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omian

翻翻你的朋友圈,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内容?至少对于朋友印象的创始人栗浩洋来说,这是个有点深刻的哲学问题——你为什么吃碗泡面也要发朋友圈?还是我家楼下喜士多里就能买到的那种?

“泡面朋友圈”是一种“无病呻吟式的抒情”

“大多数社交行为的动机是可以解释的,比如一个人经常晒跑车名表,这就是炫耀;一个人今天骂老板、明天骂产品经理,这就是发泄;还有一种社交行为是荷尔蒙驱动的,比如我们常说的约炮。大部分社交产品的UGC内容都是这些诱因去驱动的,但是微信出现之后,我们发现很多内容没有办法去用炫耀、发泄或是荷尔蒙这些动机去解释,比如一条吃泡面的朋友圈。”

wechatimg1

说的就是你!

栗浩洋把这种“泡面朋友圈”行为称作“抒情”,或者叫“无病呻吟式的抒情”。一位员工因为迟到38秒被扣工资,随即发朋友圈怒骂老板——这是发泄;第二天他没有迟到,便发了一条“今天差点迟到了”——这是抒情。

我们可以说,任何社交行为都是一种抒情,但其中的区别在于,炫耀、发泄和荷尔蒙需要一个引起关注的点——我有跑车、老板骂我、漂亮姑娘。但狭义的抒情只需要情感的传递,并不仅仅是塞外、长江和月亮,清晨的车流、街边的路灯、脚下的落叶都能成为情感传递与寄托的对象、或者叫意象,在美学理论中,我们把它叫移情爱上一个姑娘的时候,你自然觉得她舔酸奶瓶盖都是迷人的。同样的道理,这世上就是有人喜欢把“我就想说点什么不说憋得慌”这样的情感传递在不明真相的泡面身上,这就是抒情。

“所以抒情本质上是一种无病呻吟——拿现在的产品来说,陌陌和探探的用户大多有强烈的目的性,它们满足了用户荷尔蒙层面的需求。微信朋友圈满足的是发泄、炫耀和最重要的抒情的需求,所以我们发现,朋友圈可以没有任何意义。”

002564a5d7d218e6e36804-1

栗浩洋的主页

社交行为的本质是“寻找同类”

在这里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如果没人在乎你和你无辜的泡面,那你为什么还要抒情呢?

“所有社交行为的目的就是在寻找外界的共鸣和存在感,或者说寻找同类。有的人有意识地去寻找,他们的目的性也就表达的很明显;有的人无意识地去寻找,他们也许不觉得自己是在寻找共鸣,但事实上社交行为天然带有这种目的。”

在朋友圈里,共鸣的表现形式是评论和点赞,喜欢同样口味泡面的人会赞,肯定拍照技巧的人会赞,正在吃泡面的人会赞,觉得“今天还没点赞,我要死了”的人,也会赞。

有没有设想过这样的可能性:一个正在吃泡面,恰好喜欢这种泡面口味和拍照技巧,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想“今天还没点赞,我要死了”的人,看到了这条朋友圈——这是栗浩洋眼里最完美的共鸣。

“同样是约炮,我随便找个人也是约炮,我找一个有共同爱好、学识甚至怪癖的人,我约的就是高质量的炮。”

“微信把抒情的门槛降为0,朋友印象把它变成负数”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知乎上不能发泡面,探探上不能发泡面,微博上可以发泡面,但大家只会看李开复和徐小平的泡面。“泡面朋友圈”就只在朋友圈里。

“微信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把抒情的门槛、或者说UGC的门槛降到0。知乎、豆瓣、博客都有门槛,陌陌、探探没有门槛但没办法抒情。每个人都能抒情,所以每个人都是微信的用户,而社交领域里,谁高频谁就赢了。”

也就是说,人人都会抒情,但并非人人都能写出有海浪拍击胸口感觉的小说,或是回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门槛越低,用户越多,内容就越多。

%e6%a0%97%e6%b5%a9%e6%b4%8b

栗浩洋

但栗浩洋发现的问题是,人们可以在微信上随便抒情,却没办法“约到高质量的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没有人赞你的泡面。

“产生共鸣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最欣喜的时候。比如突然发现有人和你一样有一个非常小众的爱好,或者喜欢同样一个冷门的歌手。但我们没办法在微信上找到这种人,大多是从别的场合认识,顺便加个微信。从商品的角度讲,当我们对电影、餐厅或是别的商品有了充分的信息了解之后,我们才更愿意进行交易。对人也是一样的,当我对你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我更愿意跟你交往。”

简单来说就是,你翻遍了姑娘的朋友圈,还是不知道她有没有男朋友。

“我曾经加过一个上市公司老总群,结果发现这个四百多人的群里面80%都不是上市公司的老总,你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当他想要跟你交往的时候,你费劲的从他的朋友圈了解他,你发现你几乎没有办法了解他。这就是透明化和精细化的缺失,也是朋友印象要补足的地方。”

朋友印象的特别之处在于,你可以在交流之前清楚的了解对方大概是个什么人,而不是盯着头像和昵称发呆。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栗浩洋有一位颜值惨淡的工程师同事,但他对各种蜘蛛的特性——比如在什么地方交配了如指掌,因为这些共同的兴趣,工程师结交了大量的朋友。

“去年朋友印象给我推了一个女孩子,我在朋友印象里面发现,我看的十部歌剧、音乐剧之间她看了九部,我们就发生了巨大的心灵共鸣。这个时候我们不会考虑颜值,我们首先产生的是精神上的共鸣,这才是人类最应该有的状态。”

另外,栗浩洋用问答作为抒情的表达方式,这些问题没有任何回答的门槛,比如“在夜深人静时你会想起什么”、“分享一句你喜欢的歌词”、甚至是——“在干嘛”。至少在这种环境里,哪怕再奇怪的人也能找到自己的同类。“特立独行”并不算个好词,但比“非我族类”要好太多了。

“就像柏拉图说的,为了对抗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爱情。爱到底是什么?可能爱的起源非常的简单,可能你们只是有一个共同的喜好,或者你们只是喜欢吃某一个火锅的时候最喜欢吃鸭肠。或者你们都是喜欢燃烧的汽油味,或者是火柴味。或者你们减压的癖好都是刷马桶。当你们发现你们都有共同精神的爱好的时候,两个人的精神之旅就此开始。”

这样的产品逻辑带来的好处是,人们的存在感与共鸣从主动寻找变成了被动接受,栗浩洋相信这是社交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或者说简单点,可能你还是不知道姑娘也没有男朋友,但你会遇到更好的姑娘。

而你居然在吃泡面。

朋友印象在2014年正式上线,这款社交产品曾因为一些病毒式营销案例被微信官方六次封杀,随后,腾讯与软银中国同时向朋友印象进行Pre A轮注资。另外,艺人张歆艺、海清,俞敏洪也是朋友印象的投资人。目前朋友印象有3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