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医疗健康领域也可以打造 AI 开放平台?这件事很酷。

听惯了创新型企业的“专注”与“垂直”,我们很容易将思维局限在“技术型公司就需要专注在某一技术上”。所以,当了解到健康有益在做开放平台,而且含括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知识图谱等技术时,我们似乎会对这家公司的“专业性”感到迷惑。毕竟以 AI 医疗影像企业为例,大部分都是忠于图像识别及算法的垂直突破的“小而美”风格。

“健康管理和医疗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切入点,健康管理无法通过单点的垂直类目完成,它是一个复杂的闭环过程,涉及的技术多。”健康有益的创始人李宇欣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其实,作为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健康管理企业,技术大融合及形成的健康管理闭环正是健康有益的“秘密武器”。

李宇欣

健康有益成立于 2014 年 9 月,拥有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 ego – 健康医疗智慧大脑(目前已经是 ego2.0 版本)。ego 利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知识图谱等 AI 技术,结合健康医疗专业能力,基于人体生命信息、体适能信息与生活轨迹信息,可实现生命数字化和生活轨迹数字化。基于 ego,健康有益今年 7 月份推出了开放平台,其中核心是健康医疗 AI 技术开放平台 Health AI、健康医疗机器人系统平台 Health RT。

Health AI 的功能涉及健康评测、AI 配餐、姿态矫正、体积估算、健康记录、医疗问诊、导诊等多个健康医疗的领域,可根据不同的健康医疗需求提供技能/模块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Health RT 旨在赋能服务型的机器人,使机器人具备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的相关功能。平台提供标准接口,机器人厂家可便捷的接入,进行自主化开发。

据李宇欣透露,开放平台一上线,单月用户的激活频次就达到 2 亿。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宽慰的成绩。健康有益的开放平台主要面向三类用户:一是平台类的企业,如 BAT、讯飞、京东等拥有大的人工智能体系或者平台的企业。“我们和他们其实是互相接入和配合的关系。”李宇欣透露公司已经和市面上大部分平台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二是手机、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比如一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要把很多产品串联在一起。你一进家门,智能家居硬件会关心你今天喝水了没有,吃了多少,有什么不舒服,它可能以和你聊天的方式知道这些信息,最后再根据你的状态输出解决方案。这一系列动作需要各技术模块配合,这就是做开放平台的意义。”她说。三是智能机器人厂商,其可赋能机器人,让普通的机器人变成健康管理专家或者陪护专家。

此外,除了有技术平台及解决方案。健康有益旗下还有三大子公司,其中“减约”、 “数果”,分别承担健康有益早期落地产品的角色。简单来说,从技术的研发,到落地,再到应用场景的数据反馈,产品迭代,健康有益建立了一个科技赋能健康管理的闭环。

虽然,同为技术驱动型企业,但健康有益和专注于用一种技术去解决许多问题的企业思路不一样,它是以健康管理的需求为核心,基于问题寻找以及加入可以对症下药的技术措施。“我们前面大概用了三年时间来做机器视觉,包括图像识别和三维重建、面部识别等。管理端的技术线完整后,我们发现语音交互也很重要,所以迅速的组了 NLP 团队。”李宇欣解释到这不是因为技术热潮,一拍脑袋就做的事情,而是基于市场需求驱动。“我们的基因是以技术为核心,公司有超一半的团队都是做技术的,所以迅速加入新技术不是难事。“她说。

“去年我们还是以技术模块输出的形式,给项目定制化产品。但是市场需求太旺盛了,我们接不过来,所以开始做开放平台。”李宇欣觉得企业发展不可能单点发展,“尤其是作为创始人,你必须要想下一个阶段你怎么打这张牌。”她认为对于健康有益来说,有了技术的积累,健康医疗专业能力的积累,再加上需求的涌出,做开放平台是一个前瞻性的选择。

相比于定制化产品以及提供解决方案,开放平台的规模化与商业化前景更加可观。而规模化和商业化则是很多健康管理科技公司遇到的问题。随着健康中国 2030 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人们的思想从“治病”变成“治未病”,这衍生了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的产业,而且这个市场很难计算规模。李宇欣认为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相比于一些可以计算市场的行业来说,健康管理服务没有天花板。这也吸引了大量的玩家入场,大企业方面如苹果手表越来越重视健康管理,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做智能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形态各异。

但是许多公司目前都是强调某一方面的能力,无法在自己内部建立闭环,提供全面成熟的产品。如华为手机加入健康管理的功能应用,其也许更偏向一套更成熟、更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只能检测血压或者记步的方案。在李宇欣看来,已经建立的成熟健康管理闭环即是健康有益最大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健康有益的大量技能与服务,也已经在智能终端、地产社区、养老机构等很多场景实现了落地,科技的融入能够在场景中建立一个 AI 健康管理的生态,也能够将场景与场景串联,再形成更大的生态圈。

“to B行业看起来没那么性感。消费者也许不知道,行业知道就好了。”李宇欣笑笑说道。她已经有非常清晰的一套思路,目前已经建立了开放平台,接着会依靠开放平台抢做健康管理的龙头。对于现在都垂涎欲滴的医疗行业,她显得比较冷静。“我们现在做了一部分轻医疗,如问诊、导诊、术后康复、慢病管理,但不涉及医疗决策相关、识别技术、手术机器人等。医疗很大,很专业,我总觉得它的市场化还没那么清晰,让医院买单还是一个探索中的问题。”她表示健康有益会渐渐去摸索医疗,但是目前步伐不会太大。

“其实企业做定位的时候,横向或纵向,大家都有考虑。如果你是用一个技术打天下,就要做到高精尖。做健康管理的话就把这条线做垂直,将各种综合技术都用在这一条线上,可能单拿出来某一技术和你比,我会差一点,但是我综合实力更强。”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李宇欣曾有过十几年创业经验,期间做过投资人。所以,她在讲述这些观点的时候没有迷茫,而是以非常自信和坚定的口吻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