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572

优步觉得自己“准备好了”。

优步中国的运营副总裁汪莹把这家公司在郑州的业务称为“奇迹式增长”,这里的业务发展速度是成都的100多倍。在郑州,优步叫车业务开通的当天酒完成了3万张出行订单,一个月后,这个数字变成了100万——要知道优步的大本营旧金山用了5年的时间才达到了这样的业绩水平。

“在优步进入中国这样的一个广阔市场一年之后,我们觉得我们准备好了。所以准备好把自己的服务带向原本并不那么熟悉中国的非一线城市。”汪莹在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的演讲中称,在郑州的成功让优步颇为自信。据汪莹透露,今年下半年优步将进入包括扬州、南充和嘉兴在内的十余个非一线城市,与滴滴展开新一轮的竞争。此前的信息显示,滴滴已经进入了中国的400多个城市,并在过半的城市里盈利,而优步目前只在60个城市开展业务。

尽管都获得了新一轮的巨额融资,但优步与滴滴似乎都对无休止的补贴战争有些厌倦,优步打算在叫车服务之外,在中国推出更多本地化的服务。在美国,优步推出了送餐服务Uber  EATS和实物快递服务Uber  RUSH,不过在中国,优步并没有推出相应的本地化版本,毕竟在这里有相当多比优步更专业的企业正在提供这些服务。

“在中国我们想做什么?优步想从专车市场的一个战士变成探索都市生活的艺术家。”汪莹说,“在很长时间里优步是这样一个app——你只有想要叫车的时候才会点进去的。你不存在浏览、不存在信息的接收,不存在看看某一种商品、和别人交流,你打开它就是为了叫一辆车购买一个服务完成和关掉。”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优步发现用户们除了在叫车的时候打开APP,他们上车了以后会盯着这个APP看大概90秒钟——“我们并不知道他在看什么,因为app里除了地图和线路图其实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在想,如果他们真的很喜欢在初始的90分钟里看APP,那我们可以让他们看什么?“

在那之后,优步推出了“优生活”服务,他们根据不同城市用户的出行数据,为他们提供一些本地化的推送。“ 比如说在上海,给某一些人在周末推荐的可能是一个烛光晚餐,在苏州可以是一本书,在杭州可以是一壶茶。”汪莹说,这项服务最早在杭州推出,目前覆盖了上海、北京等几个一线城市。

3.pic_hd

实际上,一线大城市一直是优步的主要战场,他们在广州、杭州和成都等大型城市有着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不过放眼整个中国,由于业务更加丰富,滴滴依旧是出行市场的领头羊。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占据了行业超过80%的市场份额。尽管名列次席,但优步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1.5%,远低于滴滴。此前,在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后,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曾表示,作为市场领袖,他们无需花钱去购买份额,“只有规模较小、较低效的企业才会这么做。”

在优步垂涎的“非一线城市”里,滴滴已经帮助他们完成了市场的教育,或许优步希望通过类似“优生活”的本地化服务让用户背叛滴滴阵营,尽管并不不容易,但这显然比烧钱要便宜得多。不过优步的团队属性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作为本土公司,滴滴显然比优步更懂中国。

而在全球市场,优步也正面临着挑战——滴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Lyft、Grab和Ola,并正逐步实现与这些产品的互联互通——在中国与印度的加持下,这四个产品几乎覆盖了全球50%的人口。但就目前来说,优步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他们已经开始了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