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新能源车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持续破局才有新机会。在这条道路上,想要闯出一片新天地,需要另辟蹊径。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赛道,这里有着层出不穷的新车。但是在海外市场,依然也能看到新的创新者闯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对于行业观察者来说,需要不断剖析新的产品,从中挖掘新的创新为己所用。

Slate 是这个行业的新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基因。它具备可定制性,可以变成用户想要的车型形态。此外,它的价格走的是平民路线,希望人人都能够买得起,实现有车开的愿望。

打造价格实惠的车型一直是特斯拉的首要任务,但该公司试图生产一款低于 3.8 万美元售价的电动汽车的努力基本停滞不前,呼声最高的Model 2一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现在,Slate 想接过这个任务,全力冲刺。

首先是极大的可定制性,这让人刮目相看。在Slate 官方网站上,你甚至可以看到 29 款的样式图示,除了最常见的 SUV和皮卡样式,用户还可以改成各种户外的车型以及适配运货或者物流的车型,极具多样性。

那么 Slate 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它是一款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当然也把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就是它没有油漆,只有灰色的外观,用户买回去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对外观进行处理。这样就给了DIY 极大的自由度。

需要指出的是,Slate 的车身面板并非采用钢或铝材质,而是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或者,正如 Slate 所称,是“注塑成型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理论上,这样做可以使车身更加耐用、耐刮擦。但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就需要权衡下这个材质带来的其他问题。但对追求新奇的用户来说,这不是个问题。这样的生产就显得非常快,至于说车身安全性如何考量目前官方没有解释太多。

自由度还体现在,它可以非常恰当地满足那些随着年龄增长或组建家庭而需求发生变化的人们。比如说你刚买的时候需要一个简单的皮卡车,然后你结婚后,就可以把它改成 SUV;当然,随着工作的变化,你也可以把它改成一个拉货的工具车。

再来看下内饰,依然采用的极简风格,同时为了成本也做了妥协。是的,你看不到触控屏,也没有大屏幕显示器。如果你想要接入互联网,你可以把你的智能手机带上,或者直接放一个平板电脑上去,官方目前并没有定制的 APP,或许未来会有,但至少现在它想体现少就是美的基因。在智能化大屏化的今天,这显得有点反其道而行之。

内饰的颜色也是单一处理,方向盘是可靠的传统的圆形风格,可以看到简单的换挡。其简洁的造型和极少的装饰件意味着即使是业余爱好者也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各种修改。在传统的手套箱位置打开,用户可以在里面装进去想要的模块,比如喇叭等。

这样的设计会带来极大的成本降低,同时用户的购买门槛也会降低。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达到极佳的生产效率。极简的整体设计使得生产过程异常快速,绝对不会跳票。

通过取消喷漆的工艺,从而取消喷漆车间,Slate 的制造流程得到了极大简化。此外,金属车身部件的减少也同样会让汽车的制造更加快速。

然后我们再来看下Slate 最具吸引力的售价定位,那就是 2 万美金左右,大概是 10-13万人民币的区间。在这个区间里,用户可以获得较为宽大的基础车身,又能够基于此进行不断的改变和组合。这样的灵活性使得这家车企能够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市场里获得一线生机。

Slate的投资者包括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其汽车将于 2026 年底开始量产上路,并计划在 2027 年底前达到 15 万辆的年产量。这是个富有雄心的计划,从第一波7 亿美金的募资来看,是起了一个好头。但在汽车行业,开头的故事都很打动人心,最重要的是要在市场中活下来。

创新、平价、富有个性化的DIY 精神,与众不同且持续可以改动,是Slate获取用户的法宝,能否起到作用,要等到他们把产品推向市场。但至少,在整个同质化的汽车市场,种下了一颗无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