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移动终端发展趋势谈

嘉宾:Google开发技术推广部中国市场主管经理 栾跃
点心操作系统CEO 张磊
酷派北京研究院院长  韩黎光

主持人:Frost中国首席顾问  王煜全

-----------------------

主持人:我们应该是第一个话题,其实也不限制在标准化上,其实想聊一聊移动终端的趋势。前提我们都知道无线互联是个大趋势,我希望我们在台上讨论得更细致一些,如果只知道大趋势,比如未来一定很好,用户越来越多,这也没什么用,我们要谈点实际的。在这个大趋势底下就有几个实际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得看一下哪个大的终端将来会有,因为你跟大的合作伙伴做,才可能市场足够大,如果跟小的终端合作,可能将来你的业务做得再好,这个市场太小了。我先抛出一点我自己的思考。举例来说,以前我们老是压着以前的芯片会怎么样,是会坚持很久,还是会衰落,因为现在芯片还是一有主流。我们提了一个思想,就是一定不能看现在。你今天其实是为两年之后选择。

第二,虽然Android现在是一个趋势,但是其实各家也都在搞自己的,大家认为Android未来的趋势是会更加集中,标准能够统一,会更加分散。

第三,因为各家都在搞终端,都在搞商店,像运营商也在搞。将来到底是厂商的天下,还是运营商的天下,我先从第一个大问题来提问。请哪位先谈点自己的感想。第一个问题是前瞻性地去预测一下两年之后的格局,也就是刚才讲的这几个格局问题。

王煜全(Frost&Sullivan),栾跃(Google),张磊(点心),韩黎光(酷派)

栾跃:这几个问题都非常好,我想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包括我们公司在内,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是第一步,产品不停的升级换代,大家也都知道、了解发展得比较快,我们自己的信念也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产品本身才可以赢得大家的信任。从世界范围之内来看,大家也都知道,去年我们参加过一次ChinaMode的活动,我也提及过,在世界范围内,Android被开发者、被各种企业,包括电信运营商等等这些来说,它的接受度的趋势发展非常快,我们从不同的外面的公司,以及谷歌自己通过对广告的使用等等这些数据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上升的曲线是非常厉害的。去年下半年,我还知道我们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是每天全世界有10万余个激活量。上个星期我看到这个数字已经是乘以3了,也就是说每天有30万人的激活量在世界范围内。所以首先市场接受度已经不受怀疑了。很多人,包括我个人也相信,再过一年左右,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包括中国,领先于业界的移动平台,我想估计也就是剩下苹果了。倒不是说别人做得不好,别人也做得很好,我个人的历史以前是在微软做过。并不是产品做得不好,而是业界开发者们各个公司,大家都相信开放的平台,相信一个公平的平台,给所有的参与者带来的机会。我想这里的吸引力在那儿,它走不了。也是因为这样,全世界的开发者、全世界的企业都看好像Android这样的平台。Android跟苹果iPhone平台之间的区别,它们将来的走向是怎么样,我不说大家也会知道。回答刚才的第二部分,关于终端。对于终端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上一次活动我们也提出过,其实不光是手机本身,因为硬件平台的格式有很多,苹果有iPad,谷歌现在已经开始做新一代的跟iPad竞争的平板电脑,其实谷歌只是做了一个设计,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硬件开发商,也包括在中国深圳的很多开发商们,他们都在做这样的平台,就是拿Android的操作系统跟平板电脑的硬件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无穷多的硬件终端。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大家都没有办法做一个精确的预见,但是从市场对iPad的接受程度来讲,我个人相信,市场上除了手机以外,平板电脑作为这样一个平台和终端,它的发展前景也是很多的。对在座所有开发者来讲,会带来很多商机。这两点是不用怀疑的,在座的肯定也都相信这一点。其实最大的问题,对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士来说,就是怎么样来利用这个开放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新型的硬件,去为我们盈利,我们怎么去赚钱,这是大家最关心的。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很有趣的问题,比如在硬件上,因为我们都知道原来Windows搞的是同盟,一定要和芯片结合得很紧密。现在我观察到一个趋势,好像MTK在Android芯片上行动迟缓。而反过来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我发现华为和中兴全都用的是高通信电,您对这块有没有一个预测,或者谷歌会不会和任何一家形成一个新的同盟。

