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人马斯克曾将特斯拉的Robotaxi称作是“交通行业革命”。
10月11日,在特斯拉举办的“Robotaxi Day”活动上,特斯拉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Cybercab的Robotaxi和命名为Robovan的无人驾驶多功能车。Cybercab是一辆双门轿跑,但惊喜之处在于没有方向盘和踏板,非常“未来”。马斯克称Cybercab的车辆成本预计将低于3万美元,交通成本约为0.2美元每英里,将于2026年或2027年投入生产。
特斯拉模式
在硬件上,CyberCab将使用纯视觉方案,即通过摄像头和机器学习实现自动驾驶,与Model系列乘用车的FSD方案一致。据了解,截止到2024年第二季度,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已累计行驶超16亿英里(约25.74亿公里),随着特斯拉保有量和行驶里程的不断提升,该训练数据还将加速增长。
马斯克则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会是人类驾驶的10倍甚至更高。特斯拉2024年第二季度行车安全报告显示,目前特斯拉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已经让行车安全水平达到了普通驾驶的10.3倍。现在,用户可以率先在S3XY车型上感受特斯拉智能驾驶实力,并且每一辆特斯拉都拥有通过OTA远程软件升级到更先进自动驾驶软件的配置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版的特斯拉FSD是一个“端到端”系统,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车辆控制,这意味着其会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但这并不表示FSD就十分完美,即便特斯拉的车辆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变道、导航、停车,依然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警惕。TED主席和首席演讲教练Chris Anderson曾表示,在每天1.5小时的通勤过程中,特斯拉会三四次脱离自动驾驶。
有“无人驾驶教父”之称的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在接受采访时称:“数以百万计的特斯拉汽车不断发出提醒,将他们的数据反馈给特斯拉来改进产品,这最终将成为真正的差异化因素:你拥有最丰富、最一致的数据,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与此同时,他希望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提供更多实质性内容,少一些炒作。
今年三月,负责对汽车进行安全评级的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在报告中称,特斯拉的Autopilot以及其他九家汽车制造商的辅助驾驶系统都获得了“较差”评级,尽管它们在IIHS测试的某些要素上都获得了“良好”的分数。而在2023年12月,特斯拉曾因 Autopilot 系统的安全问题召回了超过200万辆汽车。
杰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师表示,马斯克没有提供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取得进展的“可验证证据”,这“使得我们难以评估马斯克在大会上概述目标的可行性,因为目前还没有使用仅凭视觉的方法实现更高水平自动驾驶的先例”。
各大厂商划分Robotaxi领地
方舟投资管理公司(Ark Investment)的凯西·伍德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将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机会。
据招聘平台信息,小鹏汽车正在招聘Robotaxi运营总监和资深产品运营经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表示,明年下半年将在量产车上实现对标海外一流Robotaxi的软件使用体验,计划2026年正式推出Robotaxi。
广汽旗下的Robotaxi出行平台如祺出行则在招股书里表示,商业化Robotaxi业务仍在初始阶段,市场参与者仍在探索及优化商业模式,现阶段的收入未必反映未来的Robotaxi业务,预计2026年Robotaxi的单公里成本将低于有人驾驶网约车服务,届时Robotaxi将逐步开始普及。
2024年5月,文远知行货运车Robovan获准在广州市开展自动驾驶城市货运车“纯无人测试”及“载货测试”;6月,文远知行小巴在新加披开通了首条装量产公开道路L4级自动驾驶小巴载人运营路线。另外,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扫路机S1已在东莞、汕头等地开启规模化的商业应用;同时公司与Uber达成合作,将自动驾驶汽车引入Uber平台,年内将首先在阿联酋启动运营。
10月14日,小马智行宣布与高德达成合作,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接入高德广州出行平台,通过高德地图App及相关小程序,用户可以在广州南沙区体验无人驾驶出行方式。目前,其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经覆盖北京(亦庄、大兴机场)、上海(嘉定)、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宝安、南山),并在北京、广州、深圳实现无人驾驶商业收费。
而屡屡引发社交媒体热议的萝卜快跑,业务量也开始增大。根据百度2024年5月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萝卜快跑供应的自动驾驶订单约82.6万单,同比2023年增长25%。截至2024年4月19日,萝卜快跑已累计为公众提供超过600万单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2024 年第二季度,萝卜快跑供应的自动驾驶订单约 89.9 万单,同比增长 26%。截至 2024 年 7 月 28 日,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 700 万单。
