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_83919073

刚刚满三岁的云服务商UCloud此前对外宣布了近亿美元C轮融资的消息,动点科技记者采访了其创始人季昕华,听听他对创业征程的感悟。

此轮融资前,UCloud 已于2013年11月获得DCM领投,贝塔斯曼跟投的数千万美元 A 轮投资,2014年6 月获得由君联资本、贝塔斯曼领投,DCM 跟投的5000万美元 B 轮投资。

季昕华说,拿到这些融资,首先是因为UCloud产品最大化服务用户,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云计算本质上是为了解用户需求,属于一种服务行业,UCloud将其转化为创新产品,然后服务用户,同时这也是UCloud实现快速超车的最大利因;第二是团队非常努力,相比同行来说有更好的成绩;再一个UCloud抓得住风口,针对每个领域把握好时间点切入进去。”

创业初衷,帮助创业者

在创立UCloud时,季昕华注意到当时创业的门槛很高,创业很容易失败,另外一些有技术能力的人,不知道怎么更方便更快速地创业,出于他想创建一个平台,扶持这些人一起创业,让这些有能力的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自2012年UCloud云平台上线至今,UCloud先后提出“90秒内响应”机制和“与技术人员直接沟通”的服务,解决初创团队融资难题的“云量贷”、减少大企业上云难度的“混合云”、满足本土创业团队出海需求而“首设海外节点”等。

在季看来,UCloud发展至今很大程度离不开三方面的创新:

技术产品创新,比如UCloud的VPC、热补丁、混合云,以及流媒体加速CDN都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

服务创新,针对全球提出了“90秒响应”“24小时的服务”,以及“授权优化”,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帮他们做更好的价值规划;

模式创新,UCloud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孵化器“加U站”,为创业团队提供孵化支持,并于全国优秀的投资及创业服务机构合作,目前已有几十家加盟到UCloud为创业者量身打造的企业家培养计划中。

据悉,UCloud帮助98家公司做过推荐,76家获得了包括天使、A轮和B轮在内的投资。

据其提供的数据,目前有超过两万多的用户,总产值超过150亿人民币;在全球有八个机房,产品服务超过五个亿的客户总量。

谈云服务的门槛和竞争

在季昕华看来,云计算有三个高门槛,第一个是技术门槛,比如服务器网络等问题,技术含量高,国际上大玩家有谷歌、亚马逊等,中国的BAT也掌握了很多技术资源;第二个是资金投入的门槛很高,找大量高技术人才,找服务器,投入非常大;第三个是运营门槛很高,B2B 需要实打实地寻找客户,给客户演示等,周期比较长。

如上面所说,云计算领域有不少大玩家。面对这些大的竞争对手,季昕华说,UCloud会找出有差异点的用户类型,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服务。

“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竞争也是好事情。现在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政策、投资者再加上云服务的支持可以帮助大家在每一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但困难的是,由于竞争激烈加上像BAT的大公司触角也越来越多,导致大家也需要站好队,不然后果很不好”。

看好O2O和互联网金融

据悉,今年UCloud将完善Docker、Auto-scaling、混合云等新兴技术的支撑,并在网络、虚拟化、存储等方面实现重大创新。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框架下,使客户业务根据设备特性、用户偏好、使用场景等情况,按需使用和调整终端和云端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使云计算管理与服务全面自动化,从云向端自然延伸。

此前,UCloud先后开通了覆盖整个东亚、东南亚的香港节点,布局北美,又与NTT Com Asia合作增设NTT Com香港金融数据中心节点。他们今年会考虑在印度和欧洲布点,帮助中国团队最好地服务当地市场,

在关注的领域上,季昕华说,“服务不同领域的企业有些许的差异,比如原来的手游等互联网企业已经互联网化,门槛较低,传统企业门槛较高,不同于互联网企业,缺少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UCloud可以很好地帮助这些企业弥补这一块,帮助他们转型。”

今年他们看重O2O和互联网金融,“这两个行业已经相对成熟,风口的切入点已经出现。”

季昕华,UCloud创始人之一,现任UCloud首席执行官。曾就职于华为、腾讯、盛大,有多年的IT&互联网从业经历;曾任盛大在线副总裁、首席安全官、盛大云CEO,全面负责过盛大云计算平台的研发及管理,对云计算、网络安全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见解。

季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