栾跃:谷歌在业界对这些技术的推广模式,我可以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我们中国在世界范围的战略是我们不结盟,我们不参加任何东方、西方、北约等等联盟,保持独立的外交。我们通过这样的政策来保持外界对我们的信任。谷歌也是这样,不跟某一家公司或者某一个硬件商组成联盟。谷歌采取的平台大家也知道,是公开的移动设备的联盟,这个联盟就是大家都可以参加,参加里面很重要的准则就是你开发的东西必须要兼容。我是做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我所有的开户是中国所有的开发者,大家提出很大的一个疑问,说以后有这么多的Android,我做一个软件开发,我开发一个平台,我要放在这么多不同的平常上测试,这是非常头痛的事,谷歌对这个怎么处理。我们希望硬件开发商开发出来的东西都跟Android标准的平台兼容,这样就给所有的开发者减低开发要测试不同硬件设施的这样一个门槛。所以公开标准对兼容保持一个市场同样的兼容性,我们是非常注重的,对这个事情我们也是极力推动的。我们跟展讯跟MTK的合作,我们跟MTK有非常密切的沟通,希望他们做的芯片解决方案跟标准是兼容的。这样千千万万小的山寨厂商们,将来用他们的芯片做手机都是兼容的。用这样的方法减去开发者各种头痛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战略。

张磊:刚才谈了很重要的问题是兼容性,我们在Android的分支上做了一个衍生的系统。他们做了一个很开放的,我们在上面算是受益者。我们怎么保证兼容性呢?也是我们天天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毕竟在中国本土,很多的本地特性、很多本地的体验,是需要有这么一套东西存在的。你做了这些新的交互之后,是不是就不兼容呢?我可以现在就告诉大家一个结论,如果我们不兼容,就不会把这个东西放出来。我们跟别人的做法可能不太一样,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专门要做一个并购型的系统,就是很多我们的特性都是外挂在上面,并不破坏它的结构。同时我们在兼容性测试里拿的分一直是很高,如果加上硬件,我们出产一些所谓的产品都是百分之百通过测试的。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他们也会在我们的平台上去把Windows装过来。我们给它的承诺是,只要原生态很好,原则上在我们这儿就不会有问题。

所以兼容和开放肯定是这个行业大的趋势,这一点包括硬件厂商,包括软件厂商,才会形成一个更有益的推动的联盟。

栾跃:我再插几句。顺便说一下,所谓的兼容关键是底层的关键东西,比如影响到一个软件的运行。比如你开发的一个游戏,如果另外一个系统不兼容,你的游戏开发出来,在另外一个系统运营,系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你开发一个系统,它的表面、图象界面看起来跟Android没有关系,一点也不一样,下面是兼容的,没有改变,那是毫无问题的。我在12月份的时候跟深圳,我们跟当地的厂商在探讨Android的东西。有一位厂商的老总告诉我,他说他个人的感觉是不喜欢Android的文字是白色的、背景是深色的,他自己喜欢的是苹果的背景是白色的,文字是深色的。他就改掉了,下面就没改,他就用这样的方法保持兼容性。兼容性最关键的是OS下层的最关键的组件不去破坏。你改变以后,会给别的开发者带来很大问题。另外就是如果你必须要开发非兼容性的东西,我也知道国内有很多公司大家正在做,今天在座的有联想的,有中国移动的,在中国国内有OPhone和乐Phone,我不是反对你做,因为大家都有这个绝对的自由。从个人的观点是这样,当一个公司把一个开源的方式拿去以后,如果你要走一个分叉的道路,你是在打一个赌,你把它改了以后,你希望你做出的东西对开发者和使用者来说是更有吸引力的,你的创新会比这个系统本身的进一步的进化,也就是说你可以做得更好。这是一个赌博,你最后赌得赢还是输没有人知道。我们不反对你,大家都有创新的自由,这个自由是业界必须要了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是支持的。

