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无界,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进程。这里,动点出海将和大家一起回顾上周(2025.08.11-2025.08.17)东南亚地区的科技互联网领域都有哪些事件发生。

正如标题所言,近期,杨忠礼电力(YTL Power International Bhd)旗下的YTL AI Labs对外发布了ILMU,并强调,这是马来西亚首个本土大语言模型。

作为被冠以“首个”之名的本土大语言模型,ILMU显然意义非凡。这个名字的全称是Intelek Luhur Malaysia Untukmu,意思是“为马来西亚人打造的马来西亚智能”。它和我们所熟知的ChatGPT之类模型类似,可以处理文字、语音和图像。但不同的是,ILMU是基于本地语言和数据训练的,所以,它能理解马来语、马来西亚英语(Manglish),甚至包括吉兰丹这样的地方方言。此外,通稿也指出,在性能测试上,它的表现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国际领先的大模型,并且在马来语基准测试里是目前最强的。

YTL并没有透露具体的研发成本,不过该公司此前曾透露,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累计投入超过200亿林吉特——其中包括柔佛的绿色数据中心、由NVIDIA驱动的超级电脑,以及这次推出的ILMU。

回到以本土之名的承载。在国家层面,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在东盟人工智能马来西亚峰会上提到,这是马来西亚向“AI国家”迈出的一步(他也表示,AI必须服务所有人,而不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否则会造成更大的鸿沟)。从这一点出发,对ILMU来说,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一种尝试,更像是一种宣告:在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中,马来西亚也希望能够走出一段属于自己的道路。

当然,这条道路会通往何方还有待时间去检验。但至少,随着ILMU的出现,马来西亚已经在这块版图上留下了自己的起点。

好了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本期正题。

产业&动态

印尼考虑成立主权AI基金:按照白皮书的设想,该基金将在2027年至2029年间落地,由达南塔拉负责管理,采取公私合作的模式进行筹资。不过,目前规模与具体操作仍未明确,文件也强调尚在征求意见阶段,存在调整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在AI发展中仍面临不少现实挑战,比如人才储备不足、科研投入有限,以及基础设施在一线城市之外的不均衡,这些问题决定了基金本身更像是一个方向性的信号,而非短期内的解决方案。结合区域趋势来看,东南亚国家普遍在强化AI战略布局,印尼的动作更像是在确保自己不会缺席这场竞赛。

报告:仅有1成东南亚企业不考虑在未来一年内使用AI智能体:受访企业普遍认为,AI智能体能够提升效率、优化决策并改善产品与服务质量,尤其在金融、制造和零售等行业应用最为积极。不过,人才短缺、治理机制缺位及高昂投入仍是主要障碍,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也引发担忧。整体来看,AI智能体正从试点阶段走向规模化应用,成为东南亚企业在竞争与转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

今年,新加坡的直播带货有望撑起13亿美元市场:今年,新加坡的直播带货市场预计规模将达13亿美元,占社交电商总额的约40%。这一现象背后,是消费者越来越习惯在社交媒体上花时间并直接完成购物,推动社交电商市场以每年16%的速度扩张,并有望在2030年翻倍至66亿美元,其中直播将贡献三分之一以上。整体来看,直播带货正在从趋势走向常态,新加坡电商生态也将在这种互动式消费习惯的推动下不断演变。

VinFast创始人斥资15亿美元收购公司研发部门:VinFast创始人范日旺将以约15.2亿美元收购公司研发部门Novatech,把研发资产从制造主体中剥离并由其个人持有,相关知识产权则租回给VinFast继续使用。这笔交易实质上是他对公司的又一次资金注入,延续了过去对VinFast的持续支持。尽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VinFast在今年一季度仍亏损超过7亿美元,凸显其对创始人“输血”的依赖。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加快海外扩张,本月印度新工厂正式投产,计划2025年交付20万辆电动车,并提出到2030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的目标。

YTL Power推出马来西亚首个本土大语言模型ILMU:据悉,该模型由其子公司YTL AI Labs与马来亚大学联合开发,能够处理文本、语音和图像,并支持马来语、Manglish及地方方言。在多项全球基准测试中,ILMU表现接近GPT-4和Llama 3.1,并在马来语理解上取得最佳成绩。该模型托管在YTL AI Cloud,强调本地数据安全与合规,已吸引Astro、Carsome、Media Prima等企业合作。为推动应用,YTL同时启动ILMU AI Accelerator Program,向本地初创和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API资源,消费者端的ILMUchat则将于9月16日开放早期体验。

初创公司&投融资

Ninja Van将获8000万美元新融资,但估值减半:相比于融资本身,这次的背景可能更值得关注。在融资寒冬下,这一消息并不令人意外——东南亚科技行业今年以来融资额锐减,一季度总额仅9亿美元,创下十年来低点,企业普遍面临估值缩水、融资受阻和裁员压力。Ninja Van的情况正是这一环境的缩影:曾经以独角兽身份高速扩张,如今在资本收紧的周期里,不得不通过内部融资与成本调整来维持运营和寻找新的平衡。

新加坡食品科技公司Prefer完成420万美元超额认购Pre-A轮融资:同时,Prefer也宣布推出咖啡和可可替代品。公司称,产品可在成本和碳排放上大幅降低,相较传统阿拉比卡咖啡排放减少85%、价格低约五成。本轮资金将用于扩大产能和研发,同时推进海外市场合作,目前已与泰国味之素及澳大利亚The Coffee Ferm达成合作。

员工福利管理公司Naluri获得500万美元B轮融资:融资后,Naluri本轮累计规模达到1400万美元。据悉,本次融资由TELUS Global Ventures领投,住友商事亚洲和M Venture Partners等跟投。公司计划利用资金在一年内实现盈利,并扩展至菲律宾和越南市场;目前业务已覆盖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泰国,服务对象包括金融、能源、电信和物流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