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东南亚私募资本投资呈现显著下滑趋势。
根据咨询公司Praxis Global Alliance近期发布的报告,调查期间,区域内投资额降至63亿美元(涉及213笔交易),较前两年显著下降。报告指出,地缘政治摩擦、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关税的外溢效应,正在压制市场的活跃度。
与之相比,2024年则呈现出强劲增长。当年区域总投资额达到250亿美元,完成超过590宗交易,同比扩大1.5倍。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大型收购与基础设施投资,平均单笔交易规模也在当年升至4200万美元,同比增长48%。不过,三年期来看,整体交易规模的变化并不均衡,部分传统行业在估值和需求方面依旧面临较大压力。
从行业分布看,交通&物流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继续占据资本的重点位置,两者在2024年合计吸纳约85亿美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地域层面,得益于多起数据中心交易,马来西亚表现突出,其平均单笔投资额同比跃升190%,三年间总规模更是增加了七倍,至64亿美元。这一趋势反映出投资人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兼具战略性和韧性的资产。
交易结构上,收购型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2024年,收购交易占总额的54%,高于前一年的41%,其中有9笔规模超过5亿美元的大单。这种集中化的资金使用,显示出基金经理人正尝试通过更直接的控制力来推动价值创造。
退出渠道依然不畅。2024年区域退出总额维持在90亿美元,共77宗交易,IPO市场疲软,推动二级市场和私募信贷成为替代路径。与此同时,银行金融服务、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仍有持续的交易活动,但整体增速放缓。
在募资方面,增长基金保持相对稳定,2024年筹得32亿美元,占整体募资29%。过去五年间,已有70多只专注增长的基金进入市场,占据年度募资的约四分之一。Praxis指出,越来越多的基金正在扩展运营团队,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以期提升组合的整体价值。
展望未来,Praxis预计,今年期间,该地区交易和退出环境仍将承压,而募资规模或将维系持平。其中,基础设施、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及私募信贷有望继续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