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以“三区三州”为重点,以补齐教育短板为突破口,以解决瓶颈制约为方向,推动教育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进一步向“三区三州”倾斜。

教育普及,已经成为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的重要思路。不过,让发达地区的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不可持续,只有“通过互联网共享,可以便捷地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去。互联网教育在将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格局中将扮演新的角色——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的方式让教育公益成为可能,让更多孩子享受平等教育的可能。

沪江发起的互+计划就连接起全国30个省份的3000多所中小学,影响10万多名教师和100多万学生。互+计划以集合影响力打造社会影响力,解决大规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实现了从公益创新到社会创新的改变。

“互+计划”于2015年开始践行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 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认为,如果说传统教育公益模式,是为了解决硬件上的缺失;那“互加计划1.0模式”,便是帮地方解决课程、解决老师等软件问题。而最新的“互加计划2.0模式”,则是“以全新的共享模式,打造独特的、创新的一个教育生态”。 

为此沪江在十五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公益发布会上,邀请来自台湾著名画家、夏加儿美术教育顾问杨松寿,于线上指导万名乡村学生绘画。孩子们一边在线上的“互+计划”美丽乡村公益课程中与艺术老师学习,一边在全国各地的教室中提起了自己的画笔。

比如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国家级贫困县县的教育扶贫实践中卢氏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34所,其中199个教学点在大山深处。2016年8月,500位三门峡各区县的一线教师被拉进微信群中;在市教育局响应下,教师们第一次接触到“互+计划”。 

经过“互+计划”与当地教育局、教师的一个月的讨论和实践,卢氏县教师在实时互动教育平台CCtalk上展开网络教研。“使用简单,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一个笔记本电脑,就打通了整个世界。不仅可以收看直播、开启回放,进行工作、学习;还可以通过它自己直播,传播自己的经验和与他人通过网络讨论交流。”马耳岩小学校长付娜眼里,互联网教育用便捷的手法,给孩子带来了更开阔的眼界。。仅一个月,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在卢氏县多个学校同时开播,山村学校从此具备了曾经最匮乏的美术、手工、音乐甚至是财商等素质课程。如今,课程资源合作方包括夏加儿等诸多国内顶尖的教育机构或企业。在教博会上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文化中心签约后,“互+计划”教师课程资源将获得再次扩充。 沪江计划年内培养三千加的网课支教教师。

这一切,都源于当初教育公益的初心。“用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伏彩瑞2015年启动“互+计划”的愿景已经在中国乡村学校的版图上描绘出一幅蔚蔚可观的画面。

“互+计划为偏远山区教育的起步赢得‘加速度’,”伏彩瑞评价“互+计划”价值时说,“既为山区孩子打开了学习知识获取教育资源的大门,也为世界各地胸怀天下、孜孜不倦的伟大教师们开启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