张磊:这个问题很好,我觉得是不是兼容和开放,完全是公司战略的问题。还是围绕用户体验和需求,只要是用户需要的,就可以去做。如果应是把用户需要的东西给封闭起来,肯定也走不长。作为开放和兼容,这只是公司自己的判断。走走看吧,如果能走成的话,也是挺好的一件事,用户也多了一个选择。手机和PC还不一样,PC多少年研发下来,都是长这个样子,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了,曾经出现过上网本这种形态,但是昙花一现。手机里面,找我们现在做厂商的很多,大家也是五花八门,很多看我们做的东西之后,就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结果送来了稀奇古怪的硬件。昨天有厂商拿了一个手机,是环形的,像手表一样,可以套在手上,晃一下就可以接电话。但是这个东西界面很简单,这个手机卖得很好,因为它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这个市场可能有很多的选择,所以你一定要去限定一个东西是什么样的,这很困难。在这里带来一个新问题,就是技术的挑战,就是兼容性怎么做才能更好,而不完全是一个软件层面的问题。我们现在跟高通合作,有这个机器出来,即使高通全系列的芯片,也有很多硬件不同的特点,需要通过软件层面去适配。MTK算是我们的间接投资商,我们走得也很近。很多前期的问题,我们都在一起去解决。尽量还是保证软件兼容能屏蔽一下,然后接着再给开发者提供一个环境。我想未来肯定还会有新的挑战,比如键盘机,全球现在的Android键盘机可能操作得少一点,键盘对于女性来说可能是一个操作的习惯。兼容性除了大家开放的心态之外,技术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我觉得Android是进一步把开发难度降低了,开发和终产品之间的市场空间就被压缩了。这种时候,点心你们是怎么定位的。当然其中一个定位是本土化,但是本土化又有一个前车之鉴,原来有人做的东西叫四通立方,后来微软直接做了中文版,四通立方就改名了。

张磊:我们把用户分成几个人群,一种人群就像在座的所有人,你们对互联网很了解,对手机也很了解,你们的需求可能跟我们的目标用户群还稍微有一点差异,比如我们的目标用户群现在第一个定位是学生,学生可能希望这个手机很炫酷,同时很流行。我们跟厂商说现在在中国卖手机,就是三个东西,第一是卖盒子,第二是卖流行,是最近流行的,比如你也买iPhone,我也买iPhone,我不管它好不好。但是卖出去之后怎么办,除了用户能打电话、发短信,然后再被SP骗一骗、钓钓鱼什么的,他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在智能机我们希望能补全这一块,我们跟客户说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我们并不是一家手机设计公司,我们是一家互联网的运营公司。互联网肯定是关注用户,就要通过跟厂商一起打造用户群。有了用户群,用户群的需求就要不断分析,去满足它。这是我们的聚焦点。有了这样一个大前提,我们的商业模式也好,我们跟厂商的合作模式也好,就会比较顺理成章了。所以这个行业里,你要有一个新的模式杀入进去。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先投身进去,做一个好东西出来,真正适合用户需求的,然后再往下去推。

主持人:能不能问一下你们的收入模式是跟厂商去收手机的证书费用,还是做后面的增值运营。

张磊:这属于一个具体策略问题。告诉大家也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这个厂商的量很小,只有几千部,那我肯定得收点钱。如果你要是几十万部,比如50万部或者100万部以上,我就不收钱,还跟你分成,大家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运营商的定制,我们现在已经支持两家运营商的支持,当时我们跟厂商聊的时候,很多厂商都谈到一个问题,就是运营商的定制需求搞不清楚,有时候经常变,而且还有很多模棱两可的地带,到底应该怎么做是符合运营商要求的,不同的厂商有不同里,运营商自己不同的部门也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现在做了一个内部的平台,其实就是我们的一个定制工具,我们把我们所接触过的所有定制需求和用户可定制的点,全部归到一个系统中去管理,有了这么一个积累之后,后续再有这样的项目会越做越顺。我们大概3月份会开放给战略合作伙伴,6月份会开放给所有的合作伙伴。也就是你想再做一款Android定制机,第一部就是选硬件,包括用什么样的芯片组,用什么样的附加硬件驱动,还有外科是什么样的。有点像硬件的商店一样,你选一款,然后打上你的LOGO,第二步选软件和服务。第三步选生产厂家,直接放到生产线上去。这也是我们希望时间成本上缩短厂商投入的代表。用了我们的系统,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我们希望有了这套平台之后,一周时间就可以出货。把时间成本降下来,第二部分是降低硬件成本。我们也会跟芯片厂商有很密切的沟通,什么样的硬件成本对厂商有一定的利润,对用户来说也有一定的接受度,同时用户体验不受非常大的影响,那这个机器就应该是主要的出货量的机器,这个机器就是我们这个平台重点关注的事情。有了这个平台之后,可以既解决时间成本,又可以解决硬件成本,到达用户手中应该是降格越来越低廉。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式,我们也是基于形势判断,来做这个事。在中国来说,大部分的手机是800-2000的价位,按照前几年的趋势来看,这个价位每年能卖出2亿,诺基占在其中占到30%多,我们估计两年后,Android在大家的努力下,应该有40%的表现,那就是每年都有8000万部以上的Android的各类机器,在这个价位档的市场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在里面能占20%-30%就非常满足了。所以基于这个判断,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值得去做。

