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bike-mibike

本月15日,动点报道了小米 QiCycle 智能自行车即将开卖的消息。据报道,QiCycle 由“骑记”团队主导,泄漏出来的定价 3000 美元,折合超过 19000 元人民币。同时计划推出的还有一款定价低很多的普及型自行车,预计售价介于 450-550 美元,折合人民币 2925 元-3575 元之间。

这能够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总部在杭州的云造科技,他们生产的云马X1和C1两款电动自行车,正好也是一个高端,一个普及,而云造一个主要投资方就是雷军开的顺为资本,号称是顺为“投资的第一个90后”。更不用说,云马C1就是在小米众筹平台上的非小米生态链产品,创造了一个罕见的先例。

经过多轮报道,我们对市面上智能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玩家已经很熟悉了。排名不分先后的数一数:百度,乐视,小牛,700bike,云马,BICI……不管是数据,还是我们的身边观感,都在告诉我们:尽管玩家已经很多,但是要想取代大街小巷跑着的“爱玛”们,“雅迪”们,“绿源”们,还早得很。

这时候小米生态链自己出来做自行车,图的是什么呢?它跟早就与小米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云马,又能有怎样差异化的竞争或者合作呢?

QiCycle 是“骑记”App团队转做硬件的产物

“骑记”和“行者”是前几年在移动互联网爆发年代出现的两款小众社区应用,都属于自行车车友相关的社区。虽然在贴吧微博微信的挤占下,从头做社区基本上属于找死的行为,但是,确实有一些小众的需求,是无法由一个通用型社区大包大揽的。比如说,股票需要在程序设计当中加入股票代码支持,从而更有利于股民讨论。所以在雪球当中,把其他社区当中常用的#符号替换成了表示美元的$符号。

除了功能方面,另外就是对人员的区隔,初始用户的不同会决定整个社区的调性。这一点已经被豆瓣、果壳和知乎等多次证明过。所以,针对特定人群的社区虽然小众,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市场。动点之前曾经对中国的LGBT相关社区做过专题的报道,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非常凑巧的是,我曾经自己拜访过早年的“骑记”团队。2013年11月,百度在厦门做了一个孵化器,是为了方便当地的创业者能够不离开家门就参加工作,并且招募当地的应届生。他们可以享受到跟其他大城市一样的云服务,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资金,办公场地等等的支持。在厦门的百度孵化器当中入住的团队,当时就包括“骑记”。

我是带着小众社区必死的这种怀疑心态进去的,可是听完了他们的讲解之后,我觉得他们其实是有戏的。因为当时就体现出,他们是一个兼具工具和社区属性的产品,可以使用手机的记步以及GPS定位等功能来计算旅程,而且身为自行车爱好者的他们洞悉同好的痛点。虽然当时没有智能硬件,但是已经有码表了,所以数据可以更加精确地被记录。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专业赛车手聚集在这个平台之内。

后面的发展也证明了我当初的猜想,奇迹和行者作为排行靠前的自行车专门社区,分别喜迎退出。骑记获得了小米的主要投资,而行者则是被另外一款智能自行车制造商Bici收入麾下。如今小米终于给骑记的团队想了一个最终的结局,以做硬件作为整个团队的归宿。

QiCycle 定位是竞技,云马定位是通勤

因此很显然,骑记的自行车产品QiCycle,将会是完全配合他们软件的使用人群,是基于已经拥有的这些社区用户而设立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产品将会充分的体现以竞技性为主的设计特征,和穷游开发以旅行者为目标的专业背包是一样的道理。这种“因为我对现有产品都不满意,所以干脆自己做了一个”的心态,可能正是做好产品所需要的。

估计售价达到2万元人民币的高配QiCycle,据报道采用了跟其他的高级赛车类似的布局,并没有讲究外观的标新立异。钱主要花在了如何提升骑乘舒适度和加快竞技比赛的速度上面。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合理的猜想,QiCycle相对低端的版本,也不是主要为了解决通勤问题,而更多的是带有一种强身健体的锻炼功效。

这自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骑记不认为QiCycle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自行车”,而这个“年轻人的电单车”口号却被云马抢了先。云马的创作初衷是解决大城市上班族的通勤问题,产品的关键在重量轻、长续航和快充电,定位完全不同。

和骑记相比,云造团队做云马的过程是反其道而行之,由硬件来带动软件。他们最先想到解决的问题是整车的工业设计,这是由他们团队的最初组成而决定。创始人之前是把工业设计作为专长。他们的软件系统,是在自行车硬件已经开发差不多的时候,再开始慢慢赶上的,目前也处于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

所以,两个团队虽然都跟小米关系密切,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却是一强一弱,形成了鲜明的互补性。

小米目前的战略可能更希望先把盘子做大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多足鼎立。阿里使用自己的阿里云os,而腾讯则推出tos,两个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都是针对手机、可穿戴硬件、手表、游戏机等不同平台,推出专用的rom,都统一在自己的名号和生态圈底下。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游离于bat之外的公司要想制作硬件,不得不选边站队。

比如说你做手表的时候,你必须选择是采用阿里还是腾讯的定制系统。去年双11的爆款产品,美的一款放在桌面上的净水器,甚至出现了微信版和阿里智能版两个不同的版本,他们的激活方式是不一样的。

而如果有硬件选择站在小米这里的话,一般都是一个小米生态链成员当中的企业,或者干脆就是小米本身推出的产品。在这里,云马自行车是一个罕见的例外。这可能与云造团队获得了雷军的顺为资本投资,跟雷军等小米高层有直接联系有关。甚至有消息称,在量产过程当中,小米生态链的其他企业为流水线贡献了一部分关键的技术和产能。

QiCycle 本质上是“骑记”网络社区的线下终端,云马则选择了设计驱动的经典硬件创业模式。看似都有“小米味”实则差异化竞争,各有千秋的两款自行车,或者市面上其它的智能和非智能的自行车,你又会选择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