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无界,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进程。这里,动点出海将和大家一起回顾上周(2025.09.01-2025.09.07)东南亚地区的科技互联网领域都有哪些事件发生。
相比于其他资讯,东南亚创投领域在上个月的融资表现可能更为值得关注。
如我们在“数字”部分所直观感受到的那样,Tracxn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8月期间,东南亚创投市场在2025年8月经历了骤冷时刻:融资总额仅为8410万美元,不仅较7月骤减超过七成,也比去年同期缩水近三分之二。
报告强调,8月融资全部集中在早期和种子阶段,占比分别为85.1%和14.9%,未出现任何后期轮次融资。而相应的,今年上半年期间,在东南亚科技公司的20亿美元总融资中,后期融资达到1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9%,环比增长140%。
对比之下,对东南亚来说,刚刚过去的8月也就显得格外突兀:在上半年后期投资几乎支撑了市场的主体时,这一时期却完全断档,资金几乎只在早期项目间流转。而这样的对照也出现在更为直观的方面——8月期间,最大一笔交易是印尼Pintarnya的1670万美元。再把时间转回上半年,其最大单笔融资则来到了6.4亿美元(D轮,来自Digital Edge)。
很难说这次的停顿为正在观察这一区域的关注者们带来了怎样的疑惑,但相比于为什么出现这种更加谨慎的局面,某种方面来说,“后期投资”的缺席或许也意味着东南亚创业领域正在回归到一个更基础的节奏:如何在当下的新环境中继续展现出成长能力?
接下来,市场或许仍会有起伏,但东南亚的剧本也已不同于以往的快速堆叠。展望未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真正的挑战或许并不总会在于能否在一轮融资中脱颖而出,而也在于能否在更长的时间线上持续证明自己。在这场长跑中,“活下去”可能会比“更精彩”更“精彩”。
好了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本期正题。
8410万美元
据统计,2025年8月,东南亚初创企业共完成22笔融资,总额仅8410万美元,较7月的3.57亿美元大幅下滑76.44%,也比2024年同期的2.406亿美元下降65.04%。
动向
消息称京东将在马来西亚扩展物流业务并加大采购: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透露,京东计划在马来西亚扩展业务,重点聚焦物流领域,并拟加大采购马来西亚产品销往中国。这一动作也与京东今年提出的“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相呼应。计划表示,未来三年,将助力千家海外品牌在华实现100亿销售额增长。
宝腾启用马来西亚首座电动车专用装配厂,年产能2万辆:宝腾(Proton)在丹绒马林的汽车高科技谷(AHTV)启用马来西亚首座专用电动车装配厂,首期投资4,700万令吉,年产能2万辆,可扩展至4.5万辆。新工厂将在本月投产,首款下线车型是去年发布的本土EV——Proton e.MAS 7,随后还将生产e.MAS 5,并与合作伙伴吉利推动极氪等品牌的本地组装。
消息称字节部分芯片员工已改为向新加坡实体汇报:据外媒报道,字节跳动部分位于北京和上海的芯片设计员工近日获悉,其汇报关系已调整至一家新加坡注册实体。媒体表示,这一调整与公司近年来在芯片领域的布局相呼应。自2022年起,字节持续扩充相关团队,已推出主要用于推理任务的视频解码和网络芯片,并设立专门的AI芯片小组。2023年,字节在新加坡成立Picoheart,并收购存储芯片厂商昕原半导体9.5%的股份。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架构变化或是公司在加快自研芯片进程、强化国际布局上的又一步。
Ninja Van将于9月底全面退出越南快递业务:Ninja Van宣布将于9月8日起停止在越南的快递业务(涵盖B2C和B2B),作为公司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以便将资源转向新的物流服务模式。所有现有订单将在9月26日前完成派送,未能送达的包裹将在9月30日前退还客户,相关合同和客服支持也将在9月底正式终止。
VinFast斥资1.15亿美元在印尼建电动汽车工厂:越南电动车制造商VinFast将投资约1.85万亿印尼盾(约1.15亿美元),在印尼西爪哇梭邦建设电动汽车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初期年产能5万辆,可进一步扩展。项目资金来自与印尼BNI及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印尼子公司的银团贷款,并计划追加8000万美元融资。该工厂将主要面向印尼市场需求,同时兼顾东盟地区的出口。
趋势
八成马来西亚消费者跨境购物首选数字钱包:对比全球平均,马来西亚用户在支付方式选择上展现出更鲜明的数字化偏好,不仅显著领先于信用卡、银行转账等传统方式,也伴随高频的跨境消费习惯和对促销节庆的敏锐把握。报告透露出的关键信号是:无论是海外平台还是本地中小企业,若能在支付体验和本地化定价上进一步优化,将更有机会贴近用户偏好,把握跨境电商增长的契机。
AI智能体加速渗透,但马来西亚员工希望保持边界感:最新研究显示,尽管八成以上的企业已在扩大AI智能体的应用,员工对其在协作与效率提升上的作用持乐观态度,但在管理和决策环节却普遍保持谨慎。多数人强调透明度、伦理与治理的重要性,认为AI更适合作为“队友”而非替代者。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单纯推进技术落地,而是在效率与人性化之间找到平衡,让AI成为补充而非越界的力量。
生成式AI冲击预计一年半后到来,边缘计算成东盟企业关键:IDC的研究显示,东盟及亚太企业正加速将GenAI从试点推向落地,91%的企业预期在未来18个月内迎来深刻冲击。然而,单一的中心化云架构已难以支撑规模化与实时性需求,边缘计算因此成为关键补充。公有云与边缘服务的结合,正在被视为应对性能、合规与成本压力的必然路径。
初创公司
新加坡巴士网约车平台RushOwl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这笔融资由Gobi Partners领投、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参与。公司成立于2018年,已在新加坡、印度和我国香港运营,计划拓展至菲律宾、韩国和马来西亚,并在马来西亚设立研发中心。其核心系统RushOS利用AI动态调度提升车辆利用率并减少碳排放,至今完成逾150万次出行,日均调度超4000趟班车。RushOwl现有约25万用户,与多家机构签订长期合同,并探索自动驾驶车队软件,融资将助力其加速区域扩张。
入选YC X25,泰国工业AI初创LineWise获110万美元融资:据悉,泰国工业AI初创公司LineWise(入选 YC X25)已于近日完成110万美元pre-see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A2D Ventures、Y Combinator等。公司打造的“虚拟工程师”利用多智能体AI系统,实时分析传感器和生产数据,帮助制造企业降低停机损失和缺陷率,尤其聚焦罐装和包装产线。资金将用于拓展北美和亚洲市场、扩充AI团队,并加深在缺陷预防和故障排查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