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0626112SO38

投资机构从来都不会缺少BP,但这个名为聚天使的APP想让投资机构花钱来买。

“我们把聚天使定义为投资人的交易平台。”聚天使的联合创始人夏波告诉动点科技。聚天使APP在今年1月刚刚上线,正如名称一样,聚天使针对早期的投融资对接,平台上聚集了大概50家早期投资机构和500位投资人,他们大多都在各类投资机构中任职投资经理、投资总监或更高的职位。

每天,投资机构都会收到成百上千封BP,但其中的绝大多数除了浪费投资经理们的时间外,并没有什么价值——这就是聚天使的逻辑:既然不想花时间,那就花钱吧!

投资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投资偏好、投资领域在聚天使上发布项目悬赏,悬赏的金额由机构确定,目前平台上的悬赏金额大多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投资经理们可以把手中的好项目推荐给合适的投资机构——双方可以在线上匿名交流项目信息,而非发送BP。一旦机构最终投资了该项目,他们就必须支付悬赏。

聚天使的点睛之笔在于让项目的好坏有了明确的定义,即获得机构的投资。这也让投资机构能够心甘情愿的掏钱——既然项目不好你投它干啥呢?而作为推荐项目的一方,投资经理们也能忙里偷闲赚点外快。

这种“买BP”的模式或许会受到早期投资机构的欢迎。由于成立时间短、团队经验不足等原因,很多机构往往缺乏获取项目的有效渠道,因此他们愿意通过花钱来避免时间被浪费。但也有一些机构对这种模式并不认可。

“主要是一些国资机构和集团化公司,因为公司架构比较复杂,这个模式会跟他们的行政流程产生一些冲突。”夏波说,“也有少数机构比较排斥这种模式,但一般沟通之后就会理解。”

然而,匿名交流的特性同样会带来一些道德风险。投资机构很可能跳过推荐人直接联系项目方。同样,推荐人也可以将本该汇报给上级的项目发送给别的机构,毕竟比起大多数投资经理的收入,平台上的悬赏奖金相当诱人。

“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实际上投资经理们经常会交换一些项目,因为每家机构侧重的领域、方向有所不同,所以很多投资经理会遇到并不适合自己、但却适合别人的项目。我们也希望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夏波告诉动点科技,“而且这个圈子非常小,很少有人会做这种损害名誉的事情。”不过夏波也坦诚,这种现象并不能完全消失,在缺乏有效手段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个人的自律。

而对投资机构来说,赖账或跳单的可能性会低一些,聚天使也会与他们签订相应的协议进行约束。每一笔交易完成后,聚天使都会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聚天使团队在去年4月和8月相继获得了苏河汇与陶石资本的两轮融资,除了刚刚问世的聚天使,他们还在运营着一个名为“聚份子”的网站,从事着类似天使汇、创投圈网的FA业务。

目前,聚天使并没有开放注册,夏波希望未来能够拓展推荐人的范围,比如行业专家或媒体工作者。

对于这种“掏钱买BP”的新模式,我个人认为,短时间内的争议想必不会消失——它确实可以提高投资机构的运营效率,但想要在公平又冷酷的市场中存活下来,聚天使显然还需要时间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