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e是第一款同时监测身体与情绪健康的可穿戴设备。通过追踪活动和检测呼吸频率,Spire可以算出你的“紧张指数”,“精神愉悦度”,“放松时间”“专注度”等数据,通过智能蓝牙传输到移动端上,移动端的APP会从而提醒你调整呼吸,放轻松。它还能估计卡路里消耗量,目前处于量产阶段,将于圣诞节前交付北美零售商。明年初计划进入亚洲市场。Spire简约而小巧的外观,完整配套的数据支持系统得到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不少赞赏。

目前,Spire已入选Smithsonia设计博物馆组织的“人民设计奖”(People’sDesign Award),与其他19个产品争夺大奖。

Spire如何做到用呼吸测量情绪?同时在做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Spire设计师如何跨界设计产品?特赞 | Tezign专访Spire设计师赵曌,请她分享Spire的故事。

spire1

Q= 特赞 | Tezign

A= 赵曌

Q:不仅关注身体的各项指标,还重视比较抽象的情绪,比如“压力”,这很有意思。是什么促使了Spire团队着手去考量“压力值”的?现在Spire是怎样量化“压力”的?

A:无论中医与西医,现代医学或历史悠久的养生方式(瑜珈,冥想,禅修,太极等),都对情绪与人体健康关系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压力是众多影响健康的情绪的一种,单压力其实也有益有弊,取决于量,少量的压力可以提高创造力和专注度,当过大的压力引起紧张与焦虑甚至抑郁。情绪(喜悦,沮丧,紧张,亢奋等)的相互作用很复杂,保持最佳平衡才是最健康的,这也是Spire兼顾监测运动状态同时的最核心功能。可以对人体荷尔蒙产生影响的5个元素是:运动,饮食,呼吸,睡眠,笑。Spire在检测到情绪指标状况后加以分析再选择通过以上五项的相应策略来进行反作用于使用者,促进荷尔蒙分泌以恢复情绪平衡,保持身体健康,加强专注度,提升工作效率。

Spire作为目前全世界唯一个可以精确量化情绪压力的产品正在参与由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带领的理论验证实验(影响人体衰老速度的最后一段DNA的缩短速度与人承受的精神压力的联系)。我们也在半年前开始与LinkedIn以及飞行员合作,结果非常理想,70%的使用者反馈有效提升了专注度与工作效率。

其实在3年以前我们就开始准备进入digital health领域,当时就在北京建立了大数据团队作为进入物联网领域的技术支持。我们的一位合伙人也是多年的好友是全美研究呼吸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之一,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题就是研究呼吸与精神情绪的关系,经过4年数据的积累已经具备了实验室成果产品化的基础。

从2年前可穿戴设备进入市场到现在,基本上进入了一个技术瓶颈期,大部分的厂商都依然专著在运动健康领域,加上芯片和穿戴位置的局限,产品上并没有更新的突破,更多的是在产品设计和参入时尚元素的方向上挣扎。与呼吸领域专家的合作从产品设计原点上给我们的产品带来了在用户体验方向的无限可能性。我们与很多其他的产品公司交流过,包括通过瞳孔或者脑波监测压力或专注度,和呼吸相比这些监测途径的准确率还是相差非常大的。

spire2

Spire内部结构

Q: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可穿戴设备要有未来,必须’去可穿戴化’”,就是尽量要让用户感受不到它的存在。Spire在这个方面有哪些考虑?

A:去可穿戴化也是Spire的方向,但是作为消费电子产品,芯片和电池效能的技术进步与可接受的价格因素是关键,在技术未成熟前过早的“去可穿戴化”结果只能是生产出一堆看起来很笨拙的产品。

Spire在量产前经过了3轮颠覆性设计(与硬件芯片技术相关)和17轮设计优化。由于芯片的敏感性,产品结构部件与电子硬件技术的配合超出了任何传统意义上的电子产品,每一个部件都是感应芯片的一部分。至使我们必须重新改变所有量产工程师固有的认知模式:我们制造的不是塑料壳包裹电路的传统产品,而是我们运用所有部件在制造一个完整的有机配合的“感应器”。

另外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保持“非电子产品的”外观,由于建筑师的背景,我个人非常热爱温暖的,近自然的材料。我们进行了12次喷涂实验,最终找到了鹅卵石一样的涂层,而且日本的实验室通过了2个月,51种敏感皮肤的抗过敏测试。同时我们也第一次将极环保的软木材料引入消费电子领域,软木的炭化过程也是全传统方式进行的。整个Spire的产品设计上没有任何一个起装饰作用的部件,即使Y字型铁夹塑胶件也是由于螺丝装配和连接固定齿等结构要求而产生的。产品的优化过程并不是分裂的,而是综合所有体型/结构/材料/芯片/外观/数据采集等等的去装饰化和有机磨合过程。

Q:除了硬件上的设计,软件上的设计也很重要。你们在做移动端软件的视觉设计时又有哪些考虑?

