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渐走向下半场的征程中,对出海企业来说,这其中的一些剧本正在发生深刻且深远的改变。
根据海关早前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外贸领域进出口规模整体保持增长,有望连续7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体现在企业出海层面,从机器人、电动汽车、无人机这样的高新技术产品到以拉美、中东、非洲为代表的新出海阵地,从席卷东南亚的“蜜雪冰城甜蜜蜜”再到在全球服装零售版图中落下浓墨重彩一笔的Shein···这个舞台的中央正在迎来越来越多冒险者的到来。
如今,无论是“技术出海”、“品牌出海”还是“产业出海”,中国出海企业所能展示出的想象空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自然而然的,伴随着这种不断延至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运营、服务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的辐射能力,企业出海这一选项也远远脱离了单纯把产品输送到海外市场的出海模式。
但是也不容忽视的是,作为推动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推力,现阶段,物流环节正在愈发成为这段新征程中的关键——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如何通过遍布全球的设施网络拓宽企业能够触及到的市场边界,在出海日趋火热的当下,相比于它能够提供怎样的“广度”,由此为后续海外市场的进一步落地与发展开启怎样的“深度”也是这一环节的意义所在。
于2016在上海成立的西井科技则正是于此探索的众多出海大军之一。据介绍,自创立以来,这家致力于为集装箱大物流场景提供全流程数智化和绿色化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便秉持“From human to human”的理念,希望在全球低碳化和智能化升级趋势下,为行业客户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后,现在,西井科技已经通过其无人驾驶新能源商用车、AI数智化服务平台、场景化智能方案等产品和服务落地包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英国、阿联酋、墨西哥等在内的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海港、陆港、制造工厂等货运物流场景,服务超200家客户。
当然,走向海外市场并不是一件易事,并且面对如此多的不同市场,对企业来说,这会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以自身为例,西井科技总裁章嵘Vincent Zhang向动点科技指出,西井本质上还是依靠品牌出海,靠行业生态构建、知识产权先行,做强品牌、塑造全球竞争力。并且不同于在海外销售标准化产品的出海模式,西井科技往往会需要深入到这些市场地区中的各个行业内部,和客户展开深入且持续的接触从而实现落地,而这就要了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格和行事方式。

“比如英国,这里对于规则的制定和遵循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在项目开始前,你就需要把所有的环节都理清,让他们(客户)知道每一个环节需要怎么去执行,然后再按照这些环节去推进。但这在别的国家可能又是别的方式···”
而针对英国市场,他也表示,目前,尽管西井科技并没有在这里设立分公司,但公司设有员工长期扎根英国、同客户展开直接地深入交流,从而通过本土化的运营推进业务落地。据透露,目前,因《流浪地球2》而广为人知的西井科技旗下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商用车“Q-Truck”已成功落地英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另一方面,在出海趋势层面,章嵘认为,与更早阶段相比,就无人驾驶等环节而言,中国企业在AI应用层面是相对领先的,有着规模化的落地。而这也为企业在选择进入海外市场时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不过,他也讲到,作为这种“领先”的体现,在这些海外市场中,客户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度也会是其中的另一种挑战。
他进一步表示,在科技创新的快速应用上,中国的实践者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领先,但其他地区可能还处在一个逐步探索和逐步认可的过程。而这可能就会需要大量的中国企业去进行“布道”,让客户和市场去理解这些新技术如何创造价值。从这一点出发,章嵘补充道,在落地欧洲层面,这种“布道”对于很多中国科技企业来说会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
最后,章嵘也强调,现在,尽管出海企业有了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的市场方向,如果科技企业希望到欧洲市场发展,需要认识到这里是一个值得长线投资和投入的市场地区,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深度培育、一步一步地打开业务——比如在AI层面,欧洲本身存在着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这会催生出一定的需求。但同时,这里也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地区,需要对这种技术有充分地理解,“这会是一种并存的关系。所以对企业来说,长线要去看,也要去稳扎稳打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