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触控形式的输入方式在很多地方替代了传统按键形式,从消费级市场到企业,教育,医疗类市场,这个趋势也在迅速蔓延。
今年的CES Asia期间,动点科技就专访了国内触控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康得新,尽管直到2014年才从裸眼3D行业进入触控显示市场,但目前康得新是国内少数可量产42吋以上触控面板的厂家。
产品:85吋智能触控一体机
此前,业内最知名的大屏触控产品可能要数微软于去年年初推出的Surface Hub 55/84英寸设备,不过直到今年4月,这款产品才最终上市,尽管面向企业级市场,但其高昂的价格(55英寸5999刀,84英寸21999刀)并不容易推广。
康得新此次带到CES Asia上的大屏触控设备尺寸达到了85英寸,采用康得新自主研发的超低阻ITO薄膜技术,3840*2160分辨率,可视角达89Typ,并且支持多达60点触控,而内置硬件则搭载了Intel i7-4790处理器和Nvidia GTX750TI显卡等,并配以Win10操作系统。在和Surface Hub相近的配置和性能下,康得新做到的价格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此外,康得新还展示了采用了这样大屏触控解决显示解决方案的一些消费级产品,如触控茶几,触控魔镜等。
从做产业上游到生态和平台
不过,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底层生产链的康得新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产业上游企业。康得新大屏触控事业部总经理张双文表示,未来康得新希望成为一个平台级的公司,在提供硬件解决方案的同时,丰富和完善建立在此之上的生态体系。
和微软的Surface Hub类似,康得新的大屏触控产品也瞄准了企业,教育类市场。在提供触控大屏的同时,它也在积极开发场景化的应用,比如张双文介绍,在企业会议领域,他们就和美国的一个团队制作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会议系统,除了实时传输会议数据,两端用户可以通过大屏来实现互动。
而企业会议市场还仅仅是一小部分,随着整个物联网领域的逐步展开,康得新已经在年初规划了三大板块,从智慧教育,智慧商业综合体(商场)到智能家居,康得新更希望在触及大众消费者的市场上能够有所作为。“将大屏触控从企业级市场应用到家庭,这将会是又一次商业爆发”张双文认为。
不过,单纯来看这样的设想并不现实,类似的野心康得新并非第一家,微软曾多次描绘未来智能生活的场景,但真正推动并不简单。硬件只是载体,软件才是推动的动力。
所以张双文也表示“真正未来是做生态链,我们目的是通过硬件产品革新,来做一个平台入口公司”,康得新希望逐步通过合作,收购、并购等形式来发展这一平台。而国内互联网公司在软件上的实力也是其所看重的。
同时,康得新也认为现在正是一个参与到大屏触控市场的正确时间点,技术成型的同时,商业市场也变得成熟,智能家居,应用生态等都处于一个起步爬坡的阶段。
市场环境
首先,触控形式的交互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而大屏触控方面,康得新给出的观点是,2016年到2018年海外市场是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现在看来是在55寸以下的,应该是以每年35%到45%的速度增长。55寸到65寸是以倍数增长,去年看一共是460万台,460万台当中搭载电容屏20万台,现在5月份我们国内看到是将近100万台需求。而这个市场中,红外触控解决方案因成本低廉依旧是主流,在新技术逐步推广的过程中,康得新这样持有新的触控解决方案的厂商面对的市场成长空间还非常大。
核心技术:超低阻ITO薄膜技术
传统的大屏触控解决方案有多种技术,包括市场主流的IR TP(红外触控)以及微软Surface Hub采用的Metal Mash TP(金属网格触控)。而这两种解决方案各有利弊,在视域,抗干扰性和材料透过率方面都存在问题。
而康得新自己研发的超低阻ITO薄膜技术相对之下在这些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对此,康得新大屏触控事业部总经理张双文介绍,超低阻ITO薄膜技术的基础在于所采用的材料,其在2013年底突破了低电阻,高透过率的材料,现在有全球最低电阻(小于10欧姆)的薄膜。康得新目前已经在张家港建成从薄片到最终模组的整条产业链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