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756-14110GA43892

去年2月动点科技探访咕咚时,后者刚完成B轮的3000万美元融资。彼时咕咚保持了软硬件业务结合发展的模式。软件方面,从最初的咕咚运动App,到后来相继推出了Easy Fit APP、摇摇减重 APP。硬件方面则包含了手环,智能秤到蓝牙心率带等等。围绕远东健身,咕咚或是想要给用户一套完整的运动方案。

时隔一年后,这一臃肿的方案消失殆尽,创始人申波直接表明咕咚现在已经不再自己研发一些运动类的智能硬件产品,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咕咚现在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就是运动健身类的数据平台。

不再自研硬件

申波说咕咚不再做硬件确实多少让人惊讶,毕竟咕咚早在2010年就推出过第一款硬件产品“咕咚运动伴侣”,此后推出的硬件类型也颇丰富。不过申波也解释,咕咚的硬件变了思路,选择与第三方开始合作——“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软硬件同时发展始终会分散精力,我们应该更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

而他所说的擅长领域正是互联网公司的在数据上的能力。咕咚的在于三方合作硬件时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与华为,中兴这种已经有硬件产品的公司合作,咕咚来提供数据对接,软件支持;二是直接与厂商合作推出硬件,比如咕咚与台湾影驰合作了一款GPS运动腕表,硬件开发制造都由对方来做,而咕咚来做好数据算法这些工作,此外在于特步合作的一款智能跑鞋中,咕咚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

在智能硬件受到小米低价风暴席卷后,类似咕咚这样的厂商自己推出硬件已经不是件合算的事了。市场上的低价优质解决方案非常多,创业公司想要保持利润同时来做市场显然非常难。并且,申波也直言,方案多了后,用户可以获取数据的方式也多了,单纯的硬件不再有吸引力,他们需要数据后给出的实际运动计划,这将是咕咚能做得更好的方面。

推动赛事

在申波的介绍中,如今更加专注的咕咚开始围绕运动“社区”以及积累的健康数据做文章。

“2015年一整年,我们在全国做了30多场赛事,同时给线下的马拉松,骑行活动做对应的线上活动,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做100场赛事,并打造出自己的赛事IP”。

咕咚如今已经有超过5000万的用户,而如何实现庞大用户群的价值显然是咕咚地头号目标,而线上到线下的赛事活动联动就是咕咚地做法,而这种尝试在申波眼中蕴含了庞大的价值,“北京马拉松的赞助都是千万级的”,咕咚正是看中了全民运动健身潮中的这种价值,本身作为运动社区的咕咚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

而除了为现有赛事服务,咕咚还在积极打造自己的赛事IP,上周举办的深圳创业跑,去年第一期的Running Girl都是咕咚在此方面进行的尝试。

除了上述的变化,咕咚还在尝试一些跨界的合作,由于能够接触都用户的健康运动数据,咕咚还与很多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保险产品,保障用户的健身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