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徐汇区在今年上半年的机构改革过程中,组建了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下称新工办),这也是目前全国首个新工办。
近五年来,徐汇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23亿元,位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位,制造业已初现回流趋势;工业门类齐全,涵盖工艺精品(如老凤祥)、电子信息(如:捷普科技)、集成电路(如:先进半导体、贝岭)、化学化工(如:液化空气)、生物医药(如复宏汉霖)等行业。徐汇区也提出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四个产业集群外,重点围绕高端制造业,打造新的第五个产业集群。
据介绍,新工办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底层技术、具身智能、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工业上楼”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起,徐汇区便抓住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机遇,成为上海人工智能集聚发展标杆区域。在9月24日上海刚刚发布的首批11个“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就涵盖了徐汇区主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千亿产业集群。
据了解,全国首个、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已经在徐汇西岸落户,目前已经拥有大模型重点企业超过200家,徐汇区内的备案大模型达到了23个,集聚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商汤的“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稀宇科技的MiniMax-ABAB大模型、阶跃星辰的阶跃大模型等底座基础大模型。
来源: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