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 | 东南亚电子支付解决方案遍地开花 复制中国模式并非良策
电子商贸在东南亚发展迅速,也间接令电子支付在东南亚遍地开花。传统金融服务不足让中国消费者转而寻求电子钱包的支付方式,是让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方案普及的原因,而金融服务落后的现象也在东南亚存在,也让东南亚的电子支付前景带来很多憧憬。
TechNode 在 2019 年马来西亚科技周的 ORIGIN 会议上,就聚集了 4 位行业专家来探讨东南亚支付解决方案市场前景。
东南亚每国至少有 30 个电子钱包方案
来自跨界业务匹配公司Beam 的首席执行官Kenneth Ho 开始讲座时问了在座人士一个问题:「东南亚移动支付的景观是什么?你认为谁将会成为领导者? Grab 会不会只是踢每个人的屁股?」
而电子商务公司Fave的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 Jeremy Wong 就表示:「每个国家至少有 30 到 40 个电子钱包方案。由于门槛低,东南亚的竞争肯定会很高。」
生活电子钱包公司 Boost 策略合作伙伴总监 Aiza Azreen Ahmad 则表示:「我确信对于今天的马来西亚人来说,大家的手机很容易有三个电子钱包。」
非现金支付并未成为当地流行的支付方式
然而,就算电子钱包有千百款,也不等同非现金支付方式已经成为当地流行的支付方式。 Ahmad 表示东南亚商家和消费者的无现金支付采用率非常低,令人感到担忧。鉴于东南亚的竞争和采用率,电子支付的解决方案仍在进行中。
移动支付技术服务 QFPay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Patrick Ngan 表示,尽管用户不断增加,但该地区的移动支付才刚刚开始起步。他补充说,该地区还未触及到区域市场的表面。
Patrick 补充表示,在该地区生存的关键是和现有的主要参与者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移动支付最终不应局限于东南亚。相反,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应该是无边界的,公司应该旨在超越自己的边界,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获得政府批准的重要性
虽然未来可能是以 QR 码来连结线上线下的支付,但 Jeremy Wong 警告说,它不一定适合该国家的所有地区。
Wong 提及由于最近移动支付的出现,法规还没有跟上该地区采用电子钱包的情况。 Ahmad 认为,围绕电子钱包的规定需要放宽,以便他们看到商家和消费者更高采用率。
Patrick Ngan 还强调了获得政府批准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在推动倡议和促进采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不是复制中国模式就好
Patrick 呼吁当地用户向中国市场寻求知识和见解,而不是直接复制他们的模式。虽然移动支付和电子钱包背后的技术可能相同,但他表示东南亚与中国文化和市场之间的差异,意味着公司不能简单地复制他们的策略。相反,需要将系统本地化以满足市场需求。
Ahmad 称赞中国企业十分勇敢,并称支付宝最近投资 Touch and Go 的行为是中国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一个好例子。
中国的行业巨头既是威胁也是机会
中国的电子支付运营商成为了该领域的行业巨头,但这也代表他们进入东南亚市场将给当地做同类产品的本地公司带来威胁。然而,虽然几位讲者承认这些行业巨头的的存在是一种威胁,但他们并没有夸大其他国家参与者潜在的竞争。
「竞争可以帮助我们教育用户,我们对此表示欢迎。」Ahmad 说,「当 Boost 第一次开始时,我们一直在努力,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公司才开始成长。」
同样,Patrick 也认为专注于这方面会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我经常告诉我的团队忘记竞争并做你最擅长的事情。专注自己的要求和开发产品。如果你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人们自然会使用你的产品,因为它发展得很成功。」
Wong 则鼓励东南亚电子支付公司需振作起来,说战争不会因为中国公司正在向该地区投资而失去。相反,他说该地区的关键是了解当地用户和商家的需求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