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融资寒冬”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再令人意外的词语。但在金融科技领域,一些新的迹象却也在悄然显现。

继一季度融资同比下滑66%、环比下降30%之后,据数据平台Tracxn近期发布的另一份报告,25年上半年期间,东南亚金融科技公司共计获得7.76亿美元融资,较24年下半年的5.93亿美元增长31%,但较24年上半年的10亿美元下降了22%。

Tracxn指出,东南亚金融科技生态的融资结构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明显变化,后期阶段的资金回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早期和种子轮融资的下滑,成为整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不同阶段来看,种子轮与早期融资继续承压。今年上半年,东南亚金融科技领域种子轮融资总额为507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与去年下半年均下降超过50%;早期融资总额为1.67亿美元,虽仍具一定规模,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5%,较去年下半年下降了27%;相比之下,后期融资成为主导:总额达到5.58亿美元,同比增长 22%,环比增长113%。

报告指出,上半年,东南亚金融科技领域共出现了三起超1亿美元的融资事件,分别为Thunes完成的1.5亿美元D轮融资、Airwallex完成的1.5亿美元F轮融资、以及Bolttech完成的1.47亿美元C轮融资。与去年下半年的1起、上半年的2起相比,今年上半年在大额融资轮数量上有所增长,显示出部分头部企业依然受到资本青睐。

与此同时,并购和独角兽的增长仍较为有限。在此期间,东南亚金融科技生态中共发生9起并购事件,低于24年上半年的16起与下半年的 11 起。其中,最大的一笔交易为KFin Technologies以3470万美元收购 ASCENT,其次为Titanlab以3000万美元收购Coinseeker。在独角兽方面,数字资产银行Sygnum是该时期内唯一新增独角兽,与去年上半年持平,24年下半年则未出现新增独角兽。

从地域分布来看,新加坡继续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吸引了约88%的融资总额,位居其后的 Taguig(菲律宾)与部分越南、马来西亚城市融资规模则相对有限。Tracxn指出,这一格局强化了新加坡作为区域融资枢纽的地位。

在投资机构方面,East Ventures、Y Combinator和500 Global是该领域最活跃的整体投资者;种子期由Iterative、Selini Capital、500 Global主导,早期阶段则由Back in Black Capital、Citi Ventures、HSG支撑;后期投资方面,DST Global Partners、Unbound、Vitruvian Partners成为代表机构。

尽管融资数据整体尚未回归高点,Tracxn 认为,后期项目的反弹、头部企业的大额交易,以及新加坡对资金的持续吸附力,共同构成了区域金融科技生态当前的主要支撑结构。

此外,基于报告,不难发现,尽管大型融资交易在为东南亚的整体数据提供支撑,但其早期和种子项目的资金获取难度仍然较高,融资活动呈现出阶段性集中。在东南亚,金融科技依旧是该区域资本关注的重点领域,但整体投融资节奏较以往更加审慎,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结构调整趋势。

展望未来,尽管今年一季度的下滑让东南亚金融科技市场情绪一度趋冷,但整体上,上半年融资的环比回升也为其金融科技生态带来了一定信号。资金正逐步回流至具备成熟模式与清晰路径的企业方向。在资本持续审慎的背景下,东南亚金融科技企业需要更明确的产品定位与增长路径,才能在竞争中保持吸引力,穿越当前调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