主持人:我原来有个朋友在说,他是打高尔夫里面写书法最好的,写书法里是打高尔夫最好的。张总是搞硬件里最懂需求的,在做应用里是最知道怎么去调动硬件能力的。

张磊:看我们的产品研发体系就可以看出来,10%的人在做硬件,而且人员越来越少。因为硬件的厂商越来越强,以前他不懂Android,现在他懂了,BSB部分我们去年做,今年就不做了,他们都很强。20%-30%的人在做价格。我们最早的一个版本其实挺痛苦的,去年年终出来之后,内部把它废掉了,因为那个版本在改,感觉样子还可以,但是我觉得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又过了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又重新把它做了调整。12月份我们已经完成了2.3的移植,只花了3天时间,你的技术架构也决定你能走多远。我们可以帮助下游的合作伙伴,尽快地进入这个领域。我们当然希望量越大越好,用户的体验越好越好。

韩黎光:我个人的看法,Android来讲,以后还是占一个主要的趋势,因为从这主要的操作系统来看,Android毕竟是免费的,对于厂商来讲,你的OS再便宜,像Mobile也好,还是其他的操作系统也好,还是要收费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前几天我也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微软也演示它的Win7很不错,但是大家都关心费用问题。第二是塞班,它一直在说它现在已经开源了,都是免费的。但是很多厂商有这种担忧,因为它跟诺基亚比较紧密,后期厂商是不是能跟着它一起继续往后玩下去,能玩得长久,后面是不是要收费,大家都有这个担心,不光是酷派,包括其他的厂商都有这个担心。Android对于我们终端厂商来讲,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可以定制化UI或者定制化操作系统,然后加入一些我们自有的服务,这些我们可以从下到上都做,但是酷派可能跟其他国内的手机厂商不太一样,我们自主研发的部分会多一些,很多的像高通的7系列,7627、7625,8系列都是我们想自己搞定。我们的策略主要还是以自主研发为主,少量的可能会去外包一些。我们看法主要是我们会做一些互联网的服务,在探索,虽然我们现在做得不成功,但是也是酷派一个核心的理念。如果没有这些能力的话,国内厂商做什么,所以我们更多地可能是要找差异化,这也是之前酷派追求的一种理念,我们在软硬结合方面怎么把这个差异化做出来。之前我也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到后面Android的发展趋势,一个是有些硬件厂商可能就放弃这一块,比如中间层,UI定制化操作系统,可能更多地沉淀于它的品牌和供应链上。其他的厂商可能去强化它的服务能力,它如果有这种企业文化和人才结构支持它的这种行为,它会把基于差异的服务化能力结合到硬件上去,就可能像黑莓和苹果走的道路。还有可能是出现定制化像点心张总这样的公司。所有的厂商不可能自己去做定制化,第一是他不care这块,他的发展方向也不是这块。他的人才也支持不了,就像酷派不能做成新浪这样,因为他的人才结构决定它不能去做一个纯互联网的企业。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主持人:现在酷派的发展方向,是不是会加大自己在服务上的支持力度。

韩黎光:酷派最早是做系统集成的东西,以前我们做过交换机,做过系统集成的Server。2005年北京的研发中心,我们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就建立了我们自己的Service,包括像无线备份。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服务器集群,来提供我们的服务。我们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当时想象得很简单,我们这个Service并不是给其他厂商提供服务的,但是我们希望酷派的用户,下一次换手机的时候,基于这个黏性,可以考虑再换酷派的手机,当时想得也很简单。我们后面也在做Market。第三方厂商不愿意在一个小众的OS上给你copy这个应用,它花很高的成本。Android上来以后,我们在去年4月份,很快用半年时间建立一个基于Android的APPSTORE  Market,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很容易地去拿到这些应用。我们现在已经超过5000款国内的精品应用,我们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最新的数字应该是Android整个全球的数字是每个月8000个新的应用。所以我个人来讲,包括公司,还是主要看好Android。所以我们会不断地强化我们的服务能力,我们可能不一定会成功,不一定会成为中国的黑莓或者苹果。但是我们决定去尝试一下。

主持人:你们会给合作伙伴分成吗?