A:我们采用的低频蓝牙技术可以实时链接采集器和手机,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连接线或特定操作,所以通过APP用户可以随时看到短则过去5秒,长则过去几个月的情绪状态图表和实时曲线。而且可以同时授权给几个指定用户共享。作为比较偏重视觉训练背景的设计师,我在硅谷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就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以往的可穿戴设备APP只能简单收集数据记录用户的运动效果,而Spire的APP同时还可以在分析用户数据后事实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和改善策略,及时通过适合用户的方式对不良情绪和超标压力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改善,甚至返回指令给硬件上的马达,完成了一个循环。

由于Spire采集数据的应用十分广泛(医学,汽车,保险,学习工作效率,健康,儿童老人健康预警等等),未来作为平台的硬件将配合独立研发机构创造适用于不同领域的APP。相对于传统产品,Spire的APP作为产品有机整体一个重要部分,成为了防盗版的核心之一。

Q:目前Spire还有哪些想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睡觉的时候,它似乎还是不太方便陪伴在我们左右。

A:因为呼吸数据的采集需要极其苛刻的佩带位置条件,尽可能广泛的适应性和佩带的舒适性,以及个性化要求确实是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我们已经预留了非常多的结构可能性,比如螺丝的设计可以配合未来更换适应不同着装风格的铁夹配件;铁夹开孔是在兼顾装配的同时为未来增配内衣穿戴部件和添件个性化元素的结构预留。在第一批量产稳定后,将有更多配件可供选择。

Q:最后,您作为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这样一款可穿戴设备时有怎样的心得体会?这个产品和您平常在做的建筑项目之间有共通之处吗?

A:因为我不只从事建筑设计,在北京我的工作还包括城市设计和室内设计,我们最近2年陆续规划了差不多一半面积的北京新城区,超过200平方公里。我们的项目类型和设计阶段都是突破传统的,一般都是从城市设计开始,然后被委托设计其中的重点建筑,景观甚至桥梁和城市家具,不同的设计阶段跨行业的由同一组人执行,甚至配合到导则制定阶段,以保证城市在未来的可控性。加上产品设计,这些不同类别设计的寿命周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城市,从设计到初见城市结构要10-15年,使用功能甚至可以到百年,而产品是1年到2年,室内设计5年左右。由于我在同时进行所有这几类设计,所以设计中战略与前瞻性考虑以及思维模式的转换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

再有就是消费者的认知周期,作为建筑,历经50年被大众从抵触到接受的案例并不少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受众被定位成是可以花长时间来引导的。但消费电子产品不同,你需要在几十秒内让和各年龄层和教育背景的消费者理解并认可而后作出购买决定。所以将尽可能多的测试用户的意见进行过滤并反馈在产品设计的优化上是一个很不同的设计阶段,迎合和引导的度是需要很多经验来才能正确把控的。

在国内,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很难有设计细部的机会,没有条件,周期也不允许。都说中国的建筑没有真正的节点设计。做电子产品现在看来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Spire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材料,在工厂里对塑料金属等的成型技术和工艺特性的了解对于未来建筑节点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在Spire我的工作不同于在其他设计领域,作为创始人之一,branding,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生产流程,物料配合,市场推广,成本控制都会有涉猎。而这些都对产品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会有很多取舍,但是好处是各部分传达的理念非常统一,项目业主与设计师的身份合并提供了一种建筑师不常有的经验,而这种换位理解也直接带来了城市建筑室内等设计质量的提升。在硅谷的大环境下,有更多接触最新科技产品的机会,这些科技其实对于城市也好,建筑也好以致人的生活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Spire,在之后的应用中也会进入智能建筑的领域,这种学科领域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融合会越来越快。

(本文来自动点科技合作伙伴,设计师对接平台“特赞”,他们的公众账号是“Tezign”。如果你想联络他们,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