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37494 - take your medicine concept.

“你没吃药啊!”,这句话一般用作一个打趣的玩笑,而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这句话可以救命。

长期以来,如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一直是个大问题,用药依从性的缺失会造成患者健康问题加重甚至死亡、医疗成本缺失和导致临床中新药应用的测试结果出现偏差等问题。其在慢性病高发群体——老年人中,更显得举足轻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称:全球有 1/7 的老年人不是因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死亡,而是因为不合理用药。2016 年,有专家曾指出,我国现确诊慢性病患者近 3 亿,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 4 种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86.6%。而据最近的《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指出,我国慢性病不仅增加还呈现患者年轻化趋势。提高用药依从性已经成为迫切的刚需。

单靠患者的自控力不是有效途径,医生也没办法做到日常叮嘱跟进每个患者的用药情况,所以,初创公司乌贝考虑融合新技术改善这一现状。成立于2015 年的用药管理公司乌贝通过自主研发的传感器、算法、物联网以及临床心理学技术的综合运用,为患者提供医疗级的用药监测和管理方案。目前,产品主要以智能药盒和药物分装系统为主。

实践证明,过去只依靠互联网或智能药盒改善用药依从性的方法行不通。现在多数智能药盒都是手机 App +分仓式药盒+开盖开关模式,通过开盖开关可以知道患者是否打开药盒。但是漏服和重复服药的情况仍然不可避免。“ 这类智能药盒不能精准捕捉有效数据,只能假设每次打开的时候用户都取用了正确药品,所以往往是用户随意再打开一次,系统就不得不认为用户已经把东西取出来了一次。因为原理性精确性的天然缺陷问题,很多这类产品都无法应用在医疗场景,但我们希望做严肃的医疗级产品。” 乌贝创始人黄文佳说道。乌贝的药盒核心技术是内置芯片和算法,其药盒内部有内置传感器,通过手机的传感数据计算出用户用的是什么药,每一种用了几片,系统捕捉的用户反馈的客观数据是其最核心的部分。

此外,乌贝的系统可以和 HIS(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对接完成以后,药盒会自动判断患者服药时间,患者到该吃药的时间才可以打开药盒。乌贝给患者发出用药信息主要通过微信提醒和药盒的灯光闪烁两种方式。除了提醒服药,药盒上的灯光还提供用药错误提示。比如用户多取或少取了一颗药,药盒会在盒子被关上前发出警报。乌贝的药盒有点“烦人”,它用各功能结合只为了不仅要用户按时吃药还要让用户吃对药。“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事后才发现问题,再解决就来不及了。乌贝很好的一个功能就是用户服药的过程中就能发出警报,万一拿错了,用户可以马上调整。” 黄文佳说。

yibaoyao
乌贝IntelliBox Flex 智能药盒 CPC版本

2017 年 11 月,乌贝智能药盒全面接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的某针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药品项目。乌贝智能药盒以及数据管理平台对医生的取用进行监督和引导,通过大数据进行统一智能化分析和管理,确保患者快速准确地得到正确剂量。该项目可以让患者在急诊中第一时间服用免费药物,降低心梗死亡率。“ 急性心梗患者服药时间分秒必争,如果走传统步骤,开处方取药的流程,风险很大。所以过往把药品先放在急诊科、急救的地方或者 ICU,有需要的医生可以直接拿。但是这个过程中很难确认同一个患者有没有多次服用这个药。如果一个患者多服药了,很有可能会在手术中大出血。” 黄文佳表示目前药盒是放在医疗场景下,医生在使用。乌贝为医生提供一个小程序,医生注册使用,过往患者的相关记录可以在平台中体现。目前该项目已经成功进入五家三甲医院,合作医院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乌贝药物分装服务已经落地到上海赤峰医院,现在可适量为住院部服务。据介绍,乌贝的药物分装系统目前可以达到万分之一的错误率。黄文佳表示虽然实际情况中会有一些特殊情况,但因为每天出药量很大,所以理想状态是调试到百万分一的错误率。“ 现在我们把分装药物的最后核对步骤交给药剂师,但我们在开发一个图像识别系统,希望通过图像识别发现错误。” 他说。

乌贝目前的商业化用户主要是医院。黄文佳指出患者用药依从性数据的反馈对医院的随访和科研来说很重要,所以医院主任和医生很重视,高于患者自身的重视程度。但医生可以给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教育患者,所以乌贝接下来也会开发面向 C 端人群的产品——家用环境下的智能药盒。其家用版的智能药盒硬件大概定价在 300 到 400 元之间,并会收取数据服务费。乌贝目前未融资,但有望在明年实现盈利。黄文佳透露,未来考虑进军加拿大、美国等国外市场。他认为国外的一些特定应用场景如保险领域,或者一些大型药店更成熟,而用药依从性的需求是全球都有的,这个市场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题图来自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