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上,我们通常会看到一款款不同设计,不同用途的电动车。这些车的内部,都需要电池来驱动,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动力电池也进入到技术竞争的新阶段。

另外一点,随着电车市场保有量的增加,市场上总会出现一些因为各种意外起火的车型,这就使得消费者开始关注电池的安全。再加上GB 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相较于2020年版国家标准,有了很多新的技术要求。其中一个对电池单体内短路导致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最引人注目:要求热扩散测试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改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电池虽然在电动车当中属于看不见的元件,在以往可能也没有用户去听枯燥的电池特性和技术进步,在新车市场新能源车销量越过 50% 的趋势下,每一段动力电池的技术描述都值得认真解读。

宁德时代一直是动力电池的头部玩家,其第一代神行超充电池诞生初期就有着不错的技术表现,以4C的充电速度,充电10分钟行驶400公里的性能吸引了一些合作伙伴。现在宁德时代带来了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发布之后16个品牌39款车型进行了配套。

如果听其性能表现,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电池产品,做了不少提升。这块电池是全球首兼具800公里续航和峰值12C充电的磷酸铁锂电池。峰值充电功率达1.3兆瓦,可实现1秒2.5公里的无感补能,充电15分钟可行驶520公里。那么在冬天的时候,北方地区怎么办?官方称即便在零下10℃低温环境下,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15分钟可从5%补能至80%SOC,比当前行业最高充电水平提升了100%。

另外,宁德时代还带来了“钠新电池”。纳新电池的性能也符合主流,其具备充足的安全冗余,其通过高熵快离子脱嵌技术、自研低温电解液及高稳定负极材料,在电钻穿透、锯断电芯、多轴向挤压等极端工况测试下依然不起火、不爆炸。这个卖点符合当下的新能源车电池安全需求,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首发落地巧克力换电车型。从技术上讲,钠离子电池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有望成为未来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对未来L3、L4级的自动驾驶预留了拓展空间的“骁遥双核电池”也发布了。这里提到的“双核”,相当于飞机的双引擎,一个坏掉另外一个仍然可以工作,留足安全冗余,确保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给当前智驾系统提供可靠保障。其支持串联、并联或独立输出模式,可应对极端场景下的供电稳定性问题。

结合自生成负极技术,宁德时代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合成三款双核电池产品。第一种组合是骁遥“钠-铁”双核电池,第二种组合是骁遥“铁-铁”双核电池,第三种组合是骁遥“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

那么其它对手是否就停止了创新的步伐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不进则退,吉利的神盾短刀电池与金砖电池是一个新的回应。为了应对市场的竞争,车企也必须在动力电池上有所建树,才能赢得话语权。吉利成立独立的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把电池技术品牌整合为“神盾金砖电池”,“神盾”代表吉利极致的安全系统,“金砖”代表吉利行业领先的电芯技术。

整合后的吉曜通行将聚焦“爆款电芯”战略,将产品线收敛至10款以内,每款电芯产能规划不低于5GWh。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通过自研的电池包结构设计、热管理技术及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场景安全防护。金砖电芯的超级快充版本将聚焦快充能力,适配800V以上高压架构,主攻高性能市场。需要注意的是,吉曜通行将形成行业最大、最领先短刀电芯产能,这些产能将优先保障极氪、领克等高端品牌的需求。

另一个市场强手欣旺达也没有停下追赶的步伐,针对增程和插混车型打造了核心产品欣星耀/欣星驰系列,在混动市场,凭借 60C闪充70C闪放的超高功率性能与-30℃极寒耐受能力,欣旺达动力的HEV电池装机量已经突破150万台。

而在大家最关心的纯电市场,欣旺达动力闪充电池3.0 也一直被市场认可。其6C峰值充电倍率,可实现“1秒1公里”的补能效率。在此基础上,欣旺达动力8-10C以上倍率的超充产品也将很快面世,将10-80%SOC的补能时间进一步压缩至7分钟,让“充电比加油更便捷”,这对未来电动车的使用体验是一个极大的改善。

而亿纬锂能则提出了大圆柱电池原位升级方案,即在不改变壳体设计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不同的电池材料,实现整包的差异化表现,这一方案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提供了新思路。以超级增程车型为例,大圆柱电池可将纯电续航里程从150~200公里提升至400公里,这对于增强车型的竞争力有很大作用。此外,亿纬锂能已与一汽、长安、宝马、蔚来、江淮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大圆柱电池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动力电池企业保持技术进步的同时,随着市场容量和保有量的提升,也要把电池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宁德时代做为领头羊,在技术上有着深厚的积累,但竞争对手也紧随其后,谁都不想在这个技术竞赛中落后。一旦放弃了对技术和安全的追求,就会被市场抛弃。另外,除了在国内市场竞争,这些动力电池产品也要面临出海,在海外市场也有着同样的技术安全要求,甚至更加苛刻。

所以,对于动力电池的技术安全投入,绝对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新能源车做为一个具象化的产品体,包含了智能驾驶、软件系统、芯片和人工智能大模型、还有坚固的车身。但这些功能要依托在动力电池上才能实现运转,动力电池也是一台车成本最大的部件。全球新能源车争夺和竞争的核心维度,也是基于动力电池展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