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

如今,人工智能在众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无论是社会结构、城市运行、还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所以,有先见的人士和决策者都将其作为引领未来的一大战略驱动力。而着眼于建设四个中心,作为明日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落地。

那么,在不断打造创新高度的同时,上海应该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又如何面对一些未来发展的一些瓶颈和挑战呢?为此,动点科技近日专访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

蒋昌俊认为,上海应该大力抓两头促中间,所谓两头,一个是基础研究,发挥研发人员的一些作用。第二个是发挥市场的牵引作用,通过市场来牵引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打造的环境能够起一个核心服务的推动作用。而通过抓这两头,来促进中间的环节不断提高,在国际范围内创造更多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蒋昌俊表示他的内心有一杆尺子——比如美国在传统金融里面扮演的是世界金融规则的制定者,华尔街、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美联署都在美国。传统金融安全的评估机构也是围绕这些建立的,但是在中国社会的新金融体制下正是上海的一丝机遇。蒋昌俊认为应该有一套我们自己的风控系统和技术手段,“我们需要有个裁判员,类似于美国的传统金融的标普这样的一个角色,我认为上海应该担当这样的一个重任。这恰恰就是要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评级机构,并且拥有引领这个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同时还要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正是上海应该干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SAIL 奖评委会重要成员的他,也有着一些期许以及心里话。

从人机大战的序曲,到科技领域的风暴

蒋昌俊告诉动点科技,人工智能在全球科技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高潮,主要是从前年的人机大战引发开来的。他认为特别是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这次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其中有一个环节专门设立了人工智能奖,这些奖励设置对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在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都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蒋昌俊认为,上海在本次大会中间设置此类奖项,是为人工智能在全社会范围的发展做出的一次重要指导性的活动。

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优势

而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发挥它的学术专业水平,激发进一步发挥这种产学研的优势,帮助上海做到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此,蒋昌俊告诉记者,像斯坦福大学是作为产学研和社会互动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东华大学在服装设计领域具备了自己的特色优势。比如东华大学推出的旗袍 2016 年去参加欧洲最大的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因为卓越的设计,首次参加就取得了较大的影响。

“2017 年的爱丁堡艺术节,我们就把艺术和科技进行了融合,像纤维里面嵌入了一些微传感器,对湿度,对温度,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了人的舒适性,感知性,这种衣着有一些自动调节,其中的基础工作是我们材料学院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成果在国际上发表后,得到发表在《Science》 等一些专业期刊上文章的高度评价,基于此设计的科技旗袍在爱丁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既把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和我们的服装设计融为一体,引领了时尚设计的新趋势,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东方旗袍和现代科技的融合,起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效果。”

上海应该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

对于这一点,蒋昌俊认为上海有很好的条件。

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上海考察时提出,要建立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样一来,由科创中心引领,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打造上海的科技创新的新高度。

那么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呢?蒋昌俊觉得既然上海有良好的基础——包括人才和著名高等院校的优势。“比如说上海市金融高地,我们能不能在上海用科技创新来武装新金融,打造新金融科技,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起到引领作用;还有上海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比如 C919 大型客机等等,我们能不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这样的一些国有企业提高它的技术创新和引领未来的科技竞争力,服务于人民生活等等。”

蒋昌俊还坦言,上海的民生是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应该在城市管理、医疗、教育等等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再做进一步提升,使城市管理中的各项民生指标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海现在强调的是要打造营商环境。李强书记和应勇市长多次强调营商环境除了商业的一些氛围模式,相信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一些新技术将会为营商环境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持。”

事实上,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从 2010 年开始出现持续增长,在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场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中国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说明,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水平正不断提高,并且目前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

另外,人工智能是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北京的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等环境都优于其它地区。而对于上海而言,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上海拥有 16.7% 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是人工智能的创业重镇。尽管有 82.8% 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在北上广深,但上海在其中无疑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专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合集,“人工智能+”作为一直新经济业态已经开始萌芽,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拥抱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助力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上海传统制造业的转型过程来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对四个中心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启示。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奇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