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社交、游戏、电商、图片类应用之后,医疗健康类应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打开苹果应用商店,用户可以搜到上万种健康医疗类产品,珠海奥美公司总经理何方平不禁感慨:“现在已经没有蓝海了,很多领域才两三年时间就已经是红海一片。而且财富效应让太多的人、太多的资源进来淘金。”
因此,奥美把视线放在了有一定门槛的医疗领域。正如其名“全科医生”一样,应用完全面向医生用户。何方平说,“医疗类应用相对小众,中国医务人员总量按照官方数字是600万,还有100万在校学生,跟十几个亿普通人群相比,它算是小众。” 但是他认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商业价值相当可观,“美国做这个市场的上市公司有两三家了,并且上市好几年了,都是直接面向为临床医生服务的App。”
此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面向大众的产品,多数集中在“寻医问药”,局限在生病以后的处理。但是从大众健康角度来讲,真正的重心要前移,前移到亚健康和健康人群。“你要把这个概率扩大到健康管理,无论是健康人、亚健康人、患者都存在管理健康的问题,这个定位和面向的人群,跟假定自己已经生病了然后去寻医问药有很大差距。”正因如此,奥美还做了“医信通”这款产品,并对它的定位和构架的合理性很有信心。
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也让奥美看到未来的机会。“美国已经认定iPhone和新iPad屏幕质量、分辨率已经达到医疗设备级。也就是说,医生可以拿着这个设备直接用来进行工作,比如说看一张CT片子。”何方平说,“我们有种预测,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会使健康管理走入一个普及时代、全面时代。因为人人都拥有手机,当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用户的时候,那么健康管理会推广到每个人。”
医疗健康类应用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看看哪些适合我们国家,哪些不适合,还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创新的。”何方平说,总结下来,一是广告模式;二是收费模式,用户自己选择带广告自己不付费,或是付费,去掉广告;第三种是基础免费和增值服务收费,增值、复杂的功能,要求用户付费,可以按年度收取费用。
LBS技术几乎成为智能终端应用的标配,何方平认为,把LBS独立起来是没有前途的,结合场景应用才有作为。“比如说我们做急救,在外面出现交通事故,心脏病突发或者登山遇险,定位功能可以直接把信息发送给救援的人,在《急救指南》里头,我们叫做一键求救。你可以把你事先说的话设置好,比如:我遇到事故了;我的心脏病发了。”
目前,奥美正在做A轮融资,医学硕士背景、手握倍受资本青睐的“移动健康”产品研发经验的何方平,并不发愁研发经费来源和未来可能遇到的资质审核问题。他苦恼的是人才招聘难,还有渠道和市场推广似乎也是小型创业团队的“不能承受之重”。
以下是何方平做客3G门户科技频道”移动互联网英雄列传”的部分访谈实录:
谈产品:主要精力集中到医疗保健方面
3G门户:请介绍一下奥美公司共做了多少款产品?
何方平:如果单一操作系统,应该是在140多种。种类最多的是Android和原来的Windows Moblie。做iOS的时间短一点,现在不会做这么多了,因为产业环境发生了改变。从去年开始就基本不再更新维护与健康医疗无关的应用了,就把精力充分地集中到医疗和保健方面,以后会进一步聚焦,相关度不高的还要舍弃掉。
3G门户:“催眠大师”目前用户量有多少?每天增长情况如何?
何方平:总共用户量有300万以上。增长还算是蛮快的,只是说这个领域竞争者太多了,打着这种旗号,以催眠、睡眠查询的有很多,盗版、侵权、模仿的有很多。
去年他们把一些国外的应用破解,但是现在很多中文的已经出来了。现在鱼龙混杂,用户分不清楚的时候,仅仅通过名称去搜的话真的很多。
3G门户:这也反映了市场需求很大。
何方平:是的。之所以跟风就是看到这个用户量很大,而且打着这个旗号,他们提供的内容不需要提供特别多的内容,有的开发者放两首歌,放两首轻音乐放上面也打着这个旗号,所以有点竞争,但是是无序的竞争。
3G门户:“医信通”上线多久了?
何方平:Android版去年5月份上线。苹果版今年1月份上线,但是上线内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很多内容还没有上上去,1.0版本内容、功能有限,所以没有做太多宣传。现在是二三十万的规模。
健康软件与医疗软件
3G门户:健康医疗应用门槛高不高?
何方平:在大众健康方面门槛相对不高,但是涉及到医疗领域的时候就完全不同了。而且这个确实上讲的话还会进一步分化,在App store里头,医疗是一个分类,健康是一个分类。健康就相当于面向大众,以科普为主,把健身、减肥、饮食放到这个类别。但是保健类,虽然是用户自己选类别,你打医疗,它就在医疗里面出现。严格分类的话,应该是更具有行业特征的App才能进入这个医疗的板块。
3G门户:它的门槛究竟是哪些?
何方平:首先是行业门槛。如果你对这个行业认识不到位,你要想把它做好是很难的。刚开始互联网上有寻医问药的,把一些疾病、药物的资讯放上去,你可以查询。刚开始是这样的,很多把原来互联网上的内容延伸过来,就自然出现了很多App。但是如果说真正的面向行业用户,面向医务人员的,那肯定是需要门槛的,否则的话你达不到那种深度的话用户不会接受。
3G门户:“全科医生”面对的市场有多大?