需要明确的是,不同于特斯拉FSD,百度的萝卜快跑采取了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结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以提升环境感知能力。激光雷达提供了精确的3D环境建模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城市场景和天气变化。这种方案在感知精度上占据优势,更适合应对高密度的城市交通,但硬件成本较高,对规模化生产有一定限制。
今年7月,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萝卜快跑在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并在北京、重庆、深圳、上海等地开展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测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无人驾驶网约车商业模式盈利。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起步早、经营时间长的Waymo于8月对外透露,公司每周提供超过10万次付费服务,较5月份增长了1倍多。目前,Waymo在旧金山、洛杉矶、菲尼克斯及奥斯汀等城市已部署约700辆自动驾驶汽车。
瑞士再保险最近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超过 380 万英里的行驶里程中,Waymo 驾驶员将财产损失保险索赔的频率降低了 76%,并完全消除了与人类驾驶员相比的人身伤害索赔。”
Robotaxi距离商业化还有哪些路要走
罗兰贝格在今年年初发布的《2024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趋势展望》白皮书中提出,Robotaxi实现商业化的五大核心要素包括政府监管、技术、成本、运营及服务、市场接受度。
美国自动驾驶汽车公司Cruise Automation的创始人凯尔·沃格特(Kyle Vogt)在X上发了一个长贴,从车辆故障、碰撞检测、人工智能的覆盖范围、急救人员、连接中断、传感器清洁、降级状态、拥堵控制、紧急车辆检测、长尾检测、责任、监管许可、恶劣天气、靠边停车、当地法律等方面,指出了新robotaxi公司需要注意的15个关键点。
如祺出行副总裁孙雷在近日举办的“2024车路云50人年度发展论坛”上表示,当前Robotaxi服务很难同时实现足够安全、运行区域足够大和经济性足够高三个目标。混合运营是Robotaxi规模化落地的有效路径,可以通过有人驾驶网约车和Robotaxi混合运营实现最优平衡。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对于无人驾驶也至关重要。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是智能化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车路云一体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基础设施。车路云一体化是指车辆、道路和云端平台的协同工作系统,通过融合车辆、路边设施及云端的数据,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图像和决策支持。
在这个系统中,车辆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算法实现自主驾驶,道路通过智能化设施提供实时道路信息,云端平台则负责处理和分析数据,为车辆提供支持和服务。这种协同工作能够显著提升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它不仅依赖于车载传感器,还通过路边设施和云端的支持大大扩展了感知范围和数据处理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车路云一体化有望在未来智能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进入新阶段。
美国就在今年发布的C-V2X车联网国家部署计划中,提出在2024年至2036年总共12年时间内,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在美国全国加速C-V2X车联网全国部署。目标至2036年,建成覆盖美国全国范围的C-V2X蜂窝车联网,高速公路实现100%覆盖,75个大型主要城市十字路口覆盖率达到85%,其中大多数地区能够提供弱势交通参与者安全服务。
当前,我国的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生态系统逐步完善。截至2024年8月,国内已建设17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城市和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超过22000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5200张,累计测试总里程达8800万公里。
总结
随着特斯拉Cybercab的惊艳亮相,Robotaxi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特斯拉的自信布局到各大厂商的积极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Robotaxi的商业化之路并非坦途,需要跨越技术、成本、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重门槛。
在这场交通行业的革命中,谁能率先突破瓶颈,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Robotaxi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的先机。马斯克的野心能否由Robotaxi撑起,还需时间来验证,但无人驾驶的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科技带来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