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与支付宝今天在上海对外宣布,双方已展开合作,在分众互动屏上,支持二维码直接支付。首个合作商户是阿里旗下的团购业务——聚划算。
去年分众曾推出Q卡,让打折优惠信息从分众屏幕,“走”到用户手机屏幕中。而此次支付宝的介入,则一步到位,让广告直接转化成订单。显然,无论对于广告商还是分众自身,直接支付的解决方案都比Q卡更好。从另一个角度,这是否意味着Q卡战略的失败?
分众:从品牌推广到销售平台
去年10月分众传媒在全国7个城市安装了3万多块互动屏,每个互动屏不仅有一个传统的大屏幕,下方还有三块小屏幕,大屏幕提供传统的品牌推广类的展示广告,小屏幕提供周边的打折优惠信息类的销售广告。
用户通过同步推出的Q卡(需绑定手机号),在感应区刷一下,即可以短信形式收到小屏幕中的打折优惠信息。
对于分众传媒的客户——广告商而言,这种模式显然比传统单一的广告展示更受欢迎,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广告效果容易衡量,也让广告更容易转化销售额。比如,用户收到旁边餐厅的八折优惠信息,就有可能在下班后直接过去消费。
当时,这一模式也在业内被普遍看好。
而今天,分众与支付宝的合作,则更进一步,让用户在看到商品信息的同时,就能够直接完成购买。在活动现场,我也体验了下这功能,大致流程是:
首先需要有支付宝客户端,打开客户端,进入“悦享拍”(一个二维码识别的小应用),对准互动屏上商品的二维码,自动识别之后,确认商品信息,输入送货地址(如果已经是支付宝用户,可直接显示曾用过的地址),确认支付(支持支付宝余额支付以及银行卡快捷支付),之后就完成购买。很方便。
演示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xMjYzNzgw.html
相比Q卡,对分众而言,二维码支付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1)效果直接。帮助广告商把广告直接变成“终极”订单,分众除了可以获得广告收入以外,还可以获得销售分成。
2)成本低。之前的Q卡是免费发放的,作为实体卡,每张卡都有几元的成本,并且用户量越大,这笔支出就会越大(这还不包括在Q卡的发放过程中,存在着的浪费现象)。
从用户的角度,随身携带一张实体卡也是一件麻烦事。二维码支付解决方案,只需要本身就与手机一体的摄像头即可。
3)商品范围广。之前的Q卡,为了让用户有可能去实际消费,大多推送的是周边的生活服务信息。而如果可以直接支付的话,商品就不一定局限在服务上,也不一定是周边的店面,可以是实体商品,可以是其他地方的商品(就像在团购网站中购物一样)。
这样看来,分众之前投入巨资的Q卡方案,是可以被取而代之的。换句话说,是不是可以判断,Q卡战略失败了?
支付宝:二维码支付的想象前景
顺便再来看支付宝和聚划算。对支付宝而言,与分众合作,可以推广支付宝客户端以及其中的“悦享拍”功能。这也是对新支付方式的一种尝试。
通过二维码直接支付,无论对媒体平台本身,还是背后的广告商而言,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案。可以想象的是,推广开来,不仅仅是在动态屏幕上,也可以是在静态的报纸、杂志,甚至衣服上,只要印上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购买。
当然,也期待支付宝可以把支付接口开放,与其他二维码识别的应用对接、合作。这样,就不仅仅用支付宝客户端可以进行二维码支付,用其他的一些二维码应用也可以进行支付,应该会对这一概念的推广普及有帮助。相信现在,绝大多数用户还没有接受二维码购物。
聚划算:7城市3万台终端推广
聚划算作为此次合作的第一个案例,得到的,则是借助分众目前的7个城市的3万台终端,进行推广和销售。在团购萧条的今天,这种渠道对聚划算来说,也是很需要的。
据其官方介绍,去年聚划算的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占国内团购行业总销售额的51%。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与去年同期比翻了一倍。
昨天阿里集团刚对外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将旗下6子公司调整为7大事业群,聚划算和淘宝、一淘、天猫等并列,成为7大事业群之一。作为其中成立时间最短的业务,相信聚划算的压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