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Guru-img

ShopGuru的开发花费了9个月时间,但确定失败只有短短几小时。该公司的创始人向e27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包括永远不服输的精神和扩张计划。

并没有太多创业公司敢于尝试硬件业务。当2011年埃里克斯·梁(Alex Leong)、安德鲁·黄(Andrew Wong)和钟治(Neo Zhi Zhong)最初创立 ShopGuru 及控股公司Rainmaker Labs时,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会是一场如此大的挑战。

ShopGuru既是一款智能手机应用,也是一款硬件设备,其目的是推动移动会员项目的个性化。这款硬件本质上是一种人耳无法识别的超声波模式传感器,可以被放置在商店里,当ShopeGuru用户进入商店时进行追踪。另一方面,移动应用扮演了界面的角色,能够向进入商店、浏览及购买商品的用户提供回报。其中的积分可以兑换零售优惠券,或捐赠给多家慈善组织。

2013年5月,ShopGuru的软件和硬件在新加坡发布,并与主要零售分销商Ossia International LimitedVGO Corporation Limited达成了合作协议。

CEO埃里克斯·梁对e27表示,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对创业公司来说是最具挑战的一个领域。

他表示:“你需要开发硬件,并完成整个制造流程。此外还有软件开发工作,其中包括后端与前端的互动。”

永不放弃

ShopGuru的创始团队在阅读了有关智能商店和商店内个人识别的资料后诞生了这一想法。在当前时代,智能手机正迅速普及。

最初的原型产品在9个月之后诞生,但对商店来说,算法被证明存在不准确。当他们在一个受控的封闭地点进行测试时,设备工作良好,然而在一家咖啡馆里进行测试时情况则并非如此。埃里克斯·梁指出:“我们完全震惊了,我们并没想到这款产品无法工作。简单来说,问题在于环境噪声,这一算法在真实环境下并不合适。”

founders

不过他们三人并没有认输。“我们重新返工,寻求一名声学工程师的帮助。幸运的是,我们在放弃的边缘仍继续努力。”埃里克斯·梁表示。

2011年12月,ShopGuru正式搬进了位于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的办公室。随后一年,他们获得了来自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科技孵化计划”下属创业孵化器的投资,之后又花了4到5个月时间与主要分销商达成了合作协议。

安德鲁·黄认为,ShopGuru在一个理想的时间与Ossia和VGO结为了合作关系。他表示:“它们(两家分销商)对会员项目有一定的看法。为了实现一个它们无需重启的系统,我们询问了许多问题。”

埃里克斯·梁则表示:“这就是找到对它们合适的价值定位。”

跨越国境

未来,ShopGuru将迁往马来西亚和印尼。“我们无法独自前行,而是需要强大的合作伙伴。我们将在那里与他人合作。目前没有任何确定的消息,但我们毫无疑问考虑走出新加坡。”埃里克斯·梁表示。

安德鲁·黄则表示:“关于新加坡有趣的一点是,这是一个测试任何移动服务的良好地点。这里的移动设备普及率很高,同时也是一个极具接受能力的市场。而不利的方面主要是市场过于拥挤。”

“真正的商业化来自新加坡国外。在新加坡有效的做法在其他任何地方也将有效。”他表示。

在印尼,尽管智能手机普及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安德鲁·黄表示,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情况并非如此。他表示:“尽管印尼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还较低,但雅加达已经很高。”

“不过请记住我们更远大的目标。我并不需要你们使用智能手机。这可以基于实体卡片或电子服务,而并不一定是纯粹的智能手机服务。”

关于未来的扩张计划,ShopGuru将考虑进军不同行业,并发展成为平台。“你会同时进入一些国家和垂直行业。你关注电子商务,它们是无国界的。我的客户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安德鲁·黄表示。

他同时称:“回报可能需要本地化,但我们可能会评估做出一些弥补,使服务更加无国界。”(译:维金)

原文:Hardware meets software: ShopGuru looks to target Malaysia, Indonesia

来源:E27

作者:Elain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