韩黎光:一定会的,公司不指望这个去赚钱,但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希望我们搭建这个平台以后,合作伙伴能获得利益,包括它的用户、知名度和现金的利益等等。我们希望能搭建一个生态链。

主持人:你做基于你的手机的服务,你的目标是希望满足用户的点入。你的服务会不会划条线,比如这些服务我们做,那些服务是开放给第三方的。比如像现在比较时髦的是应用里来插入广告,会不会有中间的分界线。

韩黎光:本质上来讲我们只做了几个核心的应用,包括像Android开放的OS来讲,实际上厂商自己去做应用一定是不成功的。因为任何一个厂商去做应用的话,应用并不是它的一个根本,很多公司它去做一个应用,这是他的生存之本,所有人去做这个应用,它去上市,可以获得更多的应用、更多的用户,对于厂商来讲,它可能只是一个附加品。从这个理念上来讲,这个肯定不会做得很成功。所以我们一定是开放的。当然我们之前做的应用,肯定会有不成功的地方,当然我们也抱着开放的心态跟大家合作。对于我们公司来讲,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做,我觉得都可以做。比如像广告,我们实际上也签约了几家合作伙伴,当然也欢迎更多的公司来我们的平台上跟我们合作,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即使去做广告,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对于我们这样做设备的公司,更多的是工程师开发的严谨性,做平台化的东西更好一些。这种互联网开放的符合用户的应用来讲,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进来,跟我们进行合作。我们不排斥其他的人在我们的手机上去做。我们做Android最大的意义就是兼容性,不兼容就没有意义了。做这种定制化的,不兼容的话,Android对我们来讲就没有任何意义。

主持人:宇龙是个好客户,一再表态我这个应用是可以开放的,我这个平台只是服务好客户,没有作为运营商的野心。我感觉Android好像有作为运营商的野心。前几天我听你们研究院一个老总讲,讲到无线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特别让我敏感的内容,叫设备管理,这是标准的全世界运营商都做的事,当然涉及到很多不同层次,最基础的像电话号码备份,包括再复杂一点的适配,包括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甚至一些文件的备份管理。我理解如果他们把这个东西做了,其实就是做运营商。

栾跃:这个问题是比较前瞻性的,具体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是谷歌开发的这些东西,真正在市场上投放的时候,还必须要跟每个国家当地的运营商进行合作。我个人估计是有一部分的数据,比如文档,现在已经在管了。但是每个国家,包括在美国,运营商一定会说包括每个用户的帐号,这些东西还是要我们来管。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方面我们要据此来判断未来这些巨头之间的格局。即使谷歌不会百分之百拿,也应该会拿到不少,因为至少很多运营商没做这块,比如中国移动很明确,它的策略上都明确规定DM只能在总部这一级,第二级是不能做的。我们知道对五六亿的用户群用一个点去实现所有服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说中国明确告诉大家,DM这个事我是不做的。比如短彩信的适配出问题,移动知道你会出问题,但是你跑不了,所以我就不给你提供服务。我们理解是,我们挺愿意看到未来有这样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尤其在中国是一个很麻烦的事,这也是我们一直觉得谷歌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你真的要把Server放在中国来做服务,这个可能有麻烦,因为中国政府会不会说把你的数据备份在我这一下。

栾跃:在中国市场上,每个产品的团队必须自己看,在中国国家政府要是什么,这个产品在市场怎么发展,搜索是一个走向,其他的服务,比如像应用下载,又是另外的做法。谷歌地图会怎么样,又是另外一个决定,Android又是另外一个决定。所以每一个产品是自己做决定。今天没有这样做,不等于以后不会。比如像以前提供的服务,应用下载等等,虽然数量比较小,但是如果需要的话,服务器一定会提供给在中国。我们最关注的是,给使用者们提供最好的使用经验。

主持人:张总,对你来说,按理说这应该是个大的机会,等于在无线互联上提供服务,因为它有持续用户的黏性,可能是更长久的生意,业务模式更加黏性一点。刚才栾总透露的一个信号,也许Android把这个能力交给运营商了,那运营商就有了,所以运营商肯定希望他的客户他能够持续提供很多客户,这样的话你们会不会有一个自己的定位,就是都提供服务,你们提供什么,然后你提供的东西怎么能做到比别人提供的东西更漂亮。

