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一天,你的早餐盘里出现了一块“菌丝蛋”——外形像蛋、口感像蛋,但它的原料来自真菌。这并非科幻,而是蘑米生物(MoreMeat)正在努力实现的现实。
蘑米生物成立于2022年,由一批来自国内外顶尖院校的真菌学者和核心研发团队创立。公司通过对植物、土壤和极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勘探,发现并筛选出能高效生产目标蛋白的真菌菌株,进而通过改造与发酵工艺,试图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可持续性规模化生产真菌蛋白与健康食品。
在传统认知里,蛋白质来源主要依靠鸡蛋、奶类、肉类或大豆等植物蛋白。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压力上升以及健康饮食趋势兴起,单靠这些传统来源已难以满足未来需求。蘑米选择专注于菌丝——丝状真菌组织。菌丝从结构上更接近动物蛋白,在生产过程中可显著减少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降低碳排放,环保优势明显。

蘑米的核心产品是“菌丝蛋白”——通过固体或液体发酵获得的丝状真菌组织,经下游加工可制成具有类似肉类纤维感或蛋感的原料。与常见的植物蛋白(如大豆、豌豆)相比,菌丝蛋白天然纤维状的结构更利于呈现接近动物口感的咀嚼性和撕裂感,因此在风味与质感上具备天然优势。
基于不同菌株的发酵特性与营养组成,蘑米已开发出超过50种菌丝蛋白食品与应用方案,覆盖类肉丸、肠类、油炸食品、休闲零食、类乳制品等多种产品形态。公司产品线包括复刻传统肉制品口感的菌肉鸡块、纹理清晰的菌肉牛排、Q弹低脂的膳纤菌肉丸,以及针对即食场景的蛋白棒、菌丝曲奇和口感顺滑的低脂菌乳饮品,力求覆盖主食、零食与饮品等消费场景。
菌丝蛋白有几个显著卖点: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零胆固醇、无激素与无抗生素。它的味道偏中性、无腥味,既能做出“像肉感”的食材,也能被加工成“像蛋感”的产品,因此对追求健康、重视体验或有特殊饮食需求(如大豆或麸质过敏)的人群具有吸引力。当前,早期接受度较高的消费群体包括重视营养的消费者、弹性素食者、食品创新爱好者和可持续生活倡导者;在北美与欧洲市场,消费者认知度相对更高,亚太市场则被视为增长潜力巨大的区域。

在产业化进程上,蘑米已构建起从菌株挖掘、筛选、发酵生产到食品开发的闭环:公司自建有国内规模领先、物种多样的微生物菌种库(保藏菌株逾三十余万株),并已搭建吨级中试发酵平台,通过了FSSC22000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蘑米也是国内首批基于特定真菌物种争取到美国GRAS(公认为安全)相关认证支持的企业之一。
商业层面,蘑米在今年1月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融资将用于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工厂建设与市场拓展。公司也已与上市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围绕菌丝蛋白的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展联合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动点科技,未来其将持续推进多条产品线开发,不同来源的菌丝蛋白在蛋白含量、膳食纤维、菌丝长度与质构等方面各有优势,可支持更多样化的产品应用场景。
蘑米生物的目标并不只是把技术留在实验室里,而是把“菌丝”变成你逛超市或下单外卖时会考虑的实用选择——好吃、便宜、且更安全、更可持续。
题图经由AI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