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动力缺失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海某快消公司,员工李勤勤最近发现自己工作动力缺乏,提不起激情。她在目前的公司已经工作了2年,发现公司管理上的一些弊端,比如公司在员工培训上捉襟见肘,甚至说是没有任何培训;自己空有创意,却无处发挥;自己的顶头上司还经常说她敬业度不高,可她又认为上司管理方式太封闭,不够开放和包容。种种情况交织在一起,让李勤勤最近对自己的工作状态非常担忧,甚至头脑中有了要跳槽的念头。

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司管理上的问题,高层认为下属工作不给力,效率低,缺乏主人翁意识;基层员工又认为公司管理落后,没有职业培训计划,不能让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是当下企业管理或者说人力资源管理上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因为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这种博弈,产生了巨大的人才资本浪费。

“管理、创新和工具三大痛点,是当今企业的通病! 在双创时代下,创新和供给侧改革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每个企业都将被迫拽入一场创意的革命。”怎么实现这样的创新革命,怎么打造一个具有系统体系、流程和IT建设的工具,是目前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什么现在企业的员工离职率高?积极性不够?创造力不强?过去的绿皮火车由车头牵引,速度最高是120公司/小时,现在的动车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时速最高达350公里。核心的原因在于每节车厢都有动力。如何激发员工动力?做绿皮火车还是动车?是4300万 CEO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一个员工创意爆发的时代

苹果手机iPhone3上市的时候,推出了一个滑动开锁的功能,每天被上百万计千万计的消费者使用,这个功能的创造者,不适来自于Steve Jobs,也不是来自于Jonhy Ive,而来自于一位员工他叫Freddy Anzures。在他有一次乘坐飞机去洗手间的时候,洗手间的开关装置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开关是左右滑动门闩进行开闭的,这个场景刺激了他给苹果手机设置滑动开锁的功能;我们耳熟能详的NIKE鞋,它的品牌名的诞生也是一个员工创意的故事。创始人菲尔·奈特给自己品牌最初取的名字是六度空间Six Diemensions。但是遭到了员工的反对,认为六度空间这个品牌名不适合于运动鞋。最终,公司的一名员工想到了NIKE这个名称,并被菲尔·奈特采纳,沿用至今。如今,NIKE的品牌价值高达280亿美元。

当下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自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全国更是掀起了创新的热潮。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如果哪家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就失去了和顾客加强感情链接的桥梁。

根据普华永道在2015年的研究发现,从2013年起,全球企业每年投入到创新中的资金总额超过1千亿美金。无疑,我们需要来自于员工的创意和创新。但是,当员工人数很多的时候,如何收集他们的创意?如何激励他们分享更多的创意?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工具。创新性营收分为三类:创新带来的收入、节约成本产生的利润、提升效率产生的价值。来自员工的创意可以在任何一个维度,帮助企业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创新产品或者是提高服务水准。

员动力正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SaaS产品(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瞄准的正是企业服务市场,也是一款人才资本管理(Human Capital Management)软件,同时支持电脑端、智能手机端和平板电脑端。它的定位非常有特色:员工创意管理SaaS云平台。运作模式也非常独特:通过为员工赋能,鼓励员工在该平台上提交自己的创意,并落地实施,最终在为企业增加创新性营收的同时,员工还可以从中获得30%的项目提成,非常像一个企业内部孵化器。员动力在成立的第一年即获得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早期投资机构SOSV的投资,并以97.75%的淘汰率进入亚洲第一的移动互联网加速器“中国加速”。

在2015年就开始创业的卢廷友有着非凡的经历,作为公司创始人,他曾在世界500强任职,在内资上市企业担任要职,并留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硕士学位,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此款软件是员动力团队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一个新物种。目前团队成员包含在软件行业工作20年的技术达人,也包含高级人力资源咨询师,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海龟团队。其创新咨询团队,则有来自于甲骨文、网易、创业邦、凯宾斯基等的创新达人。“这是时代给予的机会,所以我们开发了这款创新性的产品,在同行业内是走在非常前端的。”员动力创始人卢廷友说。

员动力自面世以来,以其新颖的设计和功能,在人才资本管理市场上引起轰动,被誉为员工赋能神器,和员工创意管理神器。它和传统的eHR软件不同的是,它不是从效率上帮助客户成长,而是通过激发和管理员工的创意,实现组织赋能和实现HR与BP的完美结合,从而开辟了人力资源SaaS软件市场的一条新路。这和谷歌公司前CEO 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激活人才资本管理,引领一场全体员工的创意革命”的论点极为相似。只是,这次,它被落地了,真正打造出一个通用型的创新和赋能工具。