何方平:它相对小众。因为我们中国医务人员总量按照官方数字是600万医务人员,100万在校学生,大概是这个量。但是要跟十几个亿普通人群相比,它算是小众。
如果这个小众市场做得好的话,这个细分市场也是相当可观的。美国做这个市场的上市公司都可以说出两三家,都是上市的,并且上市好几年了。是直接面向为临床医生服务的App。都做得挺好的。
我们第二款重点产品是直接面向大众的健康管理的,我们叫做“医信通”。我们的定位和架构是最为合理的。
3G门户:怎么讲?
何方平:跟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有些面向大众的产品,它们集中是“寻医问药”,比如我病了、不舒服了怎么办。局限于生病以后的情况。但是人到了这个阶段才着急,这是一个缺点。但是从大众健康角度来讲,真正的重心要前移,前移到亚健康和健康人群。就是说你要把这个概率扩大到健康管理。无论是健康人、亚健康人、患者都存在管理健康的问题,那么这个定位的话和面向的人群是跟假定自己已经生病了然后去寻医问药,这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觉得不仅是它的受众人群更大,受众面更广,更重要的是它本身的社会意义也要大很多。因为人等生了病再想办法,为什么不能使自己不生病?为什么不能使自己亚健康状态不走向恶化,而是能够转回?这里面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如果说做到了,这个效果是看得见的。
iOS APP更受医生欢迎
3G门户:为什么先做Android用户,然后移植到iOS上呢?
何方平:我们公司成立的比较早,2007年注册,其实在2007年之前一年就在做开发,当时Android、iOS都还没有呢,当时做的是面向掌上电脑或者是Windows Moblie等操作系统,最早我们做的程序是面向Windows平台的。
后来苹果出来以后,我们没有急着做。因为我们合作的时候是跟移动,紧接着就是联想的乐Phone,我们第一批签约的CP,把力量投放到这。还有一个判断,国内市场最终应该是Android为主。
资本市场也有一个判断。我们去年年初的时候得到了天使投资,是盛大投资的,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判断是,Android会跟PC情况一样,未来的移动操作系统会是Android的天下。就跟PC里面用苹果的仍然是小众,绝大多数是Windows的PC一样。所以说资本给我们的导向以及考核指标都是以Android平台为主。
这种判断对我们是一个导向,我们自己多少也是这样判断的。大概是去年的年中的时候我们觉得苹果有独到之处,那么逐步地把苹果的力量提升。尤其是到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就可以感觉到,我们面向医生的iOS App很受欢迎,而且下载量明显大过Android。我们分析,很可能医生的群体,或者说比较素质高一些的群体用苹果的多一些。
3G门户:从投资人来讲现在看去年年初的判断是不是和现在市场真实发展情况有些偏差?
何方平:还不能叫偏差。我只是觉得Android系统主要是它的商业模式还要等待某些元素的加入。比如说在支付方式、支付手段,如果在Android上很好地加入之后,很可能它的效果就出来了。
三种盈利模式
3G门户:很多的开发者找不到盈利模式,是真的看不清楚,还是自己有盈利模式但是不能过早地公布出来?
何方平:不是不能公布出来,是时机未到。现在实施不了。医疗健康类盈利模式很容易理清楚的。比如说我们就先说说国外成功的模式,哪些适合我们国家,哪些不适合我们,还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创新的。
这个想清楚了之后,我觉得是有盈利模式的。例如现在已经在使用的广告模式。
还有收费模式也是可行的,把免费和收费模式搭配的很好,用户自己选择带广告自己不付费,还是选择宁可付点费干干净净的。
专业版,也都是收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在Android里面比较难操作。但是从Android用户的心态讲,他心态是一样的。有人会说“你把广告去掉,我交点钱都愿意。”
第三种就是基础免费和增值服务收费。像App下载安装之后,比如说是网页式的,打开之后基础的东西是免费使用的,但是里面一些增值、复杂的功能,要求你付费。比如说按时间收,比如说按年度等等。
例如“医信通”产品,一般的查询是免费的,但是要涉及到我的健康记录要保存,要跟医生共享,这是针对慢性病患者,需求层次高的人,希望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做个记录,长期保存。
谈竞争:医疗领域应验长尾理论
3G门户:我们设想一下,在一年或者两年以后,有这么多家来做,那么竞争格局会是怎样的局面?
何方平:我认为会应验长尾理论的说法。因为人的需求是无限大的,有大众的、有小众的,甚至有些人某些的需求很怪、很局限的需求,这样的也会有人去买单。总的来说,面向大众公共需求是竞争非常激烈的。那么尾巴很长的,很小的需求,也会有人去做。整个业界生态应该是这种生态,但是越热门的领域应该是从开始的一轰而上,通过竞争、淘汰最终会产生一些口碑好的品牌出来。
谈创业:资源足够,按照自己思路走下去
3G门户:如果未来到一个阶段,有大公司找你们谈收购,您更倾向于哪种选择?
何方平:如果自己资源够的话会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如果资源不够又面临很大责任压力的时候,那么你跟它合并,也是可以考虑的。现在在医疗和保健,对这个事情的认识,很多人是觉得这个肯定很火,但是究竟该怎么走?不清楚。我觉得行业反而成为一种瓶颈,而不是通用的IT技术、互联网人才,我觉得这个不一定是很大的瓶颈。
3G门户:您出来创业做这家公司,有没有说期待把它做到多大规模?扮演行业中怎样的角色?
何方平:如果我们的定位、思路能够一直按照我们的想法往前走,而且也得到了资本市场认可的话,我们可能会走得比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