张磊:这可能是每个企业最核心的问题。一个是行业还是发展得很好,可能会产生很多有趣的东西去做。但是如果这些有趣的东西仅仅是有趣,但不长久,可能也就是昙花一现。2008年的时候,基本上我们算是出来做第一家公司。虽然公司还不错,但是业务模式我们感觉并没有那么自由,经常有这个限制、那个限制,你赚它的钱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你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还是比较困难。后来就不断在思考这个行业。2008年下半年业界就开始炒移动互联网起来了,从那个角度看,用户也不多,用量也不大,顶多算是WAP网络的进一步延展。2009年算是第一年,大家都认识到这块会很快起来,很多公司都开始前期投入去做,也是在摸索,那个时候我还在百度,也是在做无线搜索,也是在摸索看这个行业。我当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2009年要大声疾呼,告诉所有人这块要做。2010年就是要转过来,你不要喊了,因为所有人都头脑发热了,都要投这个领域了,所以你要冷静地看到底哪块最值得做。当时我们分析有三块事情,一块是传统互联网跟移动互联,总觉得移动互联网没有根,肯定是要把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完全打通,用户的体验是一个完整的体验。第二块业务是做一个完全跟移动互联网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想做一个纯的女性摄取。最后是移动互联网是不是愿意沉下心来,做五年、七年,做一个好东西出来。我们都是做无线的,大概从2001年开始做无线,大概做了10年,我总觉得跟自己想象的还有差距。我们那时候开会经常说,我们的性能很简单,就是想在手机上实现我们想象的,觉得应该怎么好,就应该怎么去做,就是释放一下你的创新能力和想做事情的欲望,只有好东西,才会有它的生存价值,很多东西有市场机会,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好东西。这样一个路径走过来,我们今天还是有点不急不躁,慢慢去做。真正要交给厂商的话,肯定要有一个稳定的交付线,保证质量没有问题。还有一个定制线,做公司要按照这个步调做,就要有一个节奏,慢慢地经过积累,有一个好东西。有了好东西之后,比如谷歌也做了很多服务,像这样的服务我们肯定不会去做。运营商也不是死板一块,他也愿意做很多的交流,他也愿意做很多很棒的东西,让服务和用户的体验更好。我们跟移动研究院交流得很开放,大家都可以合作。对我们来说,我们的技术我觉得没有秘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慢慢找到我们的核心服务,而我们做了一年来说,我们现在也找到两个核心服务,认为应该是操作系统应该去做,有可能在海外做一做。如果在过程中我们发现做这个不行,我们会马上就掉头,因为我们是小公司,我们可以马上掉头再做其他的。反正就是一个目标,把东西做好了就一定会有机会,互联网的服务你把它想号了,能够全线打通。

栾跃:刚刚前面我们谈的这些话题,就很多是围绕长期的战略,公司怎么做,硬件厂商怎么做,软件厂商怎么做,这些也是比较有意义的话题,每个业界人都是比较在意的。但是我想插一个点,刚刚张总说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中国的业界里移动的应用平台远远没有到饱和的地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我做这个有没有饭吃,别人有没有抢我的饭。我随便举个例子,在美国的Android手机上,有一些非常简单的应用,但是给老百姓带来非常好的使用经验。比如打开手机,有一些定位功能,通过手机上的应用功能可以去路上注册,利用手机上的卫星定位功能,走在路上,比如周末你陪家人出去玩,我想找餐馆吃饭,我现在站在餐馆门口,但是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位子,就可以立即在上面订位子。像这样的应用中国现在还没有。它不光是应用在一个普通终端开发手机上,它需要连接到后台很多服务器的东西,我们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公司、创业者,包括大的公司,用这样的平台提供服务,有太多东西可以做,我们的市场远远还没有到饱和的地步,我们现在还不用担心因为软件商怎么做、硬件商怎么做,而没有饭吃。所以我们应该是怎么创新,怎么样利用硬件的功能,来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平台,解决应用的东西。我们现在最关心的应该是这个,因为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多,有太多机会。

