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new-year1

在过去的七天长假时间里面,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我想应该非抢红包莫属。你是否会在抢完红包之后,顺手看一看朋友们抢到的金额,以及你在其中排名多少呢?那么你的朋友当中是否有抢到了几千块钱,甚至更多金额的人呢?

当然我不否认,有一些人会被邀请加入专门发红包的群里面——我知道的一个群,有人在一个下午时间之内,就像散财童子一般发出去了几万块钱的红包——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是他在作弊。有人在这个节日期间卖出一台二手的手机,这个手机的款项,是他托那个人以定向红包的名义给他打过去的。还有一个微博上的段子:有女生给男朋友发了一个红包,结果呢红包支付时候用的是亲密付。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自产自销”。

年三十当天晚上,饺子依然热气腾腾,春晚的歌声依然嘹亮。但是,人们真的连拜年短信都不发了。对比之前两到三年的媒体报道,当年人们还会哀叹一下拜年短信这种服务有多少已经被微信抢了生意,现在已经连提都不提啦;虽然我们知道,短信的发送量依然创造了历史新低。全国人民都在拿着手机疯狂摇的时候,也算是从另一个侧面正式宣告了短信的死刑。一个深入人心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最让人心塞的死法莫过于先忍受好多年的默默无闻,最终在被人遗忘当中死去。

比如,在长假到来之前,中国宣布一条重磅措施,将会取消暂住证制度,首先代之以居住证。这是通向全面户籍改革的重要步伐。取消暂住证,意味着从法律上认可了人们自由迁徙的权利,下一步就是给迁徙到不同地方的人赋予平等的地方福利和社会保障。如此重要的一步,却没有在社会上掀起太大波澜,就是因为我们之前已经被做好足够的铺垫。很多人的想法跟我一样:暂住证取消了不是还有居住证吗?不是还要积分入户,难于上青天吗?没错。正是因为过渡的过程是平稳的,我们才没有感受到太多的起伏,社会也没有因此产生太大的波动。

再想想电报——前年印度说关闭最后一条电报线路的时候,我们可能都有十几二十年没见到真的“父病速归”长啥样了不是?语文课本都不教学怎么写电报了(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换成了教写短信)。手机短信的消亡,如同上两个例子一样,是在大多数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悄然发生的。

就像是之前过年的时候,摆弄手机引发老人掀桌等高科技产品引发的误会和不解一样,抢红包也是同样充满争议。有人说,男女老少都只顾着摇一摇,饭桌上的气氛真是越来越冷了,年味不仅没有恐怕都得倒贴了。有人说,只为了一分两分钱,非得抢上一整天,这跟提着篮子排队等鸡蛋的老大妈有什么区别?——其实后一条真是深得我心。这不是我们自己口诛笔伐过的对象吗?我想其中反映出来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其实人性是相通的,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的抵抗力都是一样微弱。只不过让不同代际之间的人们互相怨恨,是因为我们所迷恋的东西不同,导致无法以共同语言交流。没准,我们之前所说的中国大妈性其实也存在我们深深的脑海里,并且在几十年之后,成为20后30后鄙视我们的资本。

所以就像老年人禁不住电信诈骗一样,我们可能也禁不住微信玩笑。我给大家最后讲几个好玩的(不过也许是段子)。

一个是微信上的各种坑爹宣言——比如“我怀孕了!”或者“我把洗衣粉当奶粉喝了!”等到大家马上要上前关心的时候,再说“开玩笑呢散了散了,我现在点一下名,点到名字的人必须坑下一个人”。点名游戏可是在年轻人当中传了不止一次,前有不转发死妈,后有微笑挑战。可惜朋友圈里的同学少年还是像大妈一样前赴后继乐此不疲。

另一个是“假红包”。这还真不涉及什么黑客木马,制作工艺简单:使用微信官方的AA收款功能,名义上是送你钱,可是当你点击确定并且输入支付密码之后,却是把你自己钱包里的实际同等数量的钱送给了人家。它使用的是微信官方的收款功能,只不过把收款人和付款人的位置进行了巧妙的伪装,加上图标红黄相间也挺喜气的,真是令人防不胜防。

最后这个更搞笑:据说有人跟一个素不相识的,但在通讯录里的朋友送了一个小红包,没想到朋友回了一个大包。他想,礼尚往来呀,这可得还回去,还了个大的。然后他们你来我往的回了几通红包。就在这个人向对方发出了一万多块钱的超大红包,等着对方回过来的时候——对方没有声音了,带着一万多块钱消失在互联网的那一头。这人只好报警,警方却告知对方根本没有还你红包的义务。

朋友们,为了面子发红包的时候可一定要警惕——其实人家发回来的时候,你把相同钱数的包退回去不就结了嘛?