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甚至开始入侵手机通讯录,在通讯录中安放入口。在8月6号,腾讯低调地和触宝达成合作协议,触宝成为首个连通微信的较大的第三方平台。用户可以在新版的触宝号码助手中,匹配好友微信和手机号码,直接发送微信或查看好友朋友圈,详情见新版触宝号码助手,连通拨号应用与微信

通讯app转型的时机成熟

通讯方式不单单是电话和短信的时代,拨号和通讯录管理应用也该开始整合网络通讯内容了。对于用户来说,最好的当然是全面的通讯app,能统一管理线下的电话和短信、线上的社交网络QQ、微信、微博等的信息流,省去用户切换社交app的麻烦。这次触宝于微信的合作就是里程碑的第一步。

类似的功能,已经出现在黑莓10的BlackBerry Hub中,它是整合了所有消息的收件箱,用户能通过它查看到手机接收的所有提示消息,包含BBM,邮件,Whatsapp,微博提示等。

社交app不会彻底放出自己的流量,故多采用转跳的形式,但通讯app依然会盖过微信微博的入口,成为各种社交应用的共用入口,会出现下面4种乃至更多的后续影响:

  1. 系统层级的通讯app为社交应用增加了入口,让社交变得更加无处不在,增加其流量和用户停留时间
  2. 增加了小社交应用的露脸率,米聊翻身、陌陌继续壮大成为可能,垂直化社交应用市场爆发。因为人们会用不同的社交网络安放不同的社交关系(就如QQ、人人是旧同学的学校的,微信是同事和朋友的,陌陌是约炮的),所以垄断难度提高,各个细分市场都可以活得不错。
  3. 好应用和差应用直接的交锋,产生以太效应,好用的更多人用,不好用的则在对比中被淘汰,社交市场会有一场肃清运动。
  4. 因为电话和短信都在其中,它们可能会被网络通信比下来,加速网络语音VOIP的进程,让营运商更快地沦为纯粹的渠道。

全面的通讯app要出现,最大的困难是和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的沟通。在中国会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现在阿里的新浪微博与腾讯的微信QQ的明争暗斗。

国产做得最大最好的的两个系统,小米MIUI、魅族Flyme都已和新浪微博互联,可以自动匹配联系人和微博账号,在Flyme系统中甚至可以在短信应用中发微博私信。这个可能是国产两大系统都未植入微信接口的重要原因。

另外,微信和第三方拨号应用合作,是对此类社交整合的市场接受度测试。虽然没有预装应用的强制力,但正是第三方应用的轻便才能高速试错,高速普及。

拨号与通讯录管理应用的危机

对于第三方拨号应用来说,这是危机重重的道路。触宝和微信的合作中,双方都有一定保留。触宝虽提供入口,但是最少需要两次点击才能转跳到微信,拨号仍是主体功能,可能是害怕反被微信吞噬;

而微信则只提供了接入方式,用户的微信信息提示仍只在微信中显示。双方只是简单地交换了各自的用户资料,并且做了匹配而已(值得注意的是,难道由微信不会把触宝的用户信息,提供给作为触宝对手的QQ通讯录吗?)

当中很重要的问题是,腾讯为何与其他第三方拨号应用合作,而不选自家的QQ通讯录?

  • 可能腾讯只是借其他应用来做测试,一旦成功就可快速普及到QQ通讯录,凭借自家资源,完全可以进行更优的整合;
  • 或许微信是急于用第三方拨号应用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但其本身已经有惊人高的占有率了)
  • 还是因为考虑到以后通讯app,会伤害到营运商利益,为防止微信收费风波再次出现,现在要争取更多盟友?
  • 又或许这只是拨号应用市场中,老大QQ通讯录和老三触宝合力解决一群老二的戏码?(搜狗、点心等一大票拨号应用),但在其他应用倒下的时候,触宝或许就是下一个牺牲品了。

手机号码和话费系统的移动支付可能性 

手机号码与微信的对接,除了让线上线下社交关系链得到相互加强外,还在手机号码和微信账号中建立映射,让手机号码从账号验证工具,转变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应用读取手机号码和手机IMEI就完成用户验证,极大地方便用户使用。

另外,手机号码背后是话费,话费本身就是绝佳的移动钱包(三大营运商做信用担保的话费,有足够高的货币承认力,以后或许可以扫描二维码,发付费短信就完成交易了)。再配合微信5.0绑定的银行卡,营运商的话费系统,沦落为腾讯的网络货币中转站了。最后将营运商会以被动的形式被拖进O2O浪潮之中。唉,平台大了,什么可能性都蹦出来了……

——————

PS:动点科技微信公众账号,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搜索”动点科技”、”technode”。我们会每天精选创业文章与大家分享,也欢迎通过微信平台交流。

另,希望获得报道的团队,可邮件[email protected],介绍你们的产品和团队,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的编辑会尽快跟你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