中国目前拥有中小型企业4300万家,央企和大中型企业更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如此万亿级的企业服务市场,或许是下一个独角兽诞生的地方。根据海比数据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SaaS型HR的总规模将达到90亿,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0%。同时,对标美国,40%的投资投向2B领域,在中国,这一比例只有5%,未来投向2B领域的资本将极速增加。在SaaS市场规模上,到2020年73%的公司会将所有的应用SaaS化,2022年全球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1640.29亿美元,2022年后86%的公司会使用SaaS。这些为员动力的将来,铺设了一条颇有潜力的发展路径。

帮助企业创新,我们也要持续创新

员动力产品主要是解决创意的激发和创意管理的问题,增加员工的参与度。 围绕这两个目的,团队研发了员工创意、老板奖赏、情报科、创意魔方、新知中心五大创新功能。

“员工创意”主要是员工提交创意,并对创意进行估值,招募其他员工对创意实施变现,最后从中获取利润分成。

“老板悬赏”是第一个独创功能,由企业家最高管理层发布悬赏,寻找企业急需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由员工揭榜,并组建特别行动小组完成,并从中获取利润分成。

“创意魔方”是第二个独创功能。利用人工技能和机器深度学习技术,为员工创意提供灵感。同时它也是一个娱乐游戏工具,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辅助员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创意和建议。

“情报科”是第三个独创功能。有价值的情报是商业的第一原动力。它采用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赋能员工,由员工发现并分享行业里最有商业价值的情报。

“新知中心”实现全天候不间断为员工提供在线培训,补充知识动力,让员工的知识体系每12小时就进行一次新陈代谢。

这五大功能综合起来,可以达到资源自下而上的配置。员动力平台的研发逻辑就是自下而上的创新,帮助管理者用工具的方式听到员工创新的声音。特别是“创意魔方云”属业界首创,能有效刺激员工创新,从而在该云平台上构建了一个创新闭环,有效为企业带来新的营收。另外一个独创的功能是“情报科云”,在最初团队尝试与第三方内容商合作,通过SDK进行对接无果的情况下,团队自行通过去中心化的方法,自行搭建了“情报科云”。这个两个例子,也体现了员动力在帮助企业实现创新的时候,保持自我的创新能力,这也员动力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据悉,“创意魔方”在2020年初刚刚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

创新市场,需要创新的开拓手段

创意管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如何切入市场需要深入思考。首先要对客户有清晰的画像描述。对于员动力而言,客户公司的规模至少要在100人以上,毕竟对于人员较少的公司,可能组织一次头脑风暴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对于行业和产业,更侧重于TMT、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文创行业。制造业非常注重精益生产,优化生产过程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

从企业的性质来划分,外资企业比普通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更容易接受创意管理软件,它们每年会在这方面投入资金预算,合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而言,对于创意管理的认知还比较落后,内心还是有些顾虑,毕竟创意并不是实体物品,不能直观的看到。

卢廷友在谈到解决方式时提到,由于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认知不够成熟,给合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团队目前也在计划研发一个两三小时的体验课程,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理解产品。当然,这并不是企业培训。

同时,在商业模式上,针对于不同企业的接受程度不同,员动力团队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合作方式。

对于外企和有预算的企业来说,采用付费使用的模式;对于有顾虑的企业而言,采用先免费使用,然后采用从创意成果中获得分成的方式进行合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员动力已经成功帮助广东某企业实现年增收400万人民币(通过一个收集到的一个员工创意)。

目前我们正在一个被称为VUCA时代下,其特色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在VUCA时代下,人才资本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众多企业包括世界500强和国内上市公司都在探索答案,都还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国际前沿的探索中,有合弄制、青色组织、人单合一、阿米巴等探索。员动力,通过团队的探索,和国际前沿机构的交流,呈现出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对这一挑战给出的一个接近完美的解决方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对区块链理念的运用,以及采用的一套TIO算法(Technolgoy, Innovation, Optimism),让员动力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客户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卢廷友希望能为企业带来一石三鸟的帮助:为员工赋能,刺激他们的创意并将创意变现,让员工对公司更有归属感。

卢廷友认为,很多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有限,现在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很多人学习德鲁克、学习五项修炼等等,学习的过程只是学习了表面,并没有学习到本质。反而不如给员工一个平台,让员工自己发挥,管理者授权下属,然后进行监督,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特别是目前我们正在经受的Convid-19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甚至全球的企业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此时,卢廷友为我们企业管理层提出的一个开放式问题:在疫情影响下,如何在这个时候,让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的员工——表现得更具活力,更具创新精神?管理者要有胆识,敢突破。寒冬里带来温暖的火把就是创新。

了解更多活动信息或榜单提名请点击进入 ChinaBang2020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