫苗案的“主人公”长生生物排在12位。

可以看出,主要人用疫苗生产企业的市值都较为靠前,属于生物制品行业的头部,极受市场和投资者青睐。

在销售费用方面,35家生物制品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均值为4.52亿,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为28.93%。在5家主要人用疫苗生产企业中,有4家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排名在前12名。长生生物5.83亿元的销售费用和37.53%的销售费用比例远高于行业均值。另外4家疫苗股有3家也超过行业平均值。

从人均销售费用看,长生生物25个销售人员,人均销售费用竟然高达2332万元,沃森生物和康泰生物两家企业人均销售费用也排名靠前,分别为906万元和500万元。

可见,销售对疫苗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最后来看下各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

沃森生物的研发投入占比营收比重约为50%,为35家企业最高。其他4家人用疫苗生产企业研发比例在7%~12%不等,部分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支出不到营收的1%,与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相比这一比例严重不足。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四环生物的主营业务介绍为,“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然而年报中关于研发投入竟然被计为“不适用”。

生产环节造假,研发投入不足,销售费用冗杂,市场过分高估……,这就是长生生物折射出的中国药企现状。《我不是药神》里面徐峥说,命就是钱,希望假疫苗事件之后,A股能出现几个真药神,少几个索命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