张磊我们跟谷歌是不是竞争对手,其实不是。他们做得好的服务,而且在国家的法律允许下能落地的,我们一定用他们的。他们做得不好的服务,用户肯定会提意见,当然会找到更好的。我们还是一个操作系统,不是一个纯的互联网的提供商。唯一有一点,就是不能在这个平台上做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扣费等等,再加上安全模块,我们肯定会自己做。更进一步,我们会截断你发的一些恶意的软件。这件事情是我们的核心点。我们跟谷歌之间,相信未来肯定是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不是越走越远。就像我们的版本线,我们应该是跟得最近的。之前跟美国的团队,我们交流得也很多,我们这边也有一些谷歌的同事过来,还是很喜欢谷歌的文化和谷歌的产品。而且从现在这个局势来看,所有的厂商都在联合,都在想把这个市场做起来。只有市场足够大,大家才会有足够大的空间。如果现在就开始互相掐架,估计谁都做不下去。

栾跃:最近网上在评论一个所谓的恶意软件,放在Android平台上,会吸钱,把别人的钱给吸走。我不知道谁创出来这个概念。你这样做,你让客户都离你远远的。你真正为用户们解决问题,你把事情做好,你不要用别的方法想去盈利,这个市场是做大。可是中国的市场,所有的开发者都用这样的恶性方法去做,就会把整个市场做砸了。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可能展不开。但是这个我倒觉得完全是用自律的办法是做不好的,因为互联网已经有先例了,互联网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大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都会用一些老百姓不喜欢的办法去做。比如突然之间你的电脑里就装了某个东西,你就完全不知情。说明起来要有一定的规律甚至有一定的规则来限制。无线上如果纯靠大家呼吁,我们都知道博弈论,如果大家都是鸽派的时候,鹰派就占便宜,当大家都很规矩地不去做扣费的话,那做扣费的人会收入更高。

韩黎光:像我们厂商来讲,是最怕扣费的,属于有续费的情况,首先受害者是我们厂商。所以我呼吁一下我的合作伙伴,包括Android开发者,不要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第二我更正一点,我们不是一点服务都不做,但是我们可能做20%的服务。比如像我们做Android  Market,实际上我们只做Android  Market就可以了,把平台建起来就好了,但是里面的应用我们就不用去做,也做不好。我欢迎大家,手机支付有比较好的服务方案的公司合作一下。

栾跃:如果有人开发做硬件,利用手机上照相的功能,我可以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某一家国外的汽车公司,要运100辆汽车到北京,物流公司都不可以拔扣的。如果在座的软件开发商,把这个软件开发出来,把号码照在手机上,然后按一个键,把信号送到后面的服务平台上,等车子到的北京以后,这边的服务器就可以调出来,这边接收车子的人也用同样的移动平台,效率就会好得多。现在是车子运到北京以后,车轮被偷走了还不知道。所以在中国大的上市企业中间,开发上的平台服务,这个机会是巨大的。我呼吁大家把眼光放到提高生产和企业管理性能上,去开发很多应用,去赚这些钱,而且是这些企业愿意付的钱。大家走这条路,至少不用担心谁来抢你饭碗,只要你工作做得好,没有人抢你的饭碗。

张磊:我们团部内部做事的风格和方法,第一是小比大好,我们基本上不做大几年规划,我们只想半年规划。第二是做比说重要,还是先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这个东西先做出来,慢慢把它做好,最重要的是尽早获得用户的体验反馈,把它弄好。最后是自己的心态还是要放低。要去尊重别人,要以开放的心态跟别人合作,不是一上来就要封闭,或者是我们极其反对内部谁提出做平台,不要想平台,要先想业务,只有业务才能驱动平台。这是我们公司的做事方式,也送给大家。

韩黎光:我说三点。第一,现在移动互联网,包括Android的开发热潮,只是刚刚开始,机会很多,包括自己做公司也好,创业也好,给厂商提供服务也好,我觉得大家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第二,重在执行,想到什么好的idea一定要马上做出来,很多idea如果你不做,很多公司和别人都已经做出来了,你就没有机会了。第三一定要做共赢的事情,你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整个产业链是什么,你在这个产业链承担什么环节,一定不要让你的idea涉及的产业链过于长,一定要想你做这个事情别人怎么赚钱,是不是侵犯了别人产业链的利益。这一点也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也欢迎大家跟酷派广泛地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合作。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参与的嘉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到这儿,但是坦白说,我自己也学到很多,我想在座的各位肯定也学到很多。第一市场潜力是绝对不容置疑的。第二我们只要抱着把事情做好、用户满意的心态,这个市场肯定是可以做到越来越大。第三,我们的做法是应该更加开放、共赢、合作,而不